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6

《 她的錯誤教育》:原著的影視次文化導讀


中央社將《The Miseducation of Cameron Post》譯為《卡麥蓉的錯誤教育》。台灣片商亮點國際譯為《她的錯誤教育》,於2018年7月8日台北影展映演一場(亞洲首映),預估會隨著美國八月下旬的檔期同步上映。

原著不是浪漫愛情小說,別期望有個終於在一起的快樂結局。這是部女同志青春成長書,十足叛逆口吻,處處黑色幽默的故事。卡麥蓉面對不安份的荷爾蒙,那五年來的壓抑、飢渴、焦躁、迷惘。我很少見識如此生猛有趣的拉子角色,相形之下其他愛來恨去的類型故事,讓人覺得蒼白。

作者Emily M. Danforth非常喜歡吊胃口,每次推展到令讀者期待好事快發生,情節突然急轉彎,讓人忍俊不禁。要不然就是澆了一盆冷水,實情沒有想像中的美好。

Emily M. Danforth


原著分成三個段落,第一段是1989年夏天,主角12歲初識愛戀之際遭逢父母雙亡。第二段是1991-1992高中時期,頗為爆笑的情欲啟蒙過程。第三段是東窗事發後,1992-1993被阿姨送去矯正性傾向。

電影故事從她被抓到和高中校花在汽車後座親熱開始(原著沒有如此戲劇性)。主要場景都在矯正中心再穿插回憶。從演員名單來看,卡麥蓉的初戀和諸多細節無可避免地省略。

卡麥蓉愛看電影,租了一堆錄影帶,書中有很多80-90年代影視和明星,有是女同經典之作,有些是通俗文化裡的弦外之音,于我心有戚戚焉,像在小說裡他鄉遇故知,簡直就是《拉子時代》第一部的另一個世界,在蒙大拿州的那時彼刻。

我覺得故事太有趣,但懷疑它永遠不會有中譯版,乾脆將原著裡的影視次文化導讀一番,了解那時的拉子看什麼 。這一系列文章沒辦法完全迴避情節,在意spoiler劇透的朋友,請在此打住不要往下閱讀。(後續連載都集中在這篇更新)

另外我也就性傾向矯正這件悲情歷史進行中文梳理,當做是看電影的附加價值吧。

故事發生地正是作者的故鄉。蒙大拿位於美國西北方,就政黨投票屬性來看,被視為保守的紅州。從地圖往下看,我忍住不住連想:
《My Own Private Idaho》(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 
大學生Matthew Shepard被兩個仇恨同志的年輕人活活打死在懷俄明荒郊野外; 
《Boys Don't Cry男孩別哭》是發生在內布拉斯基的悲劇⋯⋯



1989年夏天

第1章


小說起頭第一句:「爸媽去世的那天下午,我和艾琳正在順手牽羊。」

Irene Klauson(艾琳)是卡麥蓉最要好的玩伴。她們各戴著一條廉價金屬的項鍊,在皮膚上磨磨蹭蹭會留下綠銹。墜子是半個心形,上面刻著雙方名字縮寫。妳戴一半,我戴一半,合起來才是一顆心。
插一句話,說到同戴一條BFF 項鍊 ,《Jennifer's Body 辣得要命》堪稱是最佳範例,這部片根本在偷渡Jennifer對Needy的女女戀。
兩人不像一般文靜的女孩,常常相互較量,從體育項目比到學科測驗,隨手出題目挑戰對方膽量,比賽各式各樣「賭你敢不敢做的事情」,例如潛入鐵路橋下的河川,偷拿道路盡頭的路標,或是在雜貨店摸走一些小零嘴。書中用 ”It’s was best friends or sworn enemies with no filler in between.”傳神地形容充滿腎上腺素的關係。
她們挑釁比拼的樣子,神似《Fried Green Tomatoes 油炸綠蕃茄》廚房大戰延長版,根本是另一種挑逗,而挑戰成功的興奮彷彿催情素,把雙方越拉越近。你在《Show Me Love 同窗之愛》看過,Elin只會口頭說說去流浪,當沈穩的Agnes真的攔下車要遠走他鄉,兩人在後座一發不可收拾狂吻起來。
終於,艾琳順勢挑戰卡麥蓉:I bet you wouldn’t try to kiss me. 我賭妳不敢親我。
不知怎地,我想起《Imagine Me And You 》花語:I dare you to love me。
卡麥蓉的初吻混合著鹹味、麥根沙士和暈頭轉向。卡麥蓉結束親吻挑戰,艾琳卻在沒有挑戰的情況下,主動第二個吻。這可不是《Curel Intentions 危險性遊戲》的習作。她們很清楚這是禁忌,被別人發現是會惹上麻煩,所以要小心守密。

