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入購買【拉子時代】

串聯每部電影和每段感情的時空背景

自己寫作,自己出版

台灣第一本以自出版介紹「如何自出版」,看看三家電子書平台主管怎麼推薦

點入購買《卡麥蓉的錯誤教育指南》

一部拉子成長小說的啟發,從讀者、觀眾到意外的ex-gay專題研究

活著,就要繼續寫下去

希望保持一年一書的進度

2009/09/28

Bed trick

Bed trick(或Bedtrick)一詞.中文大多譯作「床上把戲」,常和莎士比亞的作品評論一齊出現.他老人家喜歡讓劇中人假冒身份或是女扮男裝,愛情就是一場以貌取人的戀愛遊戲.但是他的謎底常在上床前揭曉.如果真的一夜纏綿,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Google Book有本The Bedtrick: Tales of Sex and Masquerade(床上把戲:性愛與變裝的故事),討論「與陌生人共枕」的西洋作品(可惜只有少數章節能看個究竟).之所以「陌生」,是因為對方真實的來歷不符合原來想像的期望.

故事主人翁發現真相後的反應,常視不同的期望而有差異.最駭人的情況,就是和不同的物種戀愛或交合.男人發現對方非我族類通常拔腿就跑,例如白蛇傳裡懦弱的許仙,和那些被狐仙誘惑的書生.還是,你覺得王子真會愛上美人魚?

男人在愛情中冒名,通常是假用一個優於現實的身份,例如石油大享或是百萬富翁,如果他真的降格以求,可能是身負國家機密的諜報人員,不能說的秘密.女人假冒的動機常為的是顧及男方自尊,明明是有神力的仙女、功夫了得的殺手、數學競賽資優生....她就是想裝平凡、文弱、沒頭腦.

作家常提供女人表現寬容大量的機會,女人甚至不必在隱瞞的狀況下可以接受對方,於是美女可以愛上野獸;仲夏夜之夢的仙后可以和半驢半人的男子欲仙欲死;Kim對剪刀手愛德華產生了情愫.

男人不是不接受異物種,而視根植於他們對異物種的原始慾望.例如Alan Parker(艾倫派克)1984年的影片《Birdy》(鳥人),Matthew Modine飾演對鳥類情有獨鍾的年輕人,有一段他自慰的場景,只見飛鳥宛如歷經性愛高潮,不斷撲翅的光影投射在牆上,比擬跨物種的交歡.

伍迪艾倫1972年推出《 Everything 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Sex * But Were Afraid to Ask 》(性愛寶典)以喜劇的方式,戲謔情慾的各種樣貌.Gene Wilder飾演梯凸的心理醫生,愛上一位病人:「自以為是隻山羊」--但她真的就是一隻羊啊.

有時候,冒牌貨比預期的更好.當事人巴不得謊言能夠天長地久下去.Le Retour de Martin Guerre(馬丁.蓋赫返鄉記)妻子得到溫柔的新丈夫,還能維持她個人的空間,要不是叔父為了家產分配控告假馬丹,後人不會知道這段你情我願的bed trick.

這種事情遇上跨性別變裝更是驚心動魄.

《M. Butterfly》(蝴蝶君, 1993),法國外交官雷奈愛上京劇女伶,結婚多年,還「生了一個孩子」,最後發現宋麗玲是由男扮女.為什麼雷奈一直沒有發現對方的生理性別?真實版本不得而知,但在戲劇結尾,點明雷奈愛的是一個美麗謊言.謊言裡有他一直嚮往為愛犧牲的癡情,以及欲語還休的男男情愫.


