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進行的書裡有一個章節用將近一萬字介紹她出櫃前後的心路歷程,工作周遭和美國社會的反應。以下是重點節錄,提前在這個特別時刻分享。記得要勇敢,要堅持下去!
從舞台到電視
艾倫狄珍妮絲1958年1月26日出生於路易斯安那州,父親Elliot(艾略特),母親Betty(貝蒂)。 艾倫有一位大她四歲的哥哥Vance(文斯)。雙親在艾倫13歲時離婚,她跟著母親搬遷至德州,哥哥則與父親住在紐奧良 。艾倫的母親離婚後有一段時間情緒非常低落,艾倫一直想盡辦法要讓母親高興一點。她嘗試說笑話,表演好笑的舞蹈,沒想到艾倫能說逗笑的本領居然變成母親解憂除慮的良方,也從此展現她的喜劇天賦。1976年高中畢業後,她到紐奧良投靠父親,當時她沒有繼續上大學的打算,對未來也沒有什麼計劃,她倒是一點也不在乎,從事了一連串沒搞頭的工作,其中包含酒保、服飾店員、油漆房子、法務秘書、剝生蠔工、挨家挨戶地推銷吸塵器,餐廳服務生等。她曾利用函授的方式在紐奧良大學進修,但是沒有完成學業。她曾經夢想成為一個獸醫,也是因為對唸書不在行,而宣告作罷。
艾倫17歲時,在德州有位非常要好的男友,他給艾倫一個小小的鑽戒作爲訂情之物,艾倫甚至準備要嫁給他了,最後她並沒有去結婚。她有一堆男性朋友,很喜歡和他們混在一起、但是始終對他們沒有性趣。她是學校裡唯一的處女,她對此一度感到很迷惘,只好自我安慰自己可能對這方面比較冷感吧。不過來她也覺得,能成爲全校唯一的處女是件挺自豪的事情。
另一方面,她與女性的交往顯然是比男性的關係更爲順暢。「我在高中喜歡過一些女孩,我想,有些女孩也蠻喜歡我的,這些原本是異性戀的女孩會告訴我,她們喜歡我。她們是真的是搞不淸自己在說什麼。」
「…我並沒有去在意同性戀是怎麼一回事 ,因爲一直到18歲以前 ,我真的不淸楚自己是同志 。 我和男孩子約會 ,我喜歡男孩子 。 但是我知道我也喜歡女孩子。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 我就想 ,如果我是男孩子,我就可以約她出去。後來我覺得,其實我並不想成爲一個男孩子⋯⋯我的第一次同性性經驗是對方的提議,我光是想到那個提議就被嚇死了 。 後來我想,那只是和她的一個試驗罷了,所以我又開始和男孩子交往,心想,我只要遇對一個男人就好了。卻始終沒有遇到。」
她父親當時對艾倫的反應可不像哥哥那麼包容 。她的繼母有兩個女兒,在得知艾倫的性傾向後,他們當下決定請艾倫離去。她並不記恨父親與繼母的行爲,只是沒有想到她的坦白會讓他們那麼難堪。
艾倫從事過各種三教九流的工作,這些歷練讓艾倫培養出敏銳的生活觀察力,再加上她幽默的天賦,朋友們都對她搞笑的本領大為折服。她哥哥文斯也是一位傑出的笑匠,他加入許多節目幕後編劇,包括NBC的Saturday Night Live,後來便加入《艾倫愛說笑》。他一直被視爲家中的幽默大師,大家萬萬沒想到艾倫居然有青出於藍的成就。
1981年,艾倫23歲的時候,有人提供她一個機會到當地咖啡館的娛樂畤段登台表演單口相聲。演出非常成功 ,再接再勵到附近的俱樂部Clyde’s Corner 作晚場表演的節目主持人,就這樣持續了一年,直到俱樂部結束營業為止。 她只好另謀高就,在一家法律事務所擔任法務助理,每天忙得不可開交。不過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人生最重要的轉捩點 : 一家有線電視網在紐奧良舉辦 The Funniest Person in American(全美最風趣人物大賽)。原本她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而且當時她病得非常嚴重 · 沒想到卻出乎她意料地嬴得比賽,接下來,她一路過關斬將,從州冠軍一直打到全國冠軍。