大部份的秘密,總有一天都會被發現。

但是艾琳提議,可不可以找機會再吻一次。兩個人不到13歲,還沒到穿胸衣的階段。

我想跳回到第一句之後。

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形容夏日燥熱。卡麥蓉住在蒙大拿州Miles City(邁爾斯城),位在內陸北方。洛磯山脈擋住太平洋的水氣,六月下旬每天攝氏32度以上高溫。她家沒有冷氣,熱得受不了,只能把T-shirt泡冷水再擰乾穿在身上降溫。

這股燠熱壓根兒是指青春燥動,費洛蒙不斷在體外蔓生糾纏,預告這場夏天按捺不住的初吻。

卡麥蓉是游泳好手,游池身手是鮮明的青春印象。艾琳伸手觸探卡麥蓉曬得黑白分明的線條(我不想告訴你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發生),注意到即將從平板小娃開始成熟的胴體。艾琳比卡麥蓉顯得更早熟自覺。
說到青春水漾的畫面,電影《Lilly 愛上壞女孩》,《Thelma 魔女席瑪》能提供相近的視覺參考。還可以再加上克蘿伊・摩蕾茲演出新版《 魔女嘉莉》游泳課。
這一章最大重點是卡麥蓉從沒現身過的父母。故事一開始他們就去世了。

死訊來得很戲劇化。兩人初吻後,等特第二次機會的尷尬空檔,艾琳要求卡麥蓉重述她父母去Quake Lake露營的故事。卡麥蓉的開場白是:「老媽本來會死在1959年的地震。」

外公外婆帶著她媽媽和媽媽的妹妹Ruth(茹絲),一家四口去黃石公園露營,中途遇見另一家人。老媽和那家年紀相仿的Margot(瑪格)成為一輩子的好友。這家人力薦外公外婆趕到某個城市夜宿,他們因此幸運逃過一劫。但是瑪格一家在慌亂中失去哥哥。那天晚上發生強烈地震,高山湖水沖刷下來淹沒營區,最後形成另一個堰塞湖Quake Lake。許多人埋在湖底。

從此以後卡麥蓉父母每年都會前往Quake Lake露營,而且很多人也如此。父母出門時,就由祖母照顧卡麥蓉。卡麥蓉和艾琳覺得不可思議,認為Quake Lake是不祥之地。我們較能夠理解,它像華人的掃墓,或是墨西哥的亡靈節,重返舊地追思逝者。

瑪格這個角色是有趣的伏筆,她還會出現,透露重要的秘密,並為小說的結局帶來光明的想像。Quake Lake也在結局再度出現。這些很難視覺化的情節大概都不會納入電影。

電影的結局只點到卡麥蓉和兩個朋友從矯正中心逃出來,像電影《畢業生》結尾的情境,主角搭上車迎向不可知的未來。

小說第一章尾聲,艾琳得到家人同意讓卡麥蓉留在Broadus(布羅德斯)牧場過夜。他們家經營觀光牧場,房間都設有空調。兩人在艾琳涼爽舒適的大床從第二次接吻起步⋯⋯

你要習慣作者的寫作風格,她喜歡在關鍵點打住。

她們一邊說著兒女情長,一邊聽到半夜門外傳來急促的電話鈴、艾琳母親驚恐的聲音,以及艾琳父親猶豫地腳步停在房門口。卡麥蓉以為他們知道兩個女孩的關係了。

「爸媽去世的那天下午,我和艾琳正在順手牽羊。」把父母的死亡和偷竊的罪行放在一起,好像暗示這是對卡麥蓉的懲罰。

實情比這一句更複雜:「爸媽去世的那天下午,我和艾琳正在順手牽羊。消息傳來時,我和艾琳正在親熱。」

當你覺得同性戀是罪行,有什麼比害死父母還要更大的懲罰?