女導演Kimberly Peirce在《Boys Don't Cry》(男孩別哭, 1999)詮釋另一種「馬丁蓋赫式」的心理.Brandon Teena與Lana Tisdel第一次作愛,Lana已經注意到Brandon假扮男性的破綻,對方女性化的乳溝在束胸上若隱若現地牽扯.Lana第一時間選擇否認.那是她遇見最好的男人.如果對方不是男人,等於質疑她得到什麼?甚至於質疑她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The Crying Game》(亂世浮生, 1992)看到另一種處理Bed trick的方式.善良的Fergus (Stephen Rea飾),做不了堅守政治信念的反抗軍,也當不成情慾界限分明的異性戀.他確實是慾望女性的身體,當他發現Dil是生理男性,忍不住嘔吐.如果電影到此為止,人心真是沒什麼進步.他終究是個心地柔軟的紳士,繼續陪著Dil,願意獻吻讓她開心,甚至為她頂下殺人刑責.兩人沒有結果的未來,就是後半輩子在監獄欄杆內外,相坐著,相守著.(Fergus初遇Dil,她為他剪髮,他跟蹤她進入迷幻的酒吧:)

2009/09/25

Alan Turing

半個月前有一則不太引人注目的國際新聞,本地的同志社群似乎沒什麼人提及,反而是許多資訊人為遲來的平反打抱不平.

Alan Turing (1912~1954)在二次世界大戰破解德國 Enigma的密碼,是改變近代歷史的靈魂人物之一.但是他的地位,並不在於為一時一地的政府貢獻,而是開創影響後代的資訊理論,被尊稱為「計算機科學之父」.這些偉大功績仍然保護不了他的同志身份.他被迫去勢,被迫面對審判,最後逼得自殺身亡.

關於他的死亡,有很多曲折的傳說,其中一個說法是他自已吃下一口沾有劇毒的蘋果而死.是別人下毒,還是自殺,眾說紛紜.他後來迷上研究化學,這種看起來像是別人下毒的死法,有可能是他的另類抗議.也有人說,那是因為他從小最愛「白雪公主」.童話裡勇敢的王子從遠方出現拯救苦難公主,現實生活中,卻要超過半個世紀之後,英國首相迫於民間要求才代表國家說聲道歉

他在資訊界的傳奇可能遠超過在同志社群.蘋果電腦70年代商標的設計師親口證實,那咬了一口的彩虹蘋果就是取自「計算機科學之父」因為同志罪名而死.即使 Apple Logo已改成符合現代風格的單色蘋果,但是那缺了一口的蘋果肉身仍然記載著一位資訊先驅生不逢時的悲哀,這是對智慧的致敬,也是個歷史的警惕.

2009/09/21

Lesbians and Opera

最近討論西洋歌劇裡的女扮男裝,讓我省思歌劇觀眾就事論事的定見.近年來西洋歌劇改編幅度很大,不再死守著原始的故事年代,場景、人物造型、表演方式趨向現代化.不管你是不是Trouser roles,人物該擁抱接吻的,就放手表演.即使化妝技術再高明,所有觀眾都知道那是女扮男裝,可沒聽說引起什麼禁唱的爭議.反而是描述現代故事的電視節目出現個女女相吻,就有保守派民眾出來抗議,或是電視台主管自己坐立難安.

我們以為古典傳統的歌劇,其實表演前衛得很.大家有個共同的要求:先把曲子唱好.

歌劇就像所有的工作領域,一定有同志從業人員在其中,只是成就不一.我最近才發現,美國真的有一對公開身份的拉子:Patricia Racette(左)與Beth Clayton(右),都是台上的表演者,不是幕後工作人員. AfterEllen曾經專文介紹過她們倆位:Opera's Lesbian Divas


Patricia Racette是女高音,Beth Clayton是次女高音,所以Beth Clayton演過不少Trouser roles.我挑了她兩張女裝與男裝的劇照.性傾向與外貌並沒有絕對關聯.真正該讚賞的是化妝師的功力.會不會因為她們是拉子,所以拉子的古典樂迷就會對她們另眼相看?那倒未必. 

我真希望電影觀眾有這種大量,不會對同志演員詮釋異性戀預設立場,對異性戀演員扮起同志角色心生疑惑,讓專業歸專業,把演員的私領域還給他家的大門後面.