紐奧良女同志酒吧 Charlen’s 夏琳酒吧的老闆說道:「艾倫所有的喜劇都來自她生活的體驗」。酒吧有幾位常客還記得當年艾倫與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交往,但是很不幸地,對方在車禍中喪生。這件痛苦的遭遇激發艾倫創作最有名的橋段「打電話給上帝」,讓她蠃得比賽。後來她也在《[The Tonight Show](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Tonight_Show) 今夜秀》表演而大出鋒頭。
1984年她頂著「全美最風趣的人物」頭銜搬往舊金山開展她的單口相聲事業。她投靠一位專門負責單口相聲藝人的經紀人Bob Fisher(鮑伯費雪)。鮑伯費雪回憶艾倫有一次很緊張地告訴他 : 「我要你知道一件事 ,我是同志。」鮑伯費雪回答 : 「呀?那又怎樣? 」他一點都不訝異 。 「她大大鬆了一口氣,原來同志身份不是個問題。」 他說 : 「我已經知道艾倫是同志,那很容易就看得出來的 。 不過這對她的表演沒有一點影響,她則對媒體採取不承認也不否認的態度。」
艾倫最初的對策,當然是先隱藏不提。「我以前一直認為我可以將私生活與工作分開,每次訪問我都不會把兩者混在一起⋯⋯每個人都想設圈套要我招認我是同志,我學會各種方法躲閃。如果他們直接問我,我就說我不談論我的私生活。我真的是想盡各種辦法去迴避這個問題。」
那時同行有幾位男性對她很著迷,她一度對自己的性傾向感到不太確定。她和他們出去過幾次後,那些男伴就發現艾倫沒有交往的意願,紛紛打退堂鼓。後來大家注意到和艾倫同居的室友其實就是她的女友,對她的同志身份也就彼此心照不宣。
1986年她搬到洛杉磯發展,終於得到貴人相助,Jay Leno對她的表演印象深刻,向《今夜秀》推薦。節目製作部門的星探跑去看艾倫的表演,也頗爲欣賞,遂安排她參加《今夜秀》演出。主持人Johnny Carson(強尼卡遜)非常賞識她喜感的原創性,邀請她加入節目幕後編劇群。這使她成爲首度在《今夜秀》亮相,就被強尼卡遜網羅的第一位女性喜劇藝人。這在當畤的喜劇界是無上的榮譽,因爲能得到強尼卡遜的賞識,等於是確立自己在喜劇界的菁英地位。
藉著強尼卡遜的背書,艾倫開始在美國巡迥表演、知名度僈慢地從洛杉磯向全美擴展,事業的觸角也由舞台伸展至電視媒體。
大約在1990前後,喜劇界的同輩如Jerry Seinfeld(傑利賽菲爾),Roseanne Barr(羅珊巴爾)開始演出以他們爲名的電視影集,並且大量地以他們相口相聲的素材轉化成電視影集的內容,都有很好的收視率。不少電視製作人便動腦筋到具有相同背景和條件的艾倫。有一段時間她嘗試許多電視節目的演出,不過一直都沒有突出的成果。她甚至婉拒一個節目,這個節目就是後來在美國大紅大紫的《六人行》。1994年製作人想要推出一個和《歡樂單身派對》風格近似的節目來相抗衡,這個影集就是《艾倫愛說笑》。不過初期英文劇名稱作《These Friends of Mine》,後來才叫《Ellen》,就像《Seinfeld》一樣以主角爲名。
