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好像看到網路異像。今晚右邊的訂閱人數突然變成603人!你可能平常沒注意,但以往的紀錄頂多是240人上下,到底發生什麼事,還是系統出了什麼問題,突然一下子爆增?
再對照FeedBurner內的統計,搞不懂問題在那裡?昨天我嘗試要設定Google的廣告,後來暫時打消念頭,難不成是促動了什麼設定?
2011/06/28
2011/06/26
Same-sex marriage legalised in N.Y.
大家此時熱烈慶祝紐約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我想挑兩則過去的視頻,提醒這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上個月初,情勢似乎還不明朗,紐約市長5/17出面表達他贊同的立場:"Government shouldn't be in the business of telling people what they can do with their personal lives, as long as it doesn't hurt anybody," Bloomberg said. "It doesn't mean everybody has to agree, but nobody's getting hurt."
5/19有位議員還在討價還價,認為同志伴侶可以結合,但是不能稱作「婚姻」:"I understand the rights that same sex couples would like. I have no problem with that. My problem is with the term marriage itself. I've always associated the term marriage with the unification between a man and a woman,"
上個月初,情勢似乎還不明朗,紐約市長5/17出面表達他贊同的立場:"Government shouldn't be in the business of telling people what they can do with their personal lives, as long as it doesn't hurt anybody," Bloomberg said. "It doesn't mean everybody has to agree, but nobody's getting hurt."
Bloomberg Lobbies Albany to Pass Gay Marriage Bill: MyFoxNY.com
5/19有位議員還在討價還價,認為同志伴侶可以結合,但是不能稱作「婚姻」:"I understand the rights that same sex couples would like. I have no problem with that. My problem is with the term marriage itself. I've always associated the term marriage with the unification between a man and a woman,"
2011/06/24
Queer Women in art 19 : Natalie Clifford Barney﹣part 1
Natalie Clifford Barney (1876~1972)
有關娜塔莉的中文介紹,最知名的一篇出自大陸女作家毛尖《娜塔麗,她的沙龍和女人》,此文曾在台灣出版,收錄於《沒有你不行,有你也不行》.我對沙龍招待客人的「黃瓜三明治」印象,源自於此.大陸網站多有轉載,若要尋個乾淨頁面,我推薦在豆瓣的這一頁.
20年代巴黎女同要名留青史,如果沒有才氣,就得依靠財才.娜塔莉的父親是美國俄亥俄鐵路大亨的繼承人,還是接近華府權力圈的紅頂商人,她幸運繼承龐大財產,在巴黎當起藝術界的天使投資人.只是常常公私不分,牽扯情慾關係.或許她對別人的藝術創投並非主要目標,她一生最在意的是實踐自己的女同「行為藝術」.
《The Wel of Loneliness 寂寞之井》(1928)作者:Radclyffe-Hall曾經對娜塔莉的「博愛」歎為觀止:
有關娜塔莉的中文介紹,最知名的一篇出自大陸女作家毛尖《娜塔麗,她的沙龍和女人》,此文曾在台灣出版,收錄於《沒有你不行,有你也不行》.我對沙龍招待客人的「黃瓜三明治」印象,源自於此.大陸網站多有轉載,若要尋個乾淨頁面,我推薦在豆瓣的這一頁.
20年代巴黎女同要名留青史,如果沒有才氣,就得依靠財才.娜塔莉的父親是美國俄亥俄鐵路大亨的繼承人,還是接近華府權力圈的紅頂商人,她幸運繼承龐大財產,在巴黎當起藝術界的天使投資人.只是常常公私不分,牽扯情慾關係.或許她對別人的藝術創投並非主要目標,她一生最在意的是實踐自己的女同「行為藝術」.
《The Wel of Loneliness 寂寞之井》(1928)作者:Radclyffe-Hall曾經對娜塔莉的「博愛」歎為觀止:
- "Her love affairs would fill quite three volumes even after they'd been expurgated" 就算經過刪減,她的情史仍會寫滿三大冊。
2011/06/23
Would you stand out for them?