2009/09/18

Trouser roles:part 2

上一篇Trouser roles引用La Clemenza di Tito 《仁慈的狄多王》一段二位次女高音反串的視頻.熟悉古典音樂的etangled和Lang阿朗對這一個版本多所推薦,我決定把他們的美意分享出來.為了讓大家較易於領略,作了點功課整理故事.這是個非常複雜的多角關係,為了狄多王登基,要選出未來的皇后,引發一連串的情節.
  • Vitellia:有個熱戀她的年輕貴族Sesto,卻處心積慮想當上皇后,登后計劃不成便唆使Sesto暗殺狄多王.此版由Dorothea Roschmann (1967~)演唱.

  • Sesto: 狄多王的好友,卻為了愛情挺而走險.上一篇視頻裡金髮男裝的那一位,由Vesselina Kasarova(1965~) 反串.她飾演Trouser roles極富盛名,以致於她演唱女角時,反而看不習慣.

  • Servilia:是Sesto的妹妹,一度是皇后人選,不過她己有愛人Annio.此版由Barbara Bonney (1956~)演唱.

  • Annio: 上一篇視頻裡黑髮男裝的那一位,由Elīna Garanča(1976~)反串.她本人是金髮,年輕漂亮歌藝好,Trouser roles的後起之秀.

所有衝突都從Vitellia(圖中右者)開給.她是被狄多廢黜國王的女兒,一心想報復國仇家恨,成為狄多王的皇后,是她的計劃之一.Sesto(圖中左者)是狄多王的好友,本來要代表狄多王親送書信給國外疑是另一位皇后候選人.Vitellia利用Sesto對她的愛慕,要他延送書信,期望狄多王在得不到回應的情下,能選擇Vitellia.

然而狄多王想選的卻Sesto的妹妹Servilia為后.另外派遣Annio傳送聖旨至女方.不得了,Servilia與Annio有秘密戀情,兩人痛苦無奈不願分手.違抗君命在古代可是大逆不道,但勇敢的女人決定對狄多王據實以告.劇中的君王既然以仁慈寬大為名,他願放棄Servilia,祝福有情人.

另外一方面,腹黑的Vitellia聽到狄多王選擇Servilia的當下,唆使Sesto暗殺狄多王.Sesto在愛情與忠誠之間左右為難,決定為愛而行.沒想到Sesto一走,Vitellia就接到選她為后的聖旨.

Sesto先行一步放火燒掉了宮殿,誤以為殺死了狄多王.旋即被逮入獄.參議院判為死刑,但狄多王認定自己的好友是無辜,一定情有可原,Sesto決定攬下所有責任,逼得狄多王只能含淚同意判決.

Vitellia良心發現,決定向狄多王坦承自己才是幕後主使者.狄多王再一次展現大量,赦免Sesto的死刑,成就君主仁慈的美名.

阿朗推薦Annio和Servilia非常優美的詠嘆調:"Parto,ma tu ben mio
"(請原諒我剛才的感情).這首是狄多王想選Servilia為后,兩人互訴衷情.阿朗解釋歌詞大意是:「請原諒我剛才表露的感情,我不該那樣,是我不小心,因爲那是我早已習慣對你說話的方式。」

以下視頻版本錄於2003年Salzburger Festspiele(薩爾茨堡音樂節)的演出,主要旋律從2:03處開始:


在西洋歌劇界,年輕貌美不是票房的要素.但對我這門外漢,外貌確實有助於提高興趣.以致於阿朗介紹劇中演唱Annio的Elīna Garanča以本人面貌錄製《仁慈的狄多王》另一首知名的詠歎調"Parto, parto ma mio"(別了,我的親愛),我幾乎是目不轉睛.她的樸素女裝面貌配上她演唱的神情真是別有一番英挺,恐怕比她在舞台上的裝扮更能吸引拉子.不過,她結婚了,大家別想太多.


這首詠歎調並不是Annio的曲目,而是Sesto的.當他決定去刺殺狄多王,對愛人告別時唱了這段.