《艾倫愛說笑》從1994年3月29日開始在美國ABC電視網播出,直到 1998年5月日爲止,共計五季 。 當初的節目摡念是主人翁艾倫摩根和她一票朋友的故事 。他們不是律師 、醫生、警探之流 ,沒有什麼事業心、沒有太大的人生目標 ,能夠和帥哥美女來一段羅曼史是他們生活中最棒的一件事。大多的喜劇效果是從對話中產生 ,台灣的「時代衛視」在宣傳這個影集時稱它是男女間的八卦遊戲。
艾倫起初在戲中也不時地約會,不管是自願地,還是被她媽媽趕鴨子上架。她老是跟男人不對盤 、不來電,大部份的戀情都沒有完美的結局 ,當時觀眾用一種戲謔又帶點同情的眼光來看待一位不算美,常穿褲裝的女子在感情路上的挫折。
初期的收視率曾高居前五名,Touchstone Pictures 針對這個「女人真命苦亅的笑點,邀艾倫到大銀幕上與Bill Pullman(比爾普曼)一起搞笑,在1996年推出《Mr. Wrong 二見鍾情之新好男人》。老實說,這部影片的劇本及表演都在水準之下,艾倫的銀幕處女作讓她的喜劇魅力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
到了第二季結束,艾倫不想繼續演約會的情節、編劇群透露那是因爲艾倫對異性戀感冒。艾倫的說法則是:「我不想扮演這些。我想扮演多年來我在單口相聲中的角色,可以去享受生命,而且從周遭的事物中得到快樂,而非汲汲營營找個男人約會。那不是我。你在電視中所看到的人物,非常接近他們現實生活中的個性,雖然不是完全一樣,但是非常接近了。」那她到底想要扮演什麼角色呢?
出櫃的動機
艾倫回憶以前表演時,排在她前面上台的人總會謅一些調侃同性戀的笑話,讓台下的觀眾哄堂大笑,她常擔心,萬一被他們發現她是同志的話怎麼辦?這種事一直讓她承受著極大的恐懼和恥辱。隱藏自己的性傾向讓艾倫常處於無所歸屬的處境。她覺得自己既不屬於異性戀會,也不見容於同志團體。「93年我看完在華盛頓所舉行的同志驕傲大遊行的全程,我一邊看一邊掉眼淚,哭得非常傷心,心想,希望我也能在那裡,因爲我覺得我從不屬於任何一個地方。」她一直覺得憂心忡忡,有一段時間求助心理治療,她發現痛苦的根源來自怯於認同自己同志的身份。1996年3月艾倫萌生出櫃的念頭、她決定讓節目中的主角及她本人一起出櫃 。 這是一項特殊的作法 ,因爲以往出櫃的藝人只是表明自己的性傾向 ,並不像艾倫將真實的自我與虛構的角色互相聯結。 難道劇中主角一開始就被設定成是同志?節目製作人表示當初根本無意把主角設定成同志身份,只是越看節目就越覺得 「嘩哦 ! 真的有點同志的味道」。
90年代美國電視節目中同志角色的日益增加,根據統計,1997年美國影集大約有22位同志角色,有人半開玩笑地比喻,同志角色是繼非裔美人之後,演藝界正在流行的工作保障名額。
不過這項雙重出櫃遭到強烈質疑,認爲出櫃只是刺激收視率的幌子。艾倫對此反駁:
「為什麼大家都要隱藏起來,沒有人會在我身後排隊,說我也是、我也是(同志)?因為這樣做會毀掉事業。我冒怎麼大的風險只是爲了一個節目的收視率,我還不至於那麼笨吧。」但是總結起來,「收視率決定一切」,電視網大在商言商,只要你能保證票房,他們才不在乎你是不是同志身份。主角艾倫和異性問常缺乏來電的感覺讓出櫃變得似乎理成章,塑造一個合理的解釋。這也難怪艾倫會覺得自己的角色該可以理所當然地出櫃。
