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前,我曾經想介紹為什麼部落格要配置那些內容.改版後,對照大家回饋的意見,有些我就從善如流,有些我就說說初衷吧.
風格:
不敢說是簡潔派,但是我真的很努力維持乾淨的色調.以前的橘色比較強烈(第一次上手沒經驗),widget僅量被改成黃色系.至於花花綠綠的貼紙被排除在外,因為我不想表達除了同志影視之外的任何態度和立場.不放廣告的原因.....我目前就是不想放.
現在版面風格比較沈穩,邊欄的顏色版改更粉淡低調.但為了避免調子太冷,我改掉原創者的灰藍,還是加了一些溫暖的黃紅元素.
時間與歷史:
為什麼要放Archive?就好像問我為什麼要寫舊片評論,而且發文日期放在過去?1973年之後的舊片,如果是專篇影評,我會把發文日期放在它發行的那一年.一開始那是我的念舊情懷,因為我第一次記得的年代,始自1973年.從時間序展開,可以看到那一年的動態(影片的和自己的):The Hunger在1983年推出,像一顆孤星;英國在1999年推出Bad Girls,掀起第一波的浪潮;2008年9月,發了瘋似地寫了一堆Lena Headey,因為我已有預感要生一場大病,生死不明,時間有限....
Archive是一個外顯的log,描繪我的腦袋在一段期間行進的方向和節奏.除了自己論述的"About"之外,Archive是我最直接的紀錄.當然,它是個很好的時間軸檢索工具--對某些不隨性的人而言.
主題,主題,主題
某些主題是我的意圖,某些主題是寫多了自然而然歸為一類.文章用了非常多的Tag,根本塞不進邊欄,所以我用了幾種方式呈現.
人工整理:例如最上方的「分類索引」,把全站最重要的系列都到列出來了.但有時更新不及,偶有遺漏.其實在「分類索引」之前,我已做過好幾個小索引,例如「女女片單」,「Jodie Foster」,「Lena Headey」等.如果你按下"Index"這個Tag,就會發現好幾篇.我在右上方的「熱鍵」放了三個歷來檢閱次數最多的小索引,免得Target User一下子找不到資料.
有時我會故意拉抬某些主題,例如「經典新評」.因為有些發文在歷史區,不提示一下就看不到了.
程式呈現:
「溫故知新」屬於隨性閱讀.Summary Cloud不是顯示本站的Tag,反而是顯示本站目前熱門文章中出現那些重要key word,你按了那些key word,可以去看看其他國家的讀者對這個key word檢索的熱度.以前我就發現,台灣是檢索Fingersmith的熱區.
地理區隔
我們有不少在國外的讀者,有些是華人,有些是看不懂中文的老外.放個地圖可以用來標示我所在的位置,但是行政上的區域圖感覺又太窄化.屬於自然的衛星圖比較貼近我的意思.Google Translate純是為了方便老外.我也不懂為什麼像阿拉伯文的網站要把刺青的介紹導到這裡;一位德國版主請我擷取Sugar Rush的英文字幕;還有個挪威網友複製幾十頁Sugar Rush的圖片.
網站聯結
我在最上方保留「友善聯結」,至於原來一長串推薦網站聯結,可能會用一塊「可攜帶式邊欄」widget來呈現.不過我得回去找以前做一半的作業.
還有什麼意見,我可以改善或補充說明呢?
Santa Weirdo
10 小時前
1 意見:
This new look is better.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