2020/11/12

默愛:缺乏眼力看透石頭內的愛情



Ammonite (台譯:默愛)改編自真實人物,可惜歷史線索斷章殘簡,註定要讓Francis Lee法蘭西斯·李創作發想承受史學與科學交相責難。站在純粹觀影立場,我則是對於角色塑造頗有微詞,他犧牲一些人物立體感,讓故事流於平板,或有彰顯Mary Anning 瑪麗·安寧(Kate Winslet 凱特·溫絲蕾 飾演),卻對Charlotte Murchison 夏綠蒂·莫吉森(Saoirse Ronan 瑟夏·羅南 飾演)欠缺公允,造成瑟夏·羅南近期最沒有熱度的演出。

Francis Lee連著兩部編導作品描繪勞動的同志角色,如此專注階級隔閡非常少見。從他的意圖或許能理解《默愛》角色走向。

要領略《默愛》不妨比較他廣受讚譽前作God's Own Country(台譯:春光之境)。兩部電影基調相似:微小人影處在廣大場域、灰藍天幕、陰冷寒風、在泥土石塊之間胼手胝足。經濟窘迫彷彿也讓主角情感囚禁於生活困境。再仔細看,有些場景也在本片重複出現,例如手部碰觸、兩人在水中嬉戲。


水,常有魚水之歡含義,女同志電影多半選擇浴室和泳池,男同志多了河流與大海。

法蘭西斯·李並不同情所有的勞動者,他推崇的是熱愛工作的職人精神。《春光之境》外國移工最初受到英國人階級歧視,但是他投入的態度,細心救治羔羊,最後馴服桀驁如牲畜的男主角。電影動人之處在於灰色境遇仍有光明溫柔。《默愛》雖然重現跨越階級的希望,但很短暫便消失了。

莫吉森夫婦

貶低莫吉森先生無助於抬高夏綠蒂

《默愛》開展於莫吉森夫婦來到濱臨英吉利海峽小鎮Lyme Regis。劇本強烈暗示夏綠蒂一身黑衣正受流產憂鬱症所苦,硬是被呆頭呆腦莫吉森先生拉來求教化石研究。其實史料指出有很大的可能是夏綠蒂比莫吉森先生更早熱衷化石,莫吉森因此深受影響。夏綠蒂單獨留在濱海小鎮可能出於自己的學習意志,而不是因病被莫吉森託付給瑪麗。獨立的夏綠蒂愛上瑪麗·安寧是不是更有韻味?把她比喻為罩在玻璃杯中失去自由的蝴蝶,是不是太弱化她的性格?

片中夏綠蒂承受不了海浪治療而發燒臥病,醫生(由《春光之境》溫柔的外國移工飾演)把照顧責任推給女性,逼得瑪麗不得不接近夏綠蒂,面對自己欲望的心魔,只是這個安排稍嫌通俗取巧。

瑪麗向Elizabeth Philpot 伊莉莎白(Fiona Shaw 費歐娜·蕭 飾演)購買藥膏是有趣亮點,讓人連想《燃燒女子的畫像》「女巫營火聚會」出售致幻助性的藥膏。片中只要是伊莉莎白出場,突然場景變得陽光明媚花朵斑斕。她的對話是全片最能撫慰人心的片段。



史料描述伊莉莎白比瑪麗年長20歲,是瑪麗讀書識字和化石採集買賣的良師益友。Tracy Chevalier曾撰寫電影改編同名小說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後來以瑪麗和伊莉莎白的書信往來撰寫小說Remarkable Creatures,雖然未觸及肉體關係,兩人妒愛交加,互動曖昧。

電影暗示瑪麗刻意疏離伊莉莎白似乎是閃避階級壓力和同性欲望。其實瑪麗受到不少女性朋友幫助,保持長期通信,就算瑪麗有很多女性情人,應該也不違背她化石研究的形象。在藝術上把研究石頭的人形容內心封閉石化,是不是角度太單一?

瑪麗偷偷畫下夏綠蒂臥床的背影,我馬上想起凱特·溫絲蕾在《鐵達尼號》是被繪畫的對象。妙的是,史料說夏綠蒂才是長於繪畫之人,她曾經拜師學藝。

電影兩人關係轉捩點是夏綠蒂病癒自願踩入厚鞋,脫下婚戒挖掘大石頭,雙手滿佈污泥和瑪麗一同抬起歷史遺物,類似《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藉著銅像握手言和。這個場景正是導演的理念,夏綠蒂必須跨越階級參與勞動才能打入瑪麗內心。



導演對於勞工階級有特定看法,甚至在兩人第一次海濱徒步誇飾瑪麗的下層身分,描述她小解後隨意拭手即取食,其實是故意挑釁觀眾優越感,強調兩位主角原有階級壁壘。

不過一場音樂聚會,原本出於醫生善意,眾人衣香鬢影場合讓瑪麗格格不入,她不安跑出屋外,天上便開始落雨。我並不認為真實的瑪麗會完全排斥社交,能夠在史書上留名絕對是因為結識不少有影響力的朋友。