或許可這樣解讀:她並不是爲單一個節目的收視率孤注一擲,她是爲了更長遠的前途進行一場豪賭。如果她能藉著節目先讓大眾認同主角出櫃的心路歷程,進而接受艾倫本人的同志身份,或許對她的未來事業就不會產生毀滅性的殺傷力。相對的,她也認爲主角出櫃對節目會有正面的幫助:「我這樣作是自私地爲我個人因素,但也對節目有益,因爲節目確實需要一個明確的観點。」爲什麼需要一觀點?因爲不再追逐戀情的《艾倫愛說笑》在收視率往下掉的情況,正處於失焦的窘境。他們需要更好的產品定位。主角的同志身份對《艾偷愛說笑》有可能成為最新的賣點。
企業的態度
艾倫付諸行動的第一步是取得節目編劇群的共識。她是一位非常注重隱私的人,工作同仁都不知道她住在那裡。1996年6月6日她很不尋常聚集編劇到她家中,向他們轉達想要讓劇中主角出櫃表白同志的身份。大家對這個主意感到非常興奮,因爲這將會是一項重大的挑戰。另一方面,他們當時的確是快用完所有的點子了,這個新的方向可以再度充實節目的內容。然而他們也擔心電視公司可能不會同意這個提案,所以決定沒有定案前,列爲最高機密,對外一律三緘其口。接下來艾倫轉向爭取節目製作公司,亦是迪士尼相關企業的Touchstone TV (正金石電視)支持。正金石電視當時的總經理是Dean Valentine(狄恩范倫泰),他對艾倫的提議純粹從節目製作的觀點來考量:「(迪士尼集團總裁)Michael Eisner(麥可艾斯納)指示過,內容一定要有趣好笑,必須是個很棒的節目。我們不會因爲某個人要出櫃,或是為了增加新聞熱度、收視率而來製做個節目」狄恩范倫泰一直強調:「我說過這必須是個好節目才值得這樣做,我告訴艾倫,我沒有興趣站在肥皂箱上發表,最首要和最重要的是,這一定要是個很好的節才行。」廸士尼對這個提議充滿疑懼,深怕大多數的美國觀眾無法接受這樣的劇情,不過他們願意作進一步的考慮。
艑劇群開始絞盡腦汁構思劇情的發展 。爲了保密 ,他們為那一集設定一個代號 : Puppy Episode。 他們覺得讓主角去關心一個人 ,可以溫暖整個主題 ,沖淡觀眾的排斥 。
起初天馬行空的點子中:給她一個男朋友吧 ,不對,她是同志;那給她一個女朋友好了,不可能,想都別想;要不然,就給她一個寵物吧!這個劇名其實還有另一層意義。艾倫從第二季以後不再約會,結果沒有人可以去愛。因大部份觀眾喜歡節目裡要有愛情的張力,結果收視率下跌。如果她重新找對象,或許能拉回觀眾的焦點,但是他們又不方便公開標示新的對象是個女子,免得電視台反對,只好說是寵物吧。實際上,那一集艾倫從頭尾都沒有交到女朋友,而且還意外地失戀。
然所有行動都是秘密進行,但還是有人走漏了風聲。1996年9月13日TV Guide 記者搶先報導《艾倫愛說笑》主角將在戲中公開同志身份。消息一出立刻引起新聞跟風,紛紛追蹤更具煽動的內容。媒體紛紛向ABC、迪士尼求證,但是他們完全不做任何評論,艾倫本人亦保持沈默。當時唯一開口的是艾倫的經理 Arthur Imparato,他宣稱在前三季節目中本來就暗示過一些同志傾向的內容 ,但是隨後他就改口說這並不能表示與出櫃有任何必然的關聯。
9月14日同志網站Planet0ut推測這個消息的走光其實是個風向球,是「有關單位」想了解出櫃這個舉動對節目收視率的衝擊和劇情走向的影響。
大眾對這個訊息產生兩極化的反應,激進的保守派不斷地投書、打電話。ABC電視網的公關人員描述當時的情形:「我每次回答來電,只能不斷重覆:您好,我們不對謠言作任何評論。真是瘋狅透了,這些電話持續打了好幾個月。」後來事情演變得更加嚴重,他們不斷地接到恐嚇信,被詛咒下地獄去,有些工作人員甚至受到生命威脅的恐嚇。
