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1

《為什麼一定要一樣》的二三雜感

前言

有位可愛的網友,我私底下向Fruit形容她為「開心果」。我有次竟然憑著臉書大頭照的印象認出捷運旁一臉下床氣的乘客就是她。我習慣保持神秘,不敢當場驚擾對方(人家正在下床氣啊),事後透過私訊用服裝特徵確認身分。好一段萍水相蓬的趣憶。

前一陣子她當了新嫁娘,Fruit還問我會不會很難過?拜託,高興都來不及了,異邦有盟友不是更好。確實,她之前去看金馬影展,還拿了兩張《Blue Is The Warmest Colour》卡片寄給我(台北市台北郵政信箱276號,還在使用),說是回饋我多年筆耕。

她現在是遠流出版社的編輯,剛推出新書《為什麼一定要一樣》,在臉書上分享完成的專案。我看到作者是吳沁婕,想起她前幾天到Fruit的學校對老師演講。Fruit形容她是一個很勁爆的講者,事後還揮舞彩虹旗感謝她的父母。只不過,Fruit後面的男老師表情就顯得有點受不了。

沒幾天,我就收到她寄贈這本書,讀完決定來聊聊一個大部份時間住在月亮背後的人,怎樣看待太陽。



太陽,以及太陽以外

我認為Fruit根本就是和吳沁婕同一個星球的子民。只是過動兒症狀程度不同。同樣很愛運動,常常傷痕累累,極度自我感覺良好,聰明機智,樂於社交,長於溝通,對他人有強烈的說服力,不適應壓抑的規距和制度,特別拙於家事,無法保持環境整齊⋯⋯

吳沁婕出生於1981年,幸運地碰上完美家庭,父母教育程度高,而且思想開明。有一位手足,是異卯雙胞胎的妹妹。她小時候調皮搗蛋的行徑常令人頭痛萬分。當然現代人馬上能推測是過動兒,但是在那個資訊不發達的時代,幸好母親是老師,才有機會享受到寬容的教養,而且一併接受她的同志性傾向。

她小時候在教室常沒有辦法自我控制,說話走動影響到其他同學上課,老是被別人投訴,少不得要接受一番處罰。

書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是吳媽媽還沒轉念改變教養方式之前,拿著藤條狠狠教訓小孩:「那次她沒有哭,只是張大眼睛看著我,我知道我打她其實很痛,但是她一聲都沒有吭的一直看著我。她的表情讓我愣住了。」

這一段描述幾乎等同於Fruit告訴我的兒時往事。Fruit以前像小猴子,放學就把書包丟在家門口。她那位處女座,官拜上校的父親也常用打罵教育,Fruit會認份默默地挨打,不會像她妹一邊躲一邊叫。後來是她父親再也打不下去才收手。我見識過她父親的壞脾氣,可以想像抽打時的慘況。

不過,她的家庭生活是父母常在兒女身邊,而且父親對Fruit原則上是要什麼就給什麼,所以她長大變成一個慷慨大方的樂天派,辦公室團購名單上的來者不拒咖。

回到書上。吳媽後來採用一條寬容的準則:「只要不影響他人」。不再要求吳沁婕的房間一定要收拾整齊,客人來訪時就折衷把門關起來。

後來吳沁婕自己當老師,以過來人的經驗分析。單一標準的處罰,容易讓學生達不到標準而自暴自棄,所以要視個別程度鼓勵,超越自己就是進步。當然,這個觀點說來容易,做來難。小班制的熱血老師或許還做得到,但是去問「師生比」懸殊的後段學校老師,大概只有苦笑。

這本書的賣點除了感染吳沁婕本人太陽般的樂觀態度,更重要的是吳媽媽的堅忍毅力。

拉拔小孩長大是一項漫長辛苦的修行。如果小孩身心「異於平均值」,父母的壓力更是沈重。我們其實沒有權力要求每位爸媽都是完美家長,真要感謝願意用心付出的父母。

但是,很多人並沒有福份享有那樣的家庭,只能站在太陽的外圍嚮往。

我算是單親撫養。母親能接受的教育不多,心思都在面對經濟壓力,舊時代環境也給不了什麼開明態度。虔誠的宗教信仰是她最大的精神力量。我只有個年長7歲,話不投機、自顧不暇的老哥。小時候常生病,常搬家。

總結來說,我就是一個人孤獨警醒地長大,就算沒有自閉,大概離孤僻不會太遠。

你能想像,和太陽相反到月亮背後的我會怎麼樣看待這本書?

一開始,當然是為這對母女高興。到了中段,有點幽幽的嫉妒,感慨人各有命。最後,想想自己其實也不賴,已經用手上的爛牌儘可能打出最好的成績。就算沒有太陽能照耀我們的成就,但在月亮背後,也能挺起腰同聲慶賀,不論面對什麼困難,我們都是倖存者。

2 意見:

匿名 提到...

小时候有个糟糕的父亲更糟,如果妈妈是太阳,一个就足够了。

Orange 提到...

你的意思是寧缺勿濫囉,想來也是。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