咦,Garanča不是演出Annio嗎?這是次女高音的領域,不論是Sesto或Annio,Garanča當然都能唱.《仁慈的狄多王》最重要的角色是Vitellia與Sesto,在薩爾茨堡那場演出,Sesto是由知名度更高的Vesselina Kasarova來演唱.行家看得出來Garanča當年的演唱,唱得稍為緊了點,但是她自此一役,一舉打開國際知名度.

以前我沒有注意過古典音樂包裝以Trouser roles為訴求,Garanča卻很有現代賣點,她與另一位女高音Anna Netrebko合作過幾次,感覺唱片公司有意將兩人配對行銷.她們不但在舞台上一起演出,也一起推出CD:Bellin(貝里尼):I Capuleti e i Montecchi《卡普雷特與蒙太鳩》-就是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事.(Amazon 商品介紹)

她們的宣傳照連角色戲服都省了,顧不得劇情是由Trouser role展示男女愛戀,乾脆兩位演唱者直接女女擁抱.下面是唱片公司的宣傳片,可以看看兩個人契合度如何.


2009/09/16

Trouser roles

我們常在這裡提到跨性別裝扮,有網友熟悉西洋古典音樂,提醒我注意西洋古典歌劇也有如同京劇乾旦坤生的例子.某些男性角色是由女性表演者擔任,這類角色被稱為trouser role 褲裝角色 (又稱breeches role).

我是古典樂的門外漢,只注意過Richard Strauss(理查史特勞斯):Der Rosenkavalier《玫瑰騎士》裡的"Octavian".例如這個1960的《玫瑰騎士》版本,非常中規中矩的詮釋傳統"Octavian":


這是個有趣的領域,我把維基百科裡列表的trouser role,一個一個拿到YouTube找尋片段,發現許多歌劇都在重新詮釋現代版本,trouser role開始穿西裝打領帶,有的還剪了一頭短髮.更有的不只出現一位trouser role,而是兩位對唱,例如 Mozart(莫札特):La clemenza di Tito《狄扥王的仁慈》裡的"Sesto" 與 "Annio":


其實看她們的的裝扮和肢體表演都只是皮相,歌劇的重點還是在聲樂.

不論中外的戲劇發展,早期女性是不能拋頭露面出來表演,於是舞台上所有的男男女女全由男性擔任.但在西洋歌劇另外還有音域音色的演化問題.假聲男高音(Counter-tenor)一度是西洋歌劇的票房保證,看男人飆高音本身就是種奇觀,於是另有閹人歌手以旁門左道取得聲帶的優勢.當假聲男高音勢微,又值女性可以表演為職業,與假聲男高音相近的次女高音(Mezzo-soprano),便填補這段音域的角色,由她們反串演出.

想想,早期劇中的男性角色是演唱類似女聲的高音(男角=男身女聲),後來由女性反串(男角=女身女聲),所以歌劇裡的性別是以角色被設定的聲音來決定.