我一向不喜歡整人節目,認為電視公司在販賣廉價的人性測試。可是下面這則測驗確實令人深思,何謂普世價值。不過很可惜,關於男同志伴侶的片段較少,社會幫助女性的心理較容易推及到女同伴侶,但是遇到男同志伴侶,我很好奇實際的情況如何?
有次在路上看到一名男子對一名女子拉拉扯扯,我走上前去質問:「你在做什麼?」,兩人同時愣住看著我,接著他們變成同一陣線,對我白眼,趕緊一起坐進車裡。只好自我安慰,幸好是Happy ending。
﹣﹣我是台北人,我會適時挺身而出。
有次在路上看到一名男子對一名女子拉拉扯扯,我走上前去質問:「你在做什麼?」,兩人同時愣住看著我,接著他們變成同一陣線,對我白眼,趕緊一起坐進車裡。只好自我安慰,幸好是Happy ending。
﹣﹣我是台北人,我會適時挺身而出。
2011/06/21
Expatriates
說到那群巴黎女子,很多資料都會出現"expatriate",那些來自美國、英國、俄國的異鄉人在巴黎找到自由,於是落腳下來經營第二個家。
這裡有兩則歷史片段,讓我們想像當時的環境。
1900年代,她們要不是下定決心住在巴黎,就是正在巴黎初試身手。看看當時的照片,大多數人民其實都很窮困,相形之下她們上層社會的氣味有點令人「不安」。但話說回來,她們若是沒有幾分財力,我們那有機會看到這些故事突破男性社會體制被流傳下來?
Burton Holmes這位攝影師在20年代留下不少影片,畫質相當清楚(無配音)。動態影像提供更具體的想像。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社會變化快速,這群異鄉女子這時多已達到人生的巔峰。但是看看影片裡的人物,我會覺得那些成功還只是小圈圈裡的光榮。在大街上,到處是男人在行走,屬於女人的自由,還有一段距離,而她們先走了頭幾步﹣﹣雖然只是在沙龍裡。
這裡有兩則歷史片段,讓我們想像當時的環境。
1900年代,她們要不是下定決心住在巴黎,就是正在巴黎初試身手。看看當時的照片,大多數人民其實都很窮困,相形之下她們上層社會的氣味有點令人「不安」。但話說回來,她們若是沒有幾分財力,我們那有機會看到這些故事突破男性社會體制被流傳下來?
Burton Holmes這位攝影師在20年代留下不少影片,畫質相當清楚(無配音)。動態影像提供更具體的想像。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社會變化快速,這群異鄉女子這時多已達到人生的巔峰。但是看看影片裡的人物,我會覺得那些成功還只是小圈圈裡的光榮。在大街上,到處是男人在行走,屬於女人的自由,還有一段距離,而她們先走了頭幾步﹣﹣雖然只是在沙龍裡。
2011/06/14
Queer Women in art 18 : Winnaretta Singer
說到Winnaretta Singer (1865–1943),一定要提到她父親Issac Singer(依薩克勝家)是「勝家縫紉機」的創始者。這位美國人,原本鍾情於表演,沒想人到中年,對市面上的縫紉機發生興趣,進行改良設計,就此一炮而紅。他申請的專利包括:可順利地吃進布料、保持針距平穩、出針滑潤所以能縫製皮料。這些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設計,當時可算是精密工藝吧,對於19世紀成衣市場的發展貢獻良多。
實業家發了大財,感情生活跟著多彩多姿,分分合合一共娶了四個太太,子女加起來就有二十四個,Winnaretta在大家族裡排行二十。Winnaretta的母親是法國人,再加上美國社交圈對勝家大家族頗為側目,Winnaretta因緣際會留在歐洲發展。
她在1887年嫁給Prince Louis de Scey-Montbéliard,可是1892年被訴請婚姻無效。我目前查不出來她出嫁的動機為何,可能是母親安排。因為有些書評提到,她在新婚夜就要脅新郎不准碰她,可見她根本不贊同這樁婚事。既然心不甘情不願,推論男方可能以雙方無夫妻之實,訴請離婚。
