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登於《卡蘿》首映的倒數與製作漫談
我怨啊,原來是哈維·溫斯坦自己素行不良造成《卡蘿》沒有得獎。
【倒數第43天】Harvey Weinstein 哈維·溫斯坦
《卡蘿》的美國代理商 The Weinstein Company 的老闆溫斯坦讓人愛恨交加,圈外人認為這個人眼光奇準,把許多文藝片推廣到美國,還屢屢在各大電影獎獲得提名。但是圈內人越來越覺得他吃相難看,而且對電影剪輯強硬的態度導致許多導演心生不滿。他在業界樹敵不少,有些文章用bully形容他的行徑,很多人認為他是踩著別人的屍骨往上爬。在投票制的電影獎項中,如果交情是一個影響變數,近年來溫斯坦的名號恐怕不是個好招牌。
溫斯坦兄弟鍾情於電影事業,早年他們靠著推銷演唱會的收入成立 Miramax,公司成名作是在1989年以100萬美元買下在日舞影展出頭的《性、謊言、錄影帶》,結果大賺一筆。接下他引進很多歐洲的藝術電影或是有質感的文藝電影,例如彼得格林那威的《廚師,大盜,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阿莫多瓦的《綁著你,綁著我》,還有《新天堂樂園》1988、《我的左腳》1989、我看了三次電影院的The Crying Game (亂世浮生, 1992) 等叫好叫座的影片。
1993年迪士尼入股 Miramax,經歷10年的黃金期,包含《黑色追緝令》1994、《英倫情人》1996、《心靈捕手》1997《莎翁情史》1998 等都延續原來的氣勢。
到2005年9月溫斯坦兄弟和迪士尼不歡而散,離開 Miramax,另組TWC (The Weinstein Company),跟著一起跳槽的還有昆汀·塔倫提諾。不過接下來二年,電影不賣座,投資他行(網路公司、服裝品牌、雜誌)都失敗。其實2005年的《Transamerica 窈窕老爸》是個不錯的作品,但是它的變性題材走得太前面了,當時市場還沒成熟。
倒是Miramax在2004年開始製作知名的實境秀Project Runaway決戰服裝伸展台,2005年由TWC接手製作,算是他們手上的金雞母。不過2008年溫斯坦想擅自把節目從Bravo轉到Lifetime頻道,結果被Bravo的母公司NBC告上法庭,2009年判輸賠了一筆錢。TWC當時已有點無力,那年兩波全球裁員,刪減約254個員工。
2009年《為愛朗讀》獲獎大賣,同年《惡棍特工》早就先將一半收益賣給環球電影公司,這些都補不了財務黑洞,破產危機步步近逼。年底《Nine 華麗年代》不見起色,同時間迪士尼出售Miramax,溫斯坦想買回它,2010年持續裁員。不過到最後,迪士尼還是決定不賣給溫斯坦。
就在此時遇上救星,Goldman Sachs Group Inc (GS.N) 、Assured Guaranty Ltd (AGO.N) 兩家公司提供資金解圍,買下大約250部電影版權。還取得Netflix合作協議。溫斯坦從2011年重新回到聚光燈下,《王者之聲》叫好叫座,2012年把黑白片《大藝術家》推到最佳影片。但是從《大藝術家》之後,雖然其間發行這《派特的幸福劇本》、《Philomena 遲來的守護者》(2013) 、《模仿遊戲》 (2014)等,再沒有出現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紀錄。
哈維·溫斯坦去年最主要的新聞都在性騷擾風波,上半年他在辦公室亂摸年輕女子,下半年是他對義大利女模有「肢體接觸」。
當奧斯卡入圍名單接曉,LA Times有篇文章質問:Oscars 2016: Where was Harvey Weinstein's nomination? 文中指出溫斯坦的招數,叫導演,演員去跑活動,登報紙廣告中傷同業:
"Weinstein saturated Oscar voters with his films, dragging filmmakers and stars to every event of the season that he could, all to build buzz. He’d solicit op-eds in newspapers and wound up in feuds with other producers and studios over his tactics."
溫斯坦自認《卡蘿》的成績很好,雖然沒有最佳導演和影片,但是有6項提名啊。
不過,LA Times好像不這樣認為,那麼到底問題出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