如果有興趣,可以按照下面的作品(最好是用原文)試著找來看看:
    Adès(阿笛斯) :The Tempest《暴風雨》- "Ariel"
    Bellin(貝里尼):I Capuleti e i Montecchi《卡普雷特與蒙太鳩》-"Romeo"
    Berlioz(白遼士):Benvenuto Cellini《金匠切利尼》-"Ascanio"
    Catalani(達拉尼): La Wally《華麗姑娘》-"Walter"
    Chabrier(夏布里埃):L'Etoile《星》- "Lazuli"
    Donizetti(董尼才第):Alahor in Granata《在格拉納的阿拉霍》- "Hassem"
    Donizetti(董尼才第): Anna Bolena《安娜波雷》-"Smeton"
    Dvořák(德弗札克):Rusalka《露莎卡》- "Kitchen Boy"
    Glinka(葛令卡): Ruslan and Lyudmila《盧斯蘭與魯蜜拉》-"Ratmir"
    Gluck(葛路克):Orfeo ed Euridice《奧菲歐與尤莉蒂絲》- "Orfeo" 
    Gounod(古諾):Faust《浮士德》-"Siebel"
    Gounod(古諾): Romeo and Juliet《羅密歐與茱麗葉 》-"Stefano"
    Händel(韓德爾):Alcina《阿爾辛娜 》-"Ruggiero"
    Händel(韓德爾):Ariodante《阿里奥丹特》-"Ariodante" and "Lurcanio"
    Händel(韓德爾):Giulio Cesare《凱撒大帝》- "Julius Caesar" and "Sesto"
    Händel(韓德爾):Xerxes《賽瑟斯》-"Xerxes"
    Haydn(海頓): La Canterina《女歌手》- "Don Ettore"
    Humperdinck(漢伯汀克):Hänsel und Gretel《韓賽兒與葛蕾特》-"Hänsel"
    Massenet(馬斯柰):Cendrillon《灰姑娘》-"Le Prince Charmant"
    Meyerbeer (梅耶貝爾):Les Huguenots《清教徒》- "Urbain"
    Mozart(莫札特):Le nozze di Figaro《費加洛婚禮》- "Cherubino"
    Mozart(莫札特):La clemenza di Tito《狄扥王的仁慈》- "Sesto" and "Annio"
    Mozart(莫札特):Idomeneo《伊多曼尼歐》- "Idamante"
    Mozart(莫札特):Il re pastore《牧羊人之王》-"Amintas"
    Mozart(莫札特): Mitridate, re di Ponto《皇帝的慈悲》-"Farnace" and "Sifare"
    Mozart(莫札特):La finta giardiniera《假女園丁》-"Ramiro"
    Offenbach(奧芬巴哈): Hoffmanns Erzählungen《霍夫曼的船歌》- "Nicklausse"
    Ravel(拉威爾): L'enfant et les sortilèges《小孩與魔法》-小孩, 牧羊人
    Rossini (羅西尼):Tancredi《唐克雷蒂》-"Tancredi" and "Roggiero"
    Johann Strauss II (小約翰史特勞斯):Die Fledermaus《蝙蝠》-"Graf Orlofsky"
    Richard Strauss(理查史特勞斯):Ariadne auf Naxos《納索斯島的阿麗安內》-"the Composer"
    Richard Strauss(理查史特勞斯):Der Rosenkavalier《玫瑰騎士》-"Octavian"
    Richard Strauss(理查史特勞斯):Arabella《阿拉貝拉》-"Zdenka"
    Verdi(威爾第):Un ballo in maschera《假面舞會》-"Oscar"


網路資源:
  • 反串角色小組:在「豆瓣」建立的專題討論組
  • Se Vuoi Pace:英文部落格,板大是拉子,非常熱愛歌劇和古典音樂,當然少不了Trouser roles

TW LGPT Pride :music and movies

「台灣同志遊行聯盟」今年的活動主題口號為:「同志愛很大」(Love Out Loud).出發點是好的,原本是表達「同志的愛,無所不在」.但是「愛很大」這一詞實在媚俗,尤其是想到它是源自於機器娃娃似的人物所拍的廣告,就感覺很不對味.

雖然如此,我們還是要感激大家努力安排一連串周邊活,其中令人莞爾的是台北愛樂的柴可夫斯基之夜音樂會.



海報以孫中山變身水手造型,讓這位前輩突然變得青春洋溢起來.孫中山被扯到這次的同志活動,是因為正值十月是中華民國國慶月推,再加上柴可夫斯基的男男背景,便以「十月革命ing 同志愛努力」作包裝,取個二邊都討好的訴求.真是辛苦!

節儉派的還有台北光點戲院回收今年台北電影節中的片單,再應景推出「與你同在:勞勃‧伊普斯汀同志經典紀錄影展」.這沒什麼不好,有些影片本來就適合細水長流,慢慢地放映.只是,我想要多一些,新一點,更聚焦,並且多一點拉子相關........啊?要求太多嗎?不會吧,我們這裡可天天....應該是無時無刻,都是驕傲月呢!

2009/09/12

Colin Firth's forth gay character

柯林弗斯在同志時裝設計師Tom Ford跨界指導的影片<A Single Man>第四度演出同志角色.另外,在<Imagine Me and You>裡飾演好好先生的Matthew Goode,也在本片演出同志,這可是他第二次演出男男相關的角色了.