但是在婚姻市場上,大筆財富她擁有獨特的市場利基。Prince Edmond de Polignac (波利內王子)Edmond Melchior Jean Marie是家道中落的貴族,本人是位熱愛音樂和藝術的男同志,雖然有過幾次婚姻,但為了經濟因素,Winnaretta一拍即合(左圖),1893年成婚。
Polignac是法國古老的貴族,源自西元751年統治法蘭克王國的(Carolingian)卡洛林王朝,接著一路開枝散葉形成後世的神聖羅馬帝國。這個家族還有位成員Duchesse de Polignac,我之前為Anne Lister補充史料:法國大革命的恐同迫害插曲 曾經提到過她是瑪莉安東尼皇后的閨中密友。
實業家發了大財,感情生活跟著多彩多姿,分分合合一共娶了四個太太,子女加起來就有二十四個,Winnaretta在大家族裡排行二十。Winnaretta的母親是法國人,再加上美國社交圈對勝家大家族頗為側目,Winnaretta因緣際會留在歐洲發展。
她在1887年嫁給Prince Louis de Scey-Montbéliard,可是1892年被訴請婚姻無效。我目前查不出來她出嫁的動機為何,可能是母親安排。因為有些書評提到,她在新婚夜就要脅新郎不准碰她,可見她根本不贊同這樁婚事。既然心不甘情不願,推論男方可能以雙方無夫妻之實,訴請離婚。
但是在婚姻市場上,大筆財富她擁有獨特的市場利基。Prince Edmond de Polignac (波利內王子)Edmond Melchior Jean Marie是家道中落的貴族,本人是位熱愛音樂和藝術的男同志,雖然有過幾次婚姻,但為了經濟因素,Winnaretta一拍即合(左圖),1893年成婚。
Polignac是法國古老的貴族,源自西元751年統治法蘭克王國的(Carolingian)卡洛林王朝,接著一路開枝散葉形成後世的神聖羅馬帝國。這個家族還有位成員Duchesse de Polignac,我之前為Anne Lister補充史料:法國大革命的恐同迫害插曲 曾經提到過她是瑪莉安東尼皇后的閨中密友。
2011/06/08
Mobile Reader
Blogger通知,我的部落格出現在手機(以及其他的行動裝置)看起來會像左圖這般模樣。我的手機機型仍在很原始的收發話時代,從來不知道另一個載具是如何呈現Orange's Review,請用手機上網的讀者,幫我確認一下吧。
出於好奇,我從Google Analytics檢視今年來自行動裝置的流量,大約是總流量的3﹪。從趨勢來看行動裝置的流量,二月以前每日不到10,二月之後逐漸形成每天將近20。(咦,你們是過年拿了紅包還是年終獎金就買了新手機?)
以地區分佈來看,與總流量的分佈差不多:台灣、香港、美國、英國。但是就行動裝置來看,台灣﹣香港的比率差距縮小,意思是香港的讀者有較高的比例是採用行動裝置上網。哇,還是想提醒一下,這樣用眼過度,容易提早老花。
大家使用的載具以iPhone-52.92%最多,其次是Androld-18.11%,沒想到iPad也有14.15%。
我買了個iPad給母親上網,自己倒是沒使用(別鬧了,我為什麼放著MacBook Pro不用)。她之前很辛苦地參加老人電腦班,但是「複雜的」Win7對她太困難,而每次上網要準備的接線動作常常掛一漏萬,鍵盤輸入和使用滑鼠讓她手忙腳亂。後來我研究結果,用手寫字且隨時無線上網的iPad最適合,而且根本不必記得按關機,方便又簡單,螢幕又很大,我把它定義為老人機,如果你有孝親的計劃,可以參考這個建議。
出於好奇,我從Google Analytics檢視今年來自行動裝置的流量,大約是總流量的3﹪。從趨勢來看行動裝置的流量,二月以前每日不到10,二月之後逐漸形成每天將近20。(咦,你們是過年拿了紅包還是年終獎金就買了新手機?)
