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About MeBlogger Profile自我介紹

聯絡方式(2011/11/16更新)

About Orange's Review
  • 原於2005年中建立Orange's Cinema及Orange's TV Review,初以歐陸有關女女相戀的電視影集及電視電影(含改編原著)為主.開山作是英國瘋狂喜劇Sugar Rush Season 1,經典文章為Tipping The Velvet, Fingersmith 評論.
  • 當初選中Blogger,是因它貼圖不限量,每篇文章得大量附圖,成為本站特色之一.2007年開始,因Blogger昇級可使用Tag,便於文章分類呈現,因而有搬遷之舉.
  • 三大改變
    1)電影/電視整合在一起,並酌量增加書籍與文化
    2)主題仍以女同為主,但將小幅衍伸至LGBT
    3)遠期電影/電視的review會故意以當時上映日期為文章發佈日期,屆時從Archive展開時,可以略觀時代的演變!

引用原則
網路上非商業性複製,目前仍是無法可管,但良好的無償創作須給予尊重及鼓勵,請支持基本的網路禮儀:
  • 引用原則一:請在明顯之處,標示原始出處URL及原作者,並且要表示出你是出於引用.
  • 引用原則二:符合引用的比例原則.這是一個灰色地帶,但如果別人的文章比你還多,那還叫作引用嗎?引用49%是上限了吧.
如果發現有人違反這個原則,我會在此公佈違反者的URL,訴諸公論.

2008/12/19

Recap, Recovery and Reset

別來無恙

從手術完成那天算起,已經快要一個月.除了第一週剛開始小心翼翼,大部份的時間,手腳都能行動自如.右胸剛開始囤著一團組織液,外觀像水床一樣餘波盪漾,和左胸穩定的膠凍狀相較,就覺得這暫時性的右胸太過「花俏」.隱隱約約的腫脹感有一點討厭,提醒我不可以往右側睡.但是這兩天好像潮水逐漸消退,開始出現凹陷的胸形,等到組織液逐步吸收後,就會褪出「胸懷坦蕩」的原貌.

偶而出現的刺麻感,醫生說是內部神經和肌肉在重新生長接合的現象.我想體內應該有很多事要忙.根據病理報告,它可是被切除掉21x 16x 3.4 cm的體積.起初我對它的大小沒什麼具體概念,於是隨手找了Sarah Waters的原文小說來比較.居然比Fingersmith平裝版還寬大,較The Night Watch的精裝版略小一些.

與健康的左乳比較起來,右乳因為缺了乳頭,看起來像是沒有眼睛的刀疤老五.傷口像是乳房地球上從北迴歸線接到南迴歸線,連成一條喝醉的大圓航線,歪歪斜斜地沒通過酒測.傷口上交錯著一條間隔一條的美容膠,要說它像萬里長城的城垛,似乎也有那一點味道.

雖然是切除這麼大一塊肉,可是傷口外觀只看到12cm,真不曉得他們是怎麼撐開這些皮肉?第一次回診時,我告訴醫生靠近右鎖骨有時會刺痛.他說當時手術時翻開的範圍還包含到鎖骨下.為了半截姆指大小的癌細胞,得賠上一大片周遭鄰居徹底堅壁清野.

確定沒有侵襲到淋巴結,很完整地根除這次的病症,後續不需要進行化療、放療、電療、荷爾蒙治療.醫生提到切除的病體大體上屬於原位癌,只有極小的部份--在顯微鏡下才看得見的部份,屬於侵害性的癌細胞.極其幸運地,我們很早發現,很快治療.

多麼痛的領悟

自離開學校以來,這輩子第一次有這麼長的(而且不是待業中的)空閒時間.第一個念頭就是反省自己為什麼會得到癌症?在左胸仍有體積非常小的腫塊,癌症可能一輩子陰魂不散,趁人不注意的時候出來肆虐.我到底要怎麼改善?