我很難得介紹男演員所飾演的同志角色,柯林弗斯算是第一位讓我破例用了不少篇幅.請參見:
  • Colin Firth的男男作品:包含<Apartment Zero零號公寓(1989)>、<Where the Truth Lies 赤裸真相(2005)>.雖然<St. Trinian's 新烏龍女校(2007)>不算在內,但是它的酷兒味道,絕不在二片之下.

  • Mamma Mia, ABBA and queer culture:談<媽媽咪呀>,ABBA與同志文化的關聯.當然,柯林弗斯在本片扮演同志.

2009/09/09

Sarah Waters Shortlisted for Man Booker Prize

如果再不寫這個消息,有人可能會質疑我對華老師不夠忠誠.

謝謝S.M.哥哥和entangled的提醒,今年英國Man Booker Prize,華老師以The Little Strange 由longlist(初選名單)日前進一步入圍最後6名的shortlist(決選名單).

華老師曾以FingersmithThe Night Watch,總計三度入圍shortlist.The Little Strange或許不是華老師大部份書迷最喜歡的一部作品,但大家都希望她能成為最終得主.如果有一天真的夢想成真,那肯定是同志族群的大事件.

參見書評:失落的局外人

2009/09/07

Women Make Waves 2009

第16屆女性影展(官方部落格)將於10月16日~10月25日於台北新光影城放映,今年參展影片與女同或跨性別主題相關,我初步看來有下列幾部:

  • 藝霞年代:關於「台灣寶塚」的紀錄片.我小時候在電視台看過她們的演出,當時是不太能接受台式俗麗的表演方式.現在流行重新解構,對於從不知道藝霞歌舞團的新生代,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上次有網友提到日本寶塚歌舞團,這次配合女性影展發行一套四組DVD,其中一片就是關於日本寶塚的英國紀錄片《Dream Girl》(夢幻女孩,1993),購買方式請見此頁說明


  • Heartcut 剪心.撿心:挪威出品,不到30分鐘的劇情片,關於少女愛上父親女友的故事.我很想看導演如何把近似亂倫的題材處理成幽默小品.


  • No Woman's Land 無女之地:7位女同志的訪問,關於離鄉背井,自我追尋的歷程.導演穿插《綠野仙蹤》的片段,這種對照法已司空見慣,不知導演有何不同巧妙之處?


  • Nothing Else Matters 癡人追夢:線上早已可當,德文片名為:《Was am Ende zählt》,大陸中譯為《別無所求》,似乎比《癡人追夢》切題.網友entangled曾在討論《I Can't Think Straight》的導演時留言推薦本片.應該是值得一看.
  • 2009/09/04

    A Spectator's Early Life

    只想當個觀眾

    我沒有想過要投身娛樂事業,不論是幕前還是幕後.年輕時是沒膽量,現在則覺得自己沒天份.我只想保持距離,當個盡責的觀眾.

    現實生活中,有幾次機會見識過本地的影藝圈人士,或是所謂的公眾人物.那些一面之緣,雖是歷史洪流中的微小泡沫,現在全部回想起來,也像是哈利波特裡一小盅五顏六色的儲思盆.

    父親曾在「中央電影公司」服務,就是那個早年出品許多愛國軍教片的「中影」公司.我年紀太小,搞不清他到底是什麼職位,只聽說年輕時的唐寶雲和武家麒稱父親為叔叔.

    以前中影公司的辦公室設在西門町的「新世界戲院」三樓(大樓原名:「中影第一大廈」).「新世界戲院」現已不復存在,現在捷運西門站知名的六號出口,只看得見誠品116西門店佔據軀殼,用一格一格的小店填滿原本挑高的放映廳.

    父親在「新世界戲院」裡還負責經營販賣部.我記得他兩頭跑,不知道在忙什麼.或許是我年紀真的太小,根本沒見識到什麼電影明星.倒是在販賣部,我認出過老牌歌星冉肖玲.我那時還沒上小學,一個小娃兒大聲地叫出她的名字,她被我逗得笑出來.