以地區分佈來看,與總流量的分佈差不多:台灣、香港、美國、英國。但是就行動裝置來看,台灣﹣香港的比率差距縮小,意思是香港的讀者有較高的比例是採用行動裝置上網。哇,還是想提醒一下,這樣用眼過度,容易提早老花。
大家使用的載具以iPhone-52.92%最多,其次是Androld-18.11%,沒想到iPad也有14.15%。
我買了個iPad給母親上網,自己倒是沒使用(別鬧了,我為什麼放著MacBook Pro不用)。她之前很辛苦地參加老人電腦班,但是「複雜的」Win7對她太困難,而每次上網要準備的接線動作常常掛一漏萬,鍵盤輸入和使用滑鼠讓她手忙腳亂。後來我研究結果,用手寫字且隨時無線上網的iPad最適合,而且根本不必記得按關機,方便又簡單,螢幕又很大,我把它定義為老人機,如果你有孝親的計劃,可以參考這個建議。
2011/06/04
Queer Women in art 17:Ida Rubenstein
Ida Rubenstein(伊達魯賓斯坦 1883-1960)是生於俄國的猶太人,小時候家境非常富裕,共有四個手足,她排行最小。可惜好景不常,9歲時父母雙亡,只好寄住在親戚家。
1904年,二十出頭開始走上表演事業,她非常積極,除了在戲劇學校研讀表演,畢業後跟著富於創新精神的編舞家Michel Fokine (1880–1942)學習舞蹈。他在1908年根據Oscar Wilde的作品Salomé,為伊達創作“The Dance of the Seven Veils”。劇中出現大膽裸露,沒多久就被禁演,她的家人無法接納。
當時未婚女子很難擁有自主權,可能是為了金錢和自由權宜之計,她嫁給表弟(?)Vladmir Horwitz。此君是鋼琴家,據說也是位男同志。不過他對外否認,還一度求醫矯正性傾向,晚年深受憂鬱症所苦。
話說伊達的演引起Ballets Russes(對它的歷史有興趣可以看:History of Ballet Russes)劇團負責人Serge Diaghilev (1872–1929)注意,把她引進至巴黎表演。就傳統芭蕾的標準來看,伊達的舞蹈基礎不足,劇團主要是運用她在舞台上的性感魅力。伊達也非常了解自己的優點,為一些畫家作裸體模特兒,其中就包含女畫家Romaine Brooks(羅曼布魯克斯)。
1904年,二十出頭開始走上表演事業,她非常積極,除了在戲劇學校研讀表演,畢業後跟著富於創新精神的編舞家Michel Fokine (1880–1942)學習舞蹈。他在1908年根據Oscar Wilde的作品Salomé,為伊達創作“The Dance of the Seven Veils”。劇中出現大膽裸露,沒多久就被禁演,她的家人無法接納。
當時未婚女子很難擁有自主權,可能是為了金錢和自由權宜之計,她嫁給表弟(?)Vladmir Horwitz。
話說伊達的演引起Ballets Russes(對它的歷史有興趣可以看:History of Ballet Russes)劇團負責人Serge Diaghilev (1872–1929)注意,把她引進至巴黎表演。就傳統芭蕾的標準來看,伊達的舞蹈基礎不足,劇團主要是運用她在舞台上的性感魅力。伊達也非常了解自己的優點,為一些畫家作裸體模特兒,其中就包含女畫家Romaine Brooks(羅曼布魯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