同志平權團也加入這場戰局。他們不滿ABC要播不播的猶豫態度,發起一項柔性的抗議活動 ,他們寄給ABC各式各樣的Waffle煎餠及煎餠食譜 ,促使ABC不要再waffling(模稜兩可)。
外界的反應
雖然電視上已有許多同志角色,但是艾倫不太一樣,這部影集以她爲名, 她是全劇的重心及觀點所在,圍繞在她周圍的演員因她而產生互動。她是主角,她是我們在戲中被要求去認同的對象。許多觀眾稱她爲「美國最被喜愛的喜甜心。一旦她表明了同志身份,原本喜愛她的保守觀眾瞬間傻了眼,有些人認為嚴重欺騙他們的感情。激烈的右派人士則高舉道德與宗教的旗幟,想要大舉消弭在他們客廳中最活躍的同志身影,她的出櫃比任何同志角色、比其他傳播媒體更加挑戰社會大眾接受同志的真正底線。在電視界,收視率和廣告收入是決定節目生死的兩大關鍵指標。9月20日Associated Pressge報導廣告主方面的反應。科技業的微軟和英代爾首先表示,不論節目主角的性傾向如何,他們會按原本合約繼續贊助廣告。但是幾個已簽約或正要簽約的廣告主包括 J.C. penny百貨公司、Toyota豐田汽車、百事可樂、可口可樂等,則持保留態度。
艾倫欲出櫃的消息曝光後,馬上受到同志平權團體熱烈支持,其中最積極的是GLADD(Gay & Lesbian Alliance Against Defamation ,同志反歧視聯盟)。當時GLAAD的發言人Alan Klein立刻表示支持:「數百萬的觀眾視艾倫摩根為朋友,她的出櫃可以幫助數百萬觀眾來正常看待同志。」。接著他們在網路上設立Ellen Watch,追蹤《艾倫愛說笑》出櫃的進展以及各媒體的反應,並且建立GET-A-CLUE BOARD邀網友將《艾倫愛說笑》中的暗示同志身分的線索提供出來和大家分享。GLADD也不斷鼓勵網友向迪士尼、ABC、各廣告商的主管發出E-mail ,表達支持《艾倫愛說笑》出櫃的意見。
另一方面,保守團體提高壓制力道。AFA(American Family Association 美國家庭協會)是最主要的反對團體。其實AFA很早就和迪士尼結下樑子,當1994年迪士尼的公司福利擴及員工同性伴侶時就招致AFA 和美國南方浸信會的強烈抵制。AFA在同志議題上和GLAAD及HRC等同志平權團體一直是水火不容,在網路上爭鋒相對已久。AFA對電視節目上的同志角色非常不以為然。他們認為電視會促使青少年濫交,並且擔心許多同志劇作家利用電視「招募」年輕新血。因此當《艾倫愛說笑》出現出櫃的風聲時,立刻變成他們頭號反對的對象,並且揚言抵制贊助節見目的廣告主。
另外像是在紐約地區的Morality In Media(媒體道德)更激烈地以宗教觀點聲討:「我們不應該鼓吹同志是正常的生活型態,因為它不是。數千萬個基督徒和保守的美國人也同樣如此認為。它是邪惡的,它是有害的,好萊塢不該試圖為它反正。我們一直認為迪士尼代表著所有的家庭價値,但是現在百萬個教徒被背叛了。《我愛羅珊》裡的同性之吻是錯誤的方向。在可預見的未來,如果艾倫出櫃,她會像一般人一樣,約會、親吻,甚至有性行為。這會變得非常可怖,這就是親同派的好萊塢試圖向大眾洗腦的鮮活例子。」
第四季的《艾倫愛說笑》在1996年9月18日開始播映。當時還沒得到迪士尼肯定的答覆,編劇群只好在戲中安排一系列的線索,暗示主角可能是同志。原本他們計劃經過大約六集的暗示就讓主角出櫃,可是迪士尼正在舉行股東大會,公司不希望任何不可預測的事件影響到股價,他們無奈把出櫃的時間再往後順延。