    父親曾帶著我偷偷進入中影總經理的辦公室.裡頭的陳設,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顯得老土.地毯是黃底藍紋,黃色是帶點檸檬青的鮮黃色,和螢光黃有得比.藍紋像是某種中式圖騰,彷彿可以立刻來唱上一段平劇.茶桌上有個打火機,像是仿照秦漢古鼎的縮小版.

    多年後,「台灣新電影」在中影進行體制內改革,小野成為重要推手.我因為學校作業,糊里糊塗地要訪問小野,卻誤打誤撞訪問到齊隆壬.我完全不記得齊隆壬講了什麼,只覺得重新再回到新世界大樓,令人既熟悉又陌生.

    我有個好友曾經抱著編劇夢,一心想進入影視圈,有時找我陪著一起壯壯膽子.她以近親的遭遇寫了一份關於產後憂鬱症的電視劇本,因緣際會送到電視界的女導王玫的辦公室.我們兩個乾坐在椅上等著,王玫進來瞄了我們一眼,只顧著拉開牌桌和其他工作人員打麻將.接頭的人,對劇本嫌東嫌西,後來就沒不了了之.過了一陣子,看到媒體報導王玫執導,甄秀珍演出產後憂鬱症的故事,以金鐘獎為目標的單元劇.

    圈內人懷疑過王玫的性傾向,她不只是一身「男裝」打扮,言行舉止都非常中性.看她打麻將的架勢,像是大哥和小弟們聚合.那些工作人員並非少不更事,反而都是有些鬍渣的中年男子,這才令人側目.

    那位好友後來以特約作者的身份打進藝文圈,我跟著見了些世面.許佑生還沒舉行台灣第一對同志公開婚禮之前,我們見過幾次,有些工作小交集,算是點頭之交.登昆艷還沒到大陸發展之前,有幸見識過他在台北市仁愛敦南圓環,第一家誠品書店舊址旁,舉行夏夜Street Party--這可是夏日關燈節能減碳的先驅.

    最有趣的是,我會過解散前夕的「小虎隊」:「乖乖虎」蘇有朋還是個眉清目秀的大男孩,夢想將來成為有結實翹臀的魅力男子;「小帥虎」陳志朋沒有架子地和我們在忠孝東路「統領百貨」後面的巷子吃魯肉飯,很得意地對著錄音機留下宣言:自己的舞技是三人中最棒的.

    這場第三類接觸的亮點,是可以檢閱歌迷寄給他們的來信.據說在經紀公司有好幾大袋郵件,滿溢到地上,沒時間處理.看到許多寄自大陸的信件,沒寫地址,只寫著「台灣小虎隊」就能寄達.當年資訊流通不像現在發達,大陸歌迷居然聽過「小虎隊」在本地電台的訪問節目.比較歌迷的來信,大陸歌迷的文筆都很優美,內容也以表示欣賞崇拜為主,然而台灣歌迷直把「小虎隊」當「張老師信箱」,只顧著傾訴自己的聯考壓力和青澀煩惱.

    我沒有打進藝文圈的能耐.當年這個圈子背後流動的黑色耳語,預告了後來進場的蘋果日報和煽色腥週刊保證有源源不絕的題材.例如某個音樂製作人在和某位歌壇才女結婚前夕,與別的女子偷情...這位第三者還是我共事一陣子的同事.我記得在一個派對上才看見陳昇踏進門內,有人馬上在耳邊咬耳朵:看他的樣子,酒喝太多了.我也在「真善美電影院」看到當時還是影劇記者的蔡康永,又有人一旁咬耳朵:很努力,但是才氣不足....我對這個生態還真是水土不服.

    因為工作關係,自己後來也有些因緣際會.第一次參加商業餐會,認出對方的主管很久以前演過台視連續劇《狂風沙》.他大樂,還調侃我年紀不小吧.怎麼會呢,我只是記憶力發展得早.作家楊照記得更清楚,那是陸廣皓飾演的關八爺.