對一個不抽煙不酗酒,討厭用免洗筷,最忌諱用塑膠袋裝熱食的人而言,我的領悟顯得有些諷刺.
  • 基因:我母親曾經開刀切除子官肌瘤,雖然是良性的,但我一直擔心「身體裡長東西」的家族遺傳,所以出社會的第一份保單就是防癌保險.沒想到那麼多年之後,居然會應驗當年的憂慮.

  • 壓力:我認為這是最主要的成因.現代生活本來就充滿了壓力,經年累月地也到了一定的累積量,再加上這兩年工作環境面臨外在劇烈的變化,我們的單位負荷極大,年初就有人躁鬱症發作,年底再加上我掛病號,折損率其實挺嚇人.現在遇上全球不景氣,我突然看開了,有些情緒真的不需要去承受.

  • 飲食:如果從自然療法、生機飲食的觀點來看,我不論在攝取的項目、烹飪的方法、進食的順序和時間.....幾乎都是不健康的飲食方式.於是熱量過剩,卻沒有足夠的營養去對抗壓力.

  • 休息:下班太晚,晚餐時間不正常,壓縮到屬於自己的時間.部落格成為我從工作解脫的偏方.但是,我不得不承認,自己已經不再年輕力壯,有時候一些拚命三郎的寫法,雖然讓人不會躁鬱症發作,卻犧牲了足夠的休息,削弱抵抗力.將來,我勢必得調整時間比例,用比較健康的方式來面對部落格.用白話文來說:我會寫得比較少,或是比較慢.

  • 運動/活動:以前連休息都不夠,那侈言運動?運動重新回到生活中重要的優序.這段時間很慶幸大多是晴朗的好天氣,不像台北典型的冬季老是陰鬱灰暗.我很喜歡出去散步,曬曬溫暖明亮的太陽.還獨自去了很多地方,辦了許多事情,絕不是一天到晚躺在床上或是掛在網上.

口腹之慾返樸歸真

同事們一起合送我一台蔬果調理機,好像精力湯是癌症病人的標準飲食.不管是自然療法還是生機飲食,其實有它更深沈的道理存在,不能只以「喝果汁」來看待.(若採用多種水果,再加上不同的堅果和香料,會比較像濃漿,而不是流動的果汁)

我擔心除了這一次的乳癌,將來還會有其他的慢性病,再加上我母親有高血壓、高尿酸的現象,為了徹底地改變我們的飲食心態和習慣,於是我送她去參加「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NEWSTART健康生活計劃.為什麼不是我去參加呢?因為那一梯課程期間,我才剛開完刀,再加上我母親獨立又活躍,這種帶一點宗教意味的課程最適合她參加.

課程結束,她回來烹飪的方式便完全改變了.我們對肉蛋奶避之惟恐不及,不再用味精、醬油入味,而是用黑糖或香菇等天然食材來提味.我自己並不反對少量葷食,但是現代畜牧使用太多抗生素、生長激素,和有問題的添加物.我一想到缺乏貨源控管的小吃店或攤販,可能使用不健康,甚至有病的肉品進行油炸、燒烤、麻辣,來掩蓋味覺,我就感到不寒而慄.現在我母親要買雞肉,只好回花蓮老家,找小阿姨自己養的放山雞.

蔬果類則有農藥殘留的問題.我前幾年買了一台臭氧機來洗蔬果,現在覺得最根本之道,還是要回歸有機蔬果.可是市面上大品牌的有機農產品價格不斐,我甚至研究起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看看那些是有理念,而且價格公道的農民.

清淡娛樂

我已經一個半月沒有看過真正的電影,最近一部是11月初的<慾望莊園>,只為了看看Anna Madeley (<Affinity>裡的Margaret).那時正在準備請假住院開刀,在片中看到她驚鴻幾瞥,是我當時最大的寬慰.