導演利用這場雨轉變情緒。所有電影的雨景幾乎都代表悲傷。幸好瑪麗退卻的眼淚,換來夏綠蒂前進一步表達愛慕。



其實夏綠蒂在音樂聚會曾經回頭尋視瑪麗。電影裡轉身回頭通常是極具意義的動作,我提供兩篇前作,請你回味:
片中夏綠蒂留置在瑪麗家中四至六週,時間足夠日久生情。兩場床戲據稱由兩位女主角自行安排,但我認為仍在劇本框架下發展。有人可能覺得尺度落入male gaze,我卻覺得屬於gay male gaze,角色呈現的肉體欲望與《春光之境》非常相近。別的不說,無性欲的莫吉森先生沒來由地出現一段正面全裸。

凱特·溫絲蕾是非常專業盡責的演員,增肥和裸露場面早在2008年奧斯卡封后作品The Reader(為你朗讀)即已挑戰,她在本片中年婦人身形更入木三分。相形之下瑟夏·羅南顯得沒有預備動作便勉強快跑,不曉得是拍片經驗還是合作習慣受到影響。



兩位主角有數段長短不一的親密畫面,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鏡頭停留在關閉的門前,門縫下有搖晃的燭光,間歇傳出呻吟。這代表瑪麗母親同在屋簷下當然知情。

飾演母親的Gemma Jones快要變成同志母親專業戶,她曾飾演《春光之境》,發現兒子和移工留下的保險套;她演出HBO影集Gentleman Jack,關心女兒尋找女伴;她在《火箭人》雖然是祖母,一直支持Elton John追求人生。

電影給我第一個不祥預兆是夏綠蒂開始在手帕上繡花,因為《燃燒女子的畫像》的繡花也是預告此情可待成追憶。

夏綠蒂終究離開了,瑪麗母親也走到人生盡頭。夏綠蒂來信邀約瑪麗拜訪倫敦,觀眾以為兩人關係開展另一頁,沒想到導演選擇令人難堪的結尾。


紅色通常表示熱情,這裡的紅色卻是我內心在滴血

夏綠蒂熱情親吻迎接瑪麗,瑪麗警覺到旁邊的僕人,但是夏綠蒂不以為意:只是個僕人。瑪麗的警覺或出於戀情曝光的恐懼,但是夏綠蒂不把僕人當人看,等於先前跨越階級參與勞動的努力完全白費了。接著夏綠蒂提議搬來倫敦共同生活,場景設計掛出一堆蝴蝶標本、化石收藏,影射瑪麗將是另一個珍藏品。片中瑪麗憤而離開。我不太相信夏綠蒂經過小鎮生活洗禮回到倫敦會變得沒大腦,但也懷疑瑪麗能不能抗拒富裕生活的誘惑。

最後鏡頭停留在兩個人駐足在博物館化石展示箱兩邊,像兩條平行線相視對望。



觀眾已經習慣舊時代背景的女女電影以分手收場,但至少保有彼此美好記憶。史料記載瑪麗與夏綠蒂持續通信,除了分享化石的大發現,我很難想像導演創造的齬齟不合未曾阻撓兩人魚雁往返。

片中瑪麗可以一眼看穿石頭裡是否醞含有價值的化石,可惜導演對於瑪麗沒有相同的眼力。



8 意見:

da 提到...

經常來刷新,看有沒有新文章。Orange大大出手,看了很過癮。電影結束時,真的有種非常失望的感覺😣

Orange 提到...

Francis Lee寫劇本時如果徵詢一些年輕女同志,應該能讓兩個主角旗鼓相當。

bottleny 提到...

The open ending讓觀賞者決定這故事要怎麼結束。
或是,導演也不知道該怎麼掰下去。前面的情節已經掰的很牽強 (關於Charlotte的轉變)。

我的猜測是,既然導演安排了這最後一幕--Charlotte跑去找Mary,且可想而知會在哪裡找到她,也許導演心中還是希望兩者會在一起。像是Elithabeth對Mary說,Charlotte能做到她做不到的地方,打入Mary的世界。Charlotte勢必要是積極的人(也許是因為年輕)。因此,在劇末,即使被Mary"推開式"的拒絕,她還是再去找Mary。但之後是想要用何種方式來在一起,就留給觀者去想像。Realistic watcher may think there's no chance that these two women can live together in that era, while the dreamers may try to give them some hope.

Mary的個性是會拒絕會旁人的拒絕幫助,躲在自己的圈子裡。但在遇到"對的人"時,還是有機會能走出自己的小圈圈。

這部跟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裡的主角並不一樣。那兩位是接受她們是不可能在一起的命運。

Orange 提到...

通常我對電影的質疑並不在結尾,整體而言這部電影沒有達到Francis Lee應有的水準。

041 提到...

不知道導演想表達什麼,從一開始故事就交代的亂七八糟,感覺少了很多鏡頭,讓人一直無法入戲。凱特真的很強,沒有她這部電影真的會更難下咽

忠偉 提到...

如果把這部電影看成是一個女人與菊石之間的 “愛情故事” ,那選擇這個點的力量就大了( 不僅僅最後一幕 )。她的生活總是無法開花,因為她內心的紋路總是無法被摸清,就像菊石一樣。是科學電影不是愛情片,哈!

Orange 提到...

我想Francis Lee大概沒有拍攝科學電影的意圖。

匿名 提到...

看過外國網友說導演在訪問中有提到拍了四種結局,其中一個就是兩人一同回到海邊小鎮生活,有網友懷疑預告宣傳照中夏綠蒂在海邊從背後環抱瑪麗的照片就是其中一個結局。我覺得最後夏綠蒂追到大英博物館找瑪麗,應該表示兩人的關係還是有希望的,也許兩人會運用個性上的差異互補合作吧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