The Puppy Episode
1997年1月10日,ABC終於打破數個月以來的沈默,宣佈劇中主角將要出櫃,正在撰寫劇本。娛樂部門總經理Jamie Tarses表示:「我們正在非常認真的考慮外界一直在揣測的節目方向,我們很謹慎地討論這個議題。因爲如果我們要進行,我們一定要處理得很好。」但是 Jamie Tarses並不保證一定會播出該劇,因為還須視劇本內容來評估是否要播放。她並說:「由於廣告主和民間團體可能會有些反應,讓我們還難以決定。有些觀眾或許會出於恐懼不看這個節目,因他們心理還沒準備好來接受這樣的角色。」編劇群已擬好The Puppy Episode的內容大綱,為了避免再度走漏風聲,所有作廢的稿件都以碎紙機處理,下班後所有磁片都鎖在保險箱中,他們還將稿件列印在棕色的特殊紙上,以防被外人影印。劇本的初稿終於在1997年2月14日送到迪士尼,狄恩范倫泰非常不喜歡劇本內容,他的反應是:「我討厭它」。劇本主要內容是敘述周遭的朋友對她出櫃後的反應。他認為這一票人只是圍繞出櫃的主題在起舞,沒有深入主角的內心世界。不過ABC還是宣佈《艾倫愛說笑》將在4月30日(May sweeps rating period) 播出一小時特別節目,主角將表明同志身份。
編劇痛定思痛,決定停錄一個星期的節目以爭取時間改寫更好的內容。等到修訂版送過去,狄恩范倫泰的態度有了180度的轉變:「我一直擔心這一集最後會無疾而終、品質低落,落得只是一般的電視節目而已。當修訂的劇本送來時,我簡直是感動得不可置信,我覺得它精彩極了。」它放棄直接煽情的手法,不像其他節目用同性相吻或熱情的肢體動作來「炫耀」同志情節,而是用一種溫馨態度以及對同志刻板印象自我解嘲的方式舖陳主角性傾向的覺醒過程。
出櫃消息確認後,片廠接到炸彈恐嚇,拍攝作業都在高度安全戒備中進行,每個人出入都得配戴通行證,不過攝影棚內卻揚溢著溫馨感人的氣氛,尤其是她在機場意外宣告自己是同志的那一幕。
導演回憶:「情緒表達是最難彩排的部份,特別是當艾倫要說出她是同志時,因為每次我們拍到這一段,她都會忍不住潸然淚下」
蘿拉鄧事後回憶:「當時我看著她的眼睛,幾乎想抱住她,她開始顫抖,我可以感覺到在她體內有一股急切地想把多年來的壓力全部釋放來的需要。」在那一刻現場的觀眾全部安靜下來,隨之蹦出一片歡呼,每個人都瘋了,大家高聲尖叫了一兩分鐘。
這場戲拍攝完後,片廠接到電話,有人揚言已放置炸彈,現場觀眾紛紛急忙走避。這個不安的插曲讓電視機外的對峙更加緊張,預告了山雨欲來的風暴。
艾倫:「我們拍攝時獲悉炸彈恐嚇,幸運的是,他們算錯了時間。我最大的憂慮就是:如果我因爲這樣做而受到傷害怎麼辦?後來這種擔憂變得不重要了,因爲我堅信我所做的事情。我知道那些人⋯⋯他們並不了解,他們因不了解而心生恐懼,他們藉著炸彈脅我:你膽敢告訴我,你是正常的亅
最後一哩路
1997年4月6日掀起了整個事件的第一個高潮,美國地區版的TIME(時代雜誌)以艾倫為封面人物製作獨家訪問及專題報導。Yep, I'm Gay 是艾倫正式向全美國發出的告白宣言、也是TIME預定在4月14日出刊的封面標題。宗教道德團體在4月17日展開最大一波的媒體反擊,33位右派保守人士在Variety 綜藝日報刊登廣告,以公開信的形式譴責迪士尼和ABC的主管及《艾倫愛說笑》的製作人及演員。廣告標題是:「美國家庭理應享有更好的節目」((American’s Families Deserve Better)。廣告內容指責《艾倫愛說笑》的出櫃節目是在「掌摑美國家庭一個巴掌」,迪士尼、ABC和艾倫是在向美國大眾促銷同性戀的合理化。它攻擊迪士尼邀請一堆明星客串演出完全是在玩弄老式的公關手法。它並指責ABC搞不淸楚方向,因為ABC以過於爭議性而拒絕HRC的廣告,殊不知《艾倫愛說笑》的出櫃其實才是最具爭議性的節目。這封公開信的最後結語是艾倫是這場政治活動的一個小旗子,而迪士尼、ABC才是無恥之徒。
