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不宜」的成長故事
和The Runaways樂團同一時代的觀眾,不知道還有沒有精力去看場電影?認識Kristen Stewart(克莉絲汀史都華)和Dakota Fanning(達珂塔芬妮)的年輕影迷,我懷疑能突破R級限制進到電影院(台灣修剪為輔導級)?中間的年齡層呢,仍然用下載來消化另一部影片?
一個在70年代短命的女子搖滾樂團,怎麼看都是個非主流的電影故事.沒關係,我們有雙非主流的眼睛.我強烈建議這時還要有講究音質的耳朵,找一間音效良好的電影院,享受電影的聲音震撼.我們趕不上當年演唱的盛況,至少不要辜負年輕演員開口的熱忱.
拍攝音樂MV出身的義大利女導演Floria Sigismondi選擇不太討喜的角度來挑戰一般美國人的口味.「堅持努力最後成功」的美國精神在《The Runaways蹺家女聲》有一點若即若離的曖昧,端看你把焦點放在那裡.
電影是根據Cherie Currie的回憶錄改編而成,她是理所當然的故事主角.但因為Joan Jett加入製作,因為她後來的音樂成就,因為克莉絲汀史都華維妙維肖地演出,觀眾期望的"Happy Ending"在Joan Jett的角色上得到滿足.
克莉絲汀史都華在片尾穿著桃紅色的外套就是源自Joan Jett後來推出"I Love Rock N Roll"那張專輯封面的造型.那個耀眼的顏色代表著美國人熟悉的功成名就.
相對地,國外有些影評認為達珂塔芬妮的演出相較之下不夠令人信服.我倒不認為她沒有能力成為Cherie Currie,但這個Cherie比較像是導演個人的設定.影片宣傳期間,Cherie Currie不只一次提到劇本刪去她被性侵的情節,或是少了那個段落.老實說,沒幾個人真的在乎她的故事.
對我而言,後設的”興味“(有時不一定愉悅 )是在觀賞達珂塔芬妮如何詮釋電影版本的Cherie Currie.並非克莉絲汀史都華的演出不夠精采,這是她目前為止最耀眼的角色.然而就導演關注的coming of age 少女成長主題,達珂塔芬妮獨立出一塊隱形的區隔.
由15歲形象乖巧的達珂塔芬妮去詮釋同樣15歲卻超齡成長的Cherie Currie,絕對是艱困的挑戰.克莉絲汀史都華較達珂塔芬妮年長四、五歲,實際上Joan Jett只比Cherie Currie大不了一歲。例如近期《An Education 名媛教育》裡的主人翁才16歲,至少是由二十好幾的Carey Mulligan才勝任得出聰穎早熟的少女心.
我認為導演寄望在達珂塔芬妮的身上,並非只是搾出Cherie Currie的少年老成,反而是讓她適度發散達珂塔芬妮式的純真脆弱,讓我們對故事主角多一點同情.
電影的第一幕是Cherie滴落在柏油路上的初經,預告少女的身體所付出的成長代價.電影花了不少篇幅建立她的家庭背景,觀眾大致了解小女孩在夜店出沒是她找尋出路的方式.而同樣在夜店出現的Joan Jett則被塑造成對搖滾樂一心一意的信徒.
片中的Cherie對音樂的認同與樂團成員有本質上的差距.她在學校表演David Bowie的作品被同學喝倒采;試唱前準備的慢曲被團員取笑非我文族類;即使全團舟車勞頓中,她想聽Don Mclean "Starry Starry Night"的小小心願也被制止.