    有一次我負責接待電視台記者到台北縣中和山區的工廠,那天山區下起豪大雨,搞得狼狽不堪.那位差一點淋成落湯雞的新進記者留下名片,我一直忘了在大掃除丟掉.直到她坐上主播台,越看越眼熟,隨手拿來一翻,原來是(後來嫁給《時報周刊》總編輯張國立)趙薇.

    有線電視合法化發展初期,大大小小節目水準不一,我被派去參加一個冷門的節目.臨到現場,根本不認識那位穿得像show girl的女主持人是何方神聖.整段內容都靠另一位男主持人的準備,他還要哄著女主持人美美地「搖」進鏡頭來.後來才曉得那位女主持人叫做賈永婕.

    再過幾年,電視台的各個山頭成形,那一回是來到霸氣的三立電視台,參加偶像劇《海豚灣戀人》的記者會.小舞台上的明星當然是光鮮耀眼,但是我比較注意在旁邊打點的保姆們,兩相對照像是分屬不同世界的人.若是明星一有猶豫,馬上安撫,不由他們稍有皺紋.

    記者會結束,在一樓大廳準備離開,遠遠地看到張韶涵和宣傳,她停下腳步很有禮貌地向我點頭致意,我也向她點頭回禮.這個新生代藝人當時留給我很好的印象.

    有時我們不能怪藝人冷陌無理.觀眾自以為「認識」他們,希望被熱絡招呼.藝人成天維持這種高昂情緒,久了總有倦怠疲乏.我曾參加王月(李國修的夫人)在飛碟電台主持的談話節目,大家素昧平生,一上線就得談好像彼此熟稔已久.可是一下節目,她背過身好像電腦關機不認人.工作人員趕忙陪我聊到大門口,轉移受訪者的感受落差.一開始我覺得不近情理,但想通了,就見怪不怪.

    我沒有追星的習慣,也沒有很刻意地出沒在流行據點,卻遇過不少名人不經意地出現在身旁.有次看電影,隨著人群上樓,聽到熟悉的人聲,轉頭看見老牌主播盛竹如就在身邊;在公館附近的平價藝品店,冷不防看見又會演戲又會做蛋糕的唐琪推門而入;十多年前,在機場候機室看見郎雄一旁閉目養神.....我不習慣打攪別人,尊重對方保有平常人一樣的行動自由.

    但有一次打破了原則.在台灣大學附近遇見《美麗少年》的導演陳俊志,一陣欣喜,真的把他攔下來說話.看了他的表情,就覺得自己做錯事,不該輕舉妄動.當Fruit陪我第一次追星到基隆參加《Saving Face》的座談會,我根本沒向Michelle Krusiec(楊雅慧)索取簽名或合照便離開了.直到《漂浪青春》,意外地巧遇導演周美玲,Fruit再也看不下去,幫我索取到周導簽名.她還與周導嘰嘰喳喳聊了一段.

    今年年初,Fruit和我到永康街商圈閒逛.我曾在那附近工作,以前並沒有「商圈」這樣的形容.走著走著,迎面而來S.H.E.的Ella和Selina.街道如平常一般寧靜,沒有引起不必要的騷動,直到一個小學生追上來喊著:大姊姊簽名!我興奮地拉著Fruit,卻往另一個方向跑.我覺得這是一個好兆頭,立刻就近買一張電腦選號大樂透.....結果真中了一千元.

    上個月某個週末,照例繞到佳佳唱片尋寶,遇到一位男歌手正在舉行CD簽名會.一批年輕人守秩序地從門外,沿著樓梯一路排到二樓門口.一位女歌迷正笑瞇瞇地和偶像合照,看他很努力地不讓僵硬的笑容垮下來,真難為他了.我問老闆娘他是誰,聽起來好像是張棟樑吧?老闆娘不忘加一句評論:不這樣子哦,唱片不好賣.

    我回頭繼續看架上,想給Fruit再找一片CD.突然發現店裡其實很安靜,我就像一個潛水客,在深海裡漫游,欣賞四周的風景.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