保守地區的地方電視台可不一定跟著總公司ABC的步調播出The Puppy Episode。4月10日伯明罕市電視台就宣佈「自治亅,拒絕播映《艾倫愛說笑》4月30日的節目。當地同志平權團體做了一項非常漂亮的回擊,他們與GLADD共同集資租借可容納3500人的體育館,將以衛星連線的方式播映4月30日的《艾倫愛說笑》,透過出售門票的方式提供當地觀眾入場觀賞,當天有超過2,000位的來賓以付費的方式參加放映會。
GLADD於4月初在網路上設立Come Out With Ellen網站來推動4月30日觀賞會的活動。劇中飾演佩姫及奧黛麗的兩位演員邀請出席在紐約一家俱樂部由GLADD所舉辦的觀賞會,會中並拍賣這一集的簽名劇本,得到款項3,250美元捐給GLADD 作爲推動會務之經費。GLADD並與Absolute Vodka共同在芝加哥、舊金山、波士頓等大城市贊助舉行觀賞會。爲了增加活動的熱潮,GLADD還分送1500個舆活動百寶袋("Come Out With Ellen Kit”至美國各州及五個海外國家包含日本、芬蘭等當地的觀賞會。
以推動同志平權法案爲宗旨的HRC一直鼓吹Employment Non-discrimination Act(反就業歧視法案),打算在4月30日的廣告時段中播映政治遊說廣告Shoes,內容描述一位女子因爲公司不滿意她的性傾向而被解雇。從她和同事問的對話才發現,原來這完全不違法。HRC希望藉這則廣告讓更多人正視在美國還有41個州視此爲合法的歧視。不過ABC總公司拒絕接受爭議性的廣告,HRC只好與地方電視台個別聯繋,最後在35個地區播映。
一位編劇回想那天晚上的情形 ,「我記得車子快要開到我家附近,整個街道都被封住了,有人當街舉辦派對。這份熱情真是棒透了。」艾倫也有同樣的感受 ,「這真是一個很大的派對,我們根本不知道它會變成這麼大的派對。很奇怪,我一直接到從紐約打來的電話,說那裡街上都沒什麼人,商店提早關門,在廣告空檔或是某些對白時,可以聽見從紐約街上傳來的歡呼聲。」
當天的收視率爲23.4,收視占有率爲35%,全美大約有四千二百萬人觀賞,雖然沒有打破過去《朱門恩怨》誰槍殺小傑那一集的紀錄 ,但是比《艾倫愛說笑》之前平均的收視率至少增加二倍以上。
蹲下,是為了跳的更高
《艾倫愛說笑》入圍艾美獎最佳影集,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編劇。9月14日頒獎典抱回一座最佳編劇。艾倫代表領獎上台致辭時說道 : 「我是代表一群人來接受這項榮譽,特別是那些青少年 ,那些對自己性傾向感到不安的年輕同志 。 你一點都沒有錯,千萬不要讓任何人讓你對自己感到羞恥。」10月9日艾倫告訴紐約時報,她很認真考慮要離開ABC ,因爲ABC在幾集中都放了保護級警語:「包含成人內容,父母應斟酌是否讓未成年觀眾觀賞」艾倫認為,「這個警語等於告訴青少年,同志是錯誤的。就好像在黑人演出的節目加上警語,說這個節目不適合那些不喜歡黑人的觀眾收看。」
