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質詢性平教育教師手冊的立委,還有這位陳淑慧委員。管碧玲還懂得用「我很開放」來包裝自己,陳委員的言論一聽就很熟悉,有些是出自真愛聯盟的文宣。
她從6:30開始進入重點,認為性教育、情感教育、同志教育沒有在性平教育母法出現,怎麼可以教授這些內容,而且未與社會、家長對話溝通,怎麼五六年級學生被教育要定出自己的性傾向。(11:05)家長可不可以選擇不要被教?(這是真愛聯盟的文案)最後要求專門報告,進行一大堆事前事後影響評估,舉行公聽會後,再交由本委員會審核是否可行。
以前我認為官員面對立委都不敢力爭,這位次長很勇敢,在9:15開始試圖解釋,性別平等是友善校園重要的一環,以往性別平等只指生理上的性別,其實現代的意義還包括心理,所以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性取向都在範圍內。因此要教育學生每個人生理心理(性別)是有差異,就像高矮不同,所以要尊重不同的(性別)差異。(很棒的解釋,拍拍手)
次長進一步說明同志教育於法有據,他試著要唸出法條,可是陳委員很不耐煩說時間不夠(突然很想把鞋子丟過去)沒讓次長再發言。我找出次長其實想引用的是:
- 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第13條:本法第十七條第二項所定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應涵蓋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等課程,以提昇學生之性別平等意識。」
'
如果看不到影片,請至立法委員影音資料查詢系統﹣陳淑慧第7屆第7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質詢
之前我陸陸續續寫了幾篇有關性平教育爭議的文章,請多加參考,如果你想快速入門,建議這篇:敦促教育部推行中小學多元性別教育
6 意見:
I found this article might be quite useful: The Debunking Handbook.
If one want to correct the misinformation, should read this. As it said, "Reducing the influence of misinformation is a difficult and complex challenge". You might "actually strength it (misinformation) in people's mind".
Recently I have experienced a similar situation. In the end I wonder whether I should give in, because, as a Lifehacker user put it,
"debunking myths is ineffective:
1) people prefer fiction to reality
2) nobody cares about the facts
3) nobody believes you over Fox news"
PS: 3) is an American inside joke.
讀過一篇文章描述性平教育法的誕生.一開始它只是兩性平等教育法,女性立委不分藍綠都很支持.後來發生國中生葉永鋕意外事件,大家注意到性傾向、性別特質、性別認同的問題,所以擴大為性別平等教育法,像次長的答辯就是很好的說明.
陳立委在質詢中說道她不知道同志教育是在課程中.或許我不該對她太嚴厲.因為規範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屬於性平課程範圍,不是在母法出現,而是母法授權由教育部制定的施行細則出現.教育部則是邀集學術及社會團體共同制定施行細則,在教育的專業及社會共識是達到一定的門檻.
不過,我擔心經過這次爭議,保守派人士會要求重修施行細則,而且要求他們的團體加入修訂的委員會,到時候就會有更大的角力.
Sorry. I'm thinking more about how to debunk 真愛聯盟's words.
Page 4 of The Debunking Handbook explains it clearly how difficult it can be. It's called the worldview backfire effect.
In the case of 性別平等教育法, the last paragraph of page 4 provide a better approach. Make it more acceptable by "framing" it in a way that is less threatening to a person's worldview. The more they feel their worldview being challenged, the more they stick with their view. You can change them. Not that easy.
題外話,我想幫entangled用白話文補充她提供的資料The Debunking handbook.文中提到「如何處理錯誤的資訊」.錯誤的資訊可能來自刻意造謠抹黑,或是不經意地以訛傳訛,很不幸地,流言(以下我暫用這兩字代表「錯誤資訊」)一出絕對會留下影響,有時越更正越是無意間加深對流言的印象,特別是有成見的人,形成信者恆信.
處理流言時,更正的內容要簡單易懂,因為簡單的文字容易被視為真實正確.除了文字,可搭配清楚的圖表強化說明.更正內容儘量不要再提到流言,僅就疑點解釋,萬一需要提到流言,一定要在前註明它會造成誤導.更正的訴求對象應該放在廣大的「中間選民」,不用對死忠的反對者白花力氣.最後提到framing的技巧,其實類似重新包裝或重新命名.
保守派用手指套幾個名詞抹黑掉整個同志教育,在社會留下陰影,我很關心教育部下一步會如何framing.
對性別/同志的壓迫不分政治黨派
唯有在此議題台灣可以超越藍綠!
身為外表明顯的同女
我以合格教師身分在校園活動都已經覺得備受精神壓力
何況是學生?
我最後選擇離開
只是學生無法選擇離開校園
現實生活中,光有法令不保證給予十足保障,但社會整體風向確實慢慢改變,希望你可以找到更適合的工作環境.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