經紀人從一開始便坦白,她(只)是樂團的外表.有個片段提到Cherie如何認份地接受這個使命.她似小家碧玉在家中燙衣服,經紀人打電話通知她準備接受日文雜誌的專訪攝影。意外之下燙焦了衣服,下一秒她便穿著暴露的黑色背心和超短小褲,擺出誘人姿勢。老奶奶氣得出手打攝影師被故意處理成趣味橋段,我卻一下子跳開了電影,對達珂塔芬妮心生不捨:在我眼中,她還只是個孩子啊。
經紀人定義的搖滾樂是黑暗心聲的代言人,但常人怎麼可能時時保持高昂激烈的音樂情緒?性愛與毒品成為最好的支撐。年輕時的Cherie Currie老是掛著用藥過量的眼神,她人到中年反而眼中有清醒光采。片中的嗑藥鏡頭遠比做愛鏡頭更令一般家長觸目驚心。嗑藥為全部行為提供解釋,包括片中與Joan Jett的肌膚之親。
這段場景發生在溜冰場的演唱。換成是Joan Jett主唱,Cherie迷濛的眼神隨著鏡頭不斷環視Joan Jett,環繞的攝影營造出暈炫感。Joan Jett吸了一口煙(大麻?)送入Cherie的口中,牽引出兩人的相吻。接下來是迷幻但屬於普遍級的近身大特寫。我們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這不過是藥物催助下,情慾的流動。電影讓觀眾認為,這是Cherie的偶而為之,而對Joan Jett卻是漸漸習以為常.
樂團結束的關鍵在於Cherie離開.電影交待了Cherie年輕的身心無法承受事業與生活的壓力,也稍微美化了一些不願受到經紀人高壓控制的勇氣.Joan Jett一直是樂團最忍辱負重的成員,她因為太熱愛音樂而願意忍耐一切.Cherie的離去反而解放了Joan Jett,她被逼迫從純粹的音樂找尋另一個出路,不必再依附於女子樂團的包裝下."I Love Rock N Roll"不只是一首歌名,根本是她一生奮鬥的宣言.
結尾是Joan Jett上電台接受訪問,洗淨鉛華的Cherie從小店舖call in進去打招呼.我有點懷疑這段人物設定.因為Joan Jett那套打歌服大約是1982年,Cherie雖然不如過去風光,但至1984年前還是陸陸續續有電影電視演出機會,而且她並不像是那種可以完全遁入尋常人家的個性.我覺得這比較像是特別為達珂塔芬妮安排的謝幕式,不經意地提醒觀眾,她是戲裡急著長大的Cherie,也仍然是乖巧的達珂塔芬妮.
提到女性搖滾樂團,有興趣的人可以進一步觀賞Gina Gershon在2003年主演的《Prey for Rock & Roll》.由搖滾樂手Cheri Lovedog根據真實經驗寫出的劇本.這一幫女人不再年輕,各有各的生活問題,一輩子未曾在音樂事業上建樹,但對搖滾的熱愛始終不滅.
4 意見:
Cherie這個角色真的不太討喜,上映那天去看整個廳裡不到十個人,帶家人去看,換來一陣尷尬。
樂團鬧翻時Joan護著Cherie那段看了實在很心疼啊
Kristen Stewart的歌聲挺有味道的~
寫得真好!
但我想講,以喜愛西洋音樂的人來說,等於重新介紹了 Joan Jett 年輕時所組的這一支樂團《The Runaways》的音樂及歷史。
純就音樂性來說,我認為非常好看,因為音樂真的蠻好聽,難怪當年《The Runaways》曾經紅到日本。以演員來說,達柯塔跟克莉絲汀的歌聲也很不賴!
我去看的那一場是週日(4/18)晚上八點的絕色影城,大概坐到七成的顧客,剛好旁邊還坐了幾個歪國人,聽到《I love rock n roll》時還很高興的跟著唱了起來。結束時也有觀眾待到 Joan Jett 所有的歌都唱完才離席。
所以,若是喜愛西洋音樂,我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人是不會失望的!大力推薦。
好不容易上週總算有時間、準備去看這部電影時,竟然發現已經下片了。後來翻翻舊報紙看時刻表,在台北上映似乎不到十天就下檔了,查了一下,在台灣的票房真是十分慘澹,http://boxofficemojo.com/movies/?page=intl&id=therunaways.htm
該說是不符合台灣人的觀影胃口嗎?喜好主流或非主流的觀眾都不進場看?看到有人說去看美麗華19號下午場次,整場只有她一位觀眾。
我以為這兩位演員在台灣知名度都不小,發行的片商似乎也還下了一些預算打電視廣告/戲院立牌,應該不會太差才對,感到有些許訝異。
I Love Rock 'N' Roll 是1982年年度排行第3名,小甜甜布蘭妮曾翻唱過
I Hate Myself For Loving You是1988年的歌
很喜歡80年代的歌
花很多時間收集1982-199X年的mp3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