HRC(Human Rights Campaign)1997年11月8日舉行全國募款晚宴,其中一個單元是表揚艾倫狄珍妮絲。但是重頭戲是比爾克林頓總統親臨致辭。他是美國第一位出席同志組織的現任總統。這一個舉動非同小可,11月10日「聯合報」特別報導這則新聞,副標題寫著:「開美國歷任總統先例,場內掌聲如雷,場外抗議聲不絕」。
The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簡稱ACLU)1997年12月7日頒贈Bill of Rights Award給艾倫,表揚她爭取同志身份認同所展現的不屈不撓的毅力及對大眾的影響力。艾倫在的致辭的最後兩段為新一季節目內容努力辯解:
「有人批評我的節目too gay「太同志」了,他們認為我想將私生活搬到螢幕上去。我認爲這是一個消化的過程。我提供給這個社會一道不在菜單上的菜餚。很多人看到它就倒胃口,『爲什麼這道菜一定要在菜單上呢?如果你廚房裡有這道菜,那很好,但我們不想去看到它』。但是他們現在必須強迫去看,因為我不準備走了。這就好像你去其他國家旅行,吃了當地的食物後水土不服,這並不表示食物壞掉了,只是因為它對你的消化統是全新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我的節目可以讓那些願意接受菜單上所有菜餚的人更爲開胃。
最後我想引用一個非常有名的故事做總結。當年在德國,納粹第一個先找共產黨員的麻煩,我沒有為他們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黨員。接下來,納粹找猶太人的麻煩,我也沒有說話,因爲我不是猶太人。後來納粹找上天主教徒,我還是沒有說話,因我是新教徒。最後納粹找上我,那時候已經沒有其他人可以爲我說話了。我們什麼時候才會學會教訓呢?我們可以將故事套用到其他族群,道理仍然是一樣的。如果我們繼續故步自封,會非常可惜,因爲我們將會對社會的多元化感到難以忍受和永不適應。」
然而收視率決定了《艾倫》的命運。第五季的平均收視人口少於一千一萬人,比過去一 年少了22%。
ABC總裁Robert Iger在1998年5月5日接受其電視新聞節目Prime Time Live訪問,親自出面說明停播《艾倫愛說笑》的原委,「的確有雙重標準存在。我想我們的世界可以容忍在純喜劇表演中兩個男人接吻。有些事,我們可以容忍兩個異性戀來做,但並不容許同性戀作同樣表演。」
「提高對同性戀情節的容忍度,朝向不需要在節目放警語的方向來努力。但是,我們畢竟還沒發展到那個地步。」
GLADD執行長Joan Garry為停播一事劃下句點:「我們很遺憾ABC完全以收視率作考量。我們希望他們能認真的考慮,並從更廣大的角度來思考艾倫的作品所帶來的影響。節目雖然終止了,我想她帶給美國所有同性戀及異性戀一個珍貴禮物,既使是停播亦無損於她的傳奇地位」
「我們能做的事情是勇敢面對異議,努力存活下來終有一天見證他們成為歷史烘爐裡的殘渣。他們就算能一時大聲壓過我們的訴求,也無法永遠蓋過普世公平正義的心聲。」這段讓人感動...而「保守勢力」那邊實在是翻白眼翻到快抽筋...
回覆刪除謝謝Orange,讓我對 Ellen能有再多一點認識...
艾倫對我的影響非常大,是我接受的第一波網路震撼,我在97-99年很積極上國外網站追蹤她的新聞,列印五大冊資料。有機會我想另外寫成專書。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