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2

影評人口味與得獎的現實差距

在坎城影展得獎名單頒佈前,大家最喜歡看這份The Screen Jury的評分表,了解那些電影得到影評人青睞。從下表可以看出今年含有女女情節的The Handmaiden (아가씨, Agassi)、《霓虹惡魔》(The Neon Demon)都沒有得到水準以上的評分。

事實上,最被看好的Toni Erdmann抱蛋而回,尷尬的 It’s Only the End of the World還得到Grand Prix。

The Screen Jury at Cannes 2016

2016


不過這份The Screen Jury到底有多少參考價值呢?

回頭看 The Screen Jury at Cannes 2013,當年《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Blue Is The Warmest Colour)評分最高,確實在坎城競賽項目大放異彩,壓下《絕美之城》(The Great Beauty)。但是拉長到隔年,卻是後者接連獲得英國影劇學院BAFTA、金球獎、奧斯卡等最佳外語片。

2013

The Screen Jury at Cannes 2015,《卡蘿》(Carol)、《刺客聶隱娘》(The Assassin)呼聲最高,卻是《索爾之子》(Son of Saul)一路長紅到奧斯卡。

2015


如果說坎城評審團和The Screen Jury都有人數過少,代表性不足的「疑慮」,有人採用類似大數據方式統計各家電影網站的年度佳片:The Best Of The ‘Best Of’ Lists 2014

《年少時代》(Boyhood)看來是唯一領先者,雖然在英國影劇學院BAFTA、金球獎等獲得最佳影片,但是奧斯卡則是偏愛《鳥人》(Birdman)。
Best of 2014


同樣方式統計The Best Of The ‘Best Of’ Lists 2015,雖然《卡蘿》(Carol)位居第一,但是前4名差距極小,其實是擠成一團。但是顯現在得獎紀錄時,《卡蘿》卻變成提名率最高的陪榜人。我始終不清楚原因何在,似乎碰到偏向女性的,女女的主題,影評與主流獎頂之間好像有道看不見的溝溝。
Best of 2015

0 意見: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