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0

模特兒的衣櫃進化

針對上半年上檔的美國影集,很多製作單位陸續宣傳新增那些演員加入,《Orange Is The New Black》最新消息是找來澳洲出櫃的模特兒Ruby Rose。本來我只是看看就好,但是她讓我不禁想起其他模特兒的故事。


時裝界本來就是比較開放的職場,尤其是男性設計師、造型師,如果不是同志出身,恐怕還會被懷疑創新能力不足。好萊塢自有黑白片以來,片中的男性造型師幾乎八成都是陰柔形象出場。

請參考前作:The Celluloid Closet 電影中的同志: 30年代電影

模特兒圈中有較多的同志成份,照道理應該是理所當然。但是同志模特兒能夠和同志設計師等量齊觀的並不多見,至少對我們這些平凡圈外人,創造者的知名度通常遠高於詮釋者。模特兒要能夠殺出圈外名號,就必須更有特色、更多才藝,或是更會製造新聞。

網路上介紹Ruby Rose早在12歲就出櫃,所以一入模特兒就是打著同志身份。澳洲社會非常開放,她也多角經營演藝事業,跨足電視圈。去年她一連串動作讓她聲勢上漲,先是和名門之後的千金結為同性伴侶。



接著拍攝這部短片,將一個長髮嬌嬌女的形象一路反轉成短髮,戴著假陽具的龐克族。她進一步聲稱genderfluid,主張性別流動。看來單純的女同志招牌已不再具有特殊性。這部短片累積超過二百萬次的點閱率,可能為她帶來外邦人進駐《Orange Is The New Black》的入場劵吧。不曉得Netfix的大數據在選角上做了那些演算?



以前的知名模特兒好像對出櫃沒那麼直接大方。

最近我在清理以前訂閱的The Advocate雜誌,看到2000/7/18刊出All about Eve這篇文章提到90年代加拿大籍的超級名模Eve Salvail,私底下聊天提到她只和女人交往。但是這篇文章並非她本人的正式聲明。

我不太記得她後來的故事,便在網路追蹤。原來Advocate雜誌在2000/10/24又有一篇採訪,由主角現身說法,變成雙性戀。她在青春期都是和異性交往,直到19歲參加選美比賽,愛上一同參賽代表墨西哥的選手。事後她回到加拿大,與一位男性畫家交往,兩人一起到日本東京,她在當地接了一些模特兒工作,而且完成了頭上的龍形刺青。當時她的經紀人暴跳如雷,認為刺青會讓別人以為她是混黑道。
她回到加拿大,中斷模特兒事業,在一家龐克咖啡館當服務生,此時她有個女友。有天Jean Paul Gaultier看到她在咖啡館懸掛的照片,指名要找她走秀,接著她和女友一起到巴黎,事業突然一飛沖天。在90年代從伸展台紅到電影銀幕。

大導演Robert Altman以時裝劇為題拍攝《Prêt-à-Porter/Ready to Wear》(雲裳風暴),在這個片段前面就有Eve Salvail的身影。好笑的是,片中的男設計師曾在某個段落很生氣地說,光頭不流行了。


法國導演盧貝松1997年推出《The Fifth Element》(第五元素),讓她出現將近一分鐘的演出。


不過2000年下半年,Advocate雜誌訪問她時,她不愉快地告別巴黎之後,已和異性結婚了三個月,似乎又是另一個決定走入安穩異性婚姻的雙性戀。

沒想到2007在模特兒好友主持的電視節目上她公開自己女同志的身份,她的女友就是90年代的幕後的工作夥伴。

原以為時裝界是個性傾向開放的職場,但是從她的例子看來,就算是那個圈子,90年代並沒有想像中的輕鬆。

講到這裡,不得不提起 Angelina Jolie在1998年的作品《Gia》,描述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國第一位超級名模Gia Carangi。她的女女戀情和吸毒自毀的故事,才26歲便終結人生,令人十分痛心。

如果她有幸活在現在的社會,在情場和職場可能不會有那麼多悲苦的壓力。或許她的經紀人最擔心的是,出櫃聲明、光頭、刺青都不能吸引注意,到底還有那些招數可以使用?




Gia Carangi

0 意見: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