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23

Cross Gender Roles

好萊塢電影不如傳統戲劇容許較大的想像空間,雖然常看到反串裝扮,但大部份都是主角掩飾身份的手段,除非是與多元情慾主題有關,要不然很少見到真正跨性別演出另一種性別角色。以下是我印象較深的影片:

Hairspray 髮膠明星夢(2007):John Travolta(約翰屈伏塔)不折不扣演出胖媽媽,而且沒在片尾脫下膠裝來個「真相大白」。



I'm Not There 搖滾啟示錄/巴布狄倫的七段航程(2007):Cate Blanchett(凱特布蘭琪)簡直是戲精。


Angels in America 美國天使(2003): Meryl Streep (梅莉史翠普)一人分飾四角,包含開頭那位根本看不出梅嬸本尊的猶太牧師(Rabbi)。


Hook 虎克船長(1991):Glenn Close(葛倫克羅絲)當時在舞台劇假扮男人已很有心得,本片僅是客串,露個臉就不見了。

Hook


The Year of Living Dangerously 危險年代(1982):歷來最大的銀幕驚奇是由Linda Hunt創造,未得獎之前,沒有人知道她是女性。還好,她不是一片演員,陸續都有作品,而且常是片中最搶眼的那一位。
Linda Hunt in The Year of Living Dangerously

2011/02/21

Nickname

我突然很好奇:各位是怎麼稱呼另一半?

我們在網路上是Orange-Fruit,有人封為水果家族。私底下她叫我「寶貝」,有時簡稱「小寶」(見此文:Fruit's love messages)。我很少當面叫她名字,有時候就喊「親愛的」,催促她時則故意喊道:「老太爺」。她也不甘示弱,會笑我是「小老頭」。唉

有次我看到Lang阿朗的文章,提到打電話給「薯片」?心想那應該是薯田的正宮娘娘吧?總之,你們兩人如何稱呼對方?

2011/02/16

Hypatia of Alexandria

你可能還記得我們談論《Room In Rome》提到雅典才女Aspasia(西元前470年~400年),繼她之後「最知名」的才女則是出現在東羅馬帝國末期,在北非Alexandria(亞歷山大城)的Hypatia(海巴夏,西元370~415)。她被尊稱為史上第一位傑出的女數學家、天文學家和哲學家。有關她的生平,中研院數學所的數學知識網有篇中文介紹,將她所處的時空背景和學術成就,有非常清楚的說明。

與Aspasia不同,海巴夏終身未嫁,全心奉獻給知識。雖然沒有證據顯示她是拉子,但是拉子一向偏好堅強獨立有才情的女性,值得為大家介紹這位人物。

2011/02/13

Time Capsule

去年我花了不少心力依時間序列分類底片、相片電子檔和實體照片。最近更整理保留下來的門票、入場券,還有紀念品,順手整理出十餘年玩樂誌。倒不是要在網路上分享照片,而是分享過去的一些小小事件,看看我們經歷的點點滴滴。

我們在1999年夏天認識,前半年幾乎沒有留下照片...

2011/02/02

Cross Dressing and Gender Bending

美國前30名賣座最好的跨性別電影

跨性別裝扮是美國喜劇常見的題材,以男扮女裝為主,用陽剛與陰柔的反差來製造笑點。男主角掩蓋身份的動機,與他的性傾向或是性癖好無關,早期多是為了躲避追逐,到了80年代,當女性不斷質疑職場上的性別平權,《Tootsie 窈窕淑男》首開風氣反向提出男人也是命苦。有趣的是,在千禧年後,男主角從躲避追逐轉變成臥底追查,扮成女性變成男警的辦案新技巧。《Mrs. Doubtfire 窈窕奶爸》似乎是跨性別裝扮的分水嶺,由於乳膠化裝技術的突破,1993年之後的跨性別角色,尤其是喜劇,大量採用新技術,不但可以改變性別,還能改變年紀和膚色。賣座前6名的影片,其中4部就使用乳膠化裝。當然隨著時代的開放,主流的跨性別裝扮影片逐漸觸及多元情慾性別,但是從票房紀錄而言,一般觀眾還是需時間來接納這類主題。

借用美國票房統計Boxoffice Mojo 的數據來看,這類材題銷售最好的前30部影片,我在下面整理出一份簡介。片名後的第一個數字是美國票房,第二是在美國上映日,第三個數字是全球票房(純供參考)。

為了便於分辦主題,用顏色區分為三種:
藍底:男扮女裝﹣主要劇情不涉及多元情慾性別
紅底:女扮男裝﹣主要劇情不涉及多元情慾性別
黃底:主要劇情涉及多元情慾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