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8

1973年4月28日《酒店》

我能記憶明確的西元年份從1973年開始。那一年我不到八歲,在台北市武昌街底的「豪華戲院」大銀幕上看《Cabaret 酒店》,第一次在電影看到「同性戀」這個模糊的概念,其實應該說是是第一次看到「雙性戀」。


3月27日第45屆奧斯卡典禮剛結束,《Cabaret 酒店》風光獲得八項,同時入圍的《教父》只獲得三項。Marlon Brando(馬龍白蘭度)拒絕出席領取最佳男主角,請一位印地安女子上台代領,理由是抗議電影界對於印地安人地位低落難辭其咎。

現在年輕人不會知道馬龍白蘭度還有這番正義宣示,只記得他在《巴黎最後探戈》不尊重同業溝通的性侵戲。

《Cabaret 酒店》雖是歌舞片,但是這屆最佳電影歌曲卻頒給災難片《The Poseidon Adventure 海神號》。


《酒店》在美國長銷,片商早在1972年底即把電影拷貝運到台北,由當時「文化局」(後來才是「新聞局」負責電檢)審核通過,一度譯名為《再見柏林》。

電影報紙廣告從4月14日開始預告,4月28日起只在「豪華戲院」獨家首映直到5月17日為止,那時熱門電影首映檔期可以長達兩個月,《酒店》不算是受大眾歡迎的電影。雖然電影廣告不斷地以異性愛情故事來包裝。

最佳導演獎Bob Fosse(鮑伯霍西)50年代即進入MGM米高梅,他能從傳統歌舞片垂死邊緣突破創新,功力了得。7年後他又推出《All That Jazz 爵士春秋》成為我的高中定情電影之一。


不曉得當時「文化局」是如何放過電影的同性情節,電影是沒有直白提到,但是我知道不對勁的地方。

一開始Liza Minnelli(麗莎明妮莉)的角色對的Michael York(米高約克)飾演的男主角搔首弄姿,投懷送抱。麗莎明妮莉猜出他沒有異性經驗,好像是他沒有辦法對女性動心。我的小腦袋努力運轉著:因為他是同性戀嗎?

但沒多久他喜歡上女主角,還展示自己的二頭肌。所以,他又變成不是同性戀了?

後來他們遇上高富帥的德國紳士,起初是麗莎明妮莉與德國帥哥交往,等到她懷孕被甩,米高約克才坦承也被德國帥哥甩了。我一直記得三個人抱在一起仰頭長笑的場面,有種說不出來的尷尬氣氛。所以,米高約克一直是同性戀吧?那時候我太小,還不了解雙性戀、性欲流動是怎麼回事。










👉【拉子時代】購買方式

1 則留言:

  1. "Nowaday" young people probably never heard of 《Last Tango in Paris》. :P

    They probably know (but may not watched) 《God Father I》&《Apocalypse Now》。Only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movies would try to watch them at least once.

    回覆刪除

1. 敬請留名字(名稱)讓我可以有機會記得/認得你 :)2.用手機留言容易被系統判定為垃圾留言,沒關係我晚一點會把它撈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