別鬧了,這兩碼子事沒有任何關係。不過卡麥蓉要走完21章才會釋懷。



第2章

(美國警花、情比姊妹深)

卡麥蓉以為艾琳爸媽知道她們的關係,才會半夜急著開車把她送走。根據Google Map,布羅德斯距離邁爾斯城將近1小時又17分鐘的車程。

艾琳爸媽一路上沒有透露驅車疾行的原因。卡麥蓉不由自主地縮在車門邊,內心緊張地盤算該怎麼撒謊,掩飾那不過是兩個女生好奇練習。

卡麥蓉回到家,在祖母抽抽答答的懷抱,聽到父母在山區發生車禍意外雙亡。

第一時間,她的腦袋裡仍然是罪大惡極的同性戀。卻有種奇怪的如釋重負:既然他們不在了,就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犯過錯。不過她會不斷記得自己的「錯誤」,不值得家人疼愛、旁人憐憫。

阿姨Ruth(茹絲)緊接卡麥蓉父母雙亡後出場。

Kerry Butler飾演Ruth
她穿著像是賭城發牌員的空姐制服,在穿廊哭得梨花落淚。卡麥蓉覺得像是小丑戴上哭臉的面具。過去她和阿姨一年只見一兩次面。聽說她在佛羅里達信了基督,「獲得重生」。爸媽背地裡不以為然地直翻白眼。

在阿姨推門進入之前,卡麥蓉陷入五味雜陳的內心交戰,客廳電視正在毫無意識地重播《Cagney & Lacey 美國警花》(1982-1988)。



《美國警花》曾在台灣播映。早期警匪片都是男性的天下,它是第一部由兩位女主角領銜,叫好叫座的影集。金髮的Christine Cagney(由Sharon Gless演出)是事業為重的單身女警,Mary Beth Lacey是結婚有小孩的女警。那個年代不可能有拉子警探,它吸引美國富於想像力的拉子觀眾把感情投射在Cagney。
Sharon Gless後來嫁給這部影集的製作人。她知道有很多拉子觀眾,2009年在《Hannah Free》演出想找回舊愛的老T。
對我而言,印象最深刻是《Bound 驚世狂花》Gina Gershon(吉娜.葛森)飾演的Corky在酒吧裡被女警阻止和女客打情罵俏,Corky故作瀟灑丟下一句:"When you get tired of Cagney and Lacey, find me.”(等妳玩膩《美國警花》再找我。)
阿姨在外忙著張羅喪事,卡麥蓉一直窩在家裡療傷止痛。有天她做了這本書最重要的第一件事情:獨力把爸媽房間裡的電視機和錄影機搬到自己房間。她才12歲,一個人搬著傳統CRT電視機,還要把AV端子線都接好,真是高難度任務。

她拿著零錢立刻到騎著腳踏車去錄影帶出租店。她要找一部和媽媽在電影院一起看得淚水直流的電影,隔天還和媽去買了原聲帶。後來她和艾琳又看了一次。

這部電影就是《Beaches 情比姊妹深》(1988)。



我在〔30年後依舊是「閨蜜」死後託孤〕解釋過本片在美國同志社群具有獨特地位。在本書倒不是用作inside joke,雖然她和艾琳爭執兩人誰像片中的Bette Midler(貝蒂·蜜勒)與 Barbara Hershey(芭芭拉·荷西)。大家都搶著當貝蒂·蜜勒,只是她們太小還不知道她可是眾人崇拜的gay icon。

這次卡麥蓉投射的角色是芭芭拉·荷西的女兒,和貝蒂·蜜勒在喪禮上手牽著手。
片中飾演貝蒂·蜜勒童年的女星是Mayim Bialik,後來她在《The Big Bang Theory》(生活大爆炸、宅男的異想世界)飾演男主角Sheldon(Jim Parsons飾)女朋友。我覺得太妙了!Jim Parsons是出櫃的男出志,誰最適合演出他的螢幕情侶?當然是年輕版的貝蒂·蜜勒啊。




封面下方寫著:
The opposite of the sin of homosexuality is not heterosexual; It is holiness.
同性戀罪惡的相反不是異性戀,而是聖潔。
嚴格的聖潔是指:第一種是對已婚配偶忠誠,不允許婚外性行為;第二種就是維持單身無欲。

其實有些傳道人認為聖經著重的不是傳宗接代procreation,而是靈性重生regeneration。

我不懂那些打著家庭價值的教徒為什麼特別把不能傳宗接代的帽子扣在同志身上。


電影借用紐約近郊渡假中心Riedlbauer's Resort拍攝。

殺青後工作人員大合照


(以下略)


本篇重新編輯後收錄於
《卡麥蓉的錯誤教育指南:以及你所不知的性傾向扭轉治療》



購買電子書:ReadmooKoboGooglePlay


4 意見:

匿名 提到...

同性戀是罪行,有什麼比害死父母還要更大的懲罰?
→這句話很有刺青的FEW,女主們也是在921當晚順手牽羊

Orange 提到...

你接的真好,我忘記刺青的情節了。這是自責的心態,也可以用遲到、貪玩⋯⋯任何理由責怪自己。

Orange 提到...

6/8 更新至第11章

Orange 提到...

6/12 更新至第12章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