最近租了一些影集正版DVD細嚼慢嚥,一部是<Grey's Anatomy 實習醫生>,直接從第四季看起,因為我想知道編劇是怎麼把Hahn-Torres放在一起.雖然只看到一半,不過看他們手術房裡血淋淋的畫面,和每個人各色各樣的頭巾,讓我特別有臨場感.

另外一部是<Terminator: The Sarah Connor Chronicles 終結者外傳>第一季.網友casgmr特別過來留言,台灣AXN頻道要在12/23(星期二)09:00PM首映.整體劇本比我想像中的好,但如果是期待像電影一樣的熱鬧,肯定會大失所望,因為它走向不一樣的冷調風格.Lena Headey的表演有點可惜.她證明在一大堆流行旁白敘述的影集中,她的聲音演出是相當動人,而且充滿張力,相較之下<實習醫生>Grey的旁白就顯得蒼白無力.但反諷的是,Lena Headey缺乏能蘊釀細微情緒的臉部表情.總不能只靠眉頭深鎖來詮釋所有的情節吧!

奇遇"Orange"

有一件事我想提出來.出院後,我第二次去外科回診,醫生說狀況很好,可以三個月後再回診.正高興地要離開醫院大門時,突然聽到大廳裡傳來一陣音樂令人駐足.原來中庭有人在擺攤賣CD,我情不自禁地走近一看,剛剛那首曲子就叫「陽光舞甜橙Bossa Sweet Orange」,這張CD專輯取名為「ORANGE」.當然我就把它買下來,因為那是我自己找到的"Orange"



P.S.

第四屆的華文部落格大獎已經結束,藝術文化類組從當初3015個報名,進入368個初審入圍名單,接著進入64個決選入圍名單,我認為想要證明拉拉沒缺席一事算是功德圓滿.但我明年不會再參加,要請其他高手接捧.我希望未來可以少一點使命感的壓力,讓我下筆時,可以認真,但不必緊張.

我想個人的病情就此打住了.下一篇不知什麼時候要動筆,但肯定會與拉拉有關.

2008/11/25

An accidental journey

意外地旅程
    我想起母親回憶三十幾年以前的手術經驗:她躺在冰冷的手術台上,醫生要她數1,2,3.....,還沒數到10就不省人事.

11月20日週四早上十點,我打點一心想著五到七天的住院行囊.那天是台灣入冬第一波冷鋒,不自覺地就多塞了冬衣,再加上以為有時間消磨的兩本書.母女倆個如常地搭著捷運到醫院.揹著行李的我看起來比較像是要送母親住院.

病房位在中國人傳統上忌諱的四樓,可是病房號碼卻很討我媽喜悅,她每週就是搭這個車號的公車去教堂.單人病房有一整面開闊的窗景,旁邊是不甚有人煙的工廠,視野所及的樓房高度顯得平易近人,疏鬆閒散地座落.這個地區還沒有興趣去阻擋遠處起伏的山坡.室內雖然有個大型的逃生箱佔位,但我都把整張報紙攤開在上,難得有機會俯視這麼大版的平面媒體.

不要自己嚇自己

下午還有個前哨淋巴定位檢查.前輩曾說那針打下去痛得要命.醫生在我的患處打了三個細針,除了一點刺,並沒有傳說中的疼痛.打針的診間,有個燈泡故障了,醫生很不好意思維修人員還沒來處理.當她們看著我的胸部,我卻在估量燈泡閃爍的頻率.很詭異,看不出有什麼定式,它好像完全隨心所至.

我又被領到另一個大房間,一個超大型機器正等人躺在板上送入它的口中.但是它不像常見的核磁共振儀器有個圓形的吞吐,它比較像個歪嘴,右嘴打斜一個面板.醫生在我腋下畫上記號,叮嚀我不要洗掉.我答應會妥善保留她的簽名.別開玩笑,那可是他們明天的尋寶路線圖.

一般門診病患的通路,和住院病患的通道完全不同,別有洞天.需要服務人員為我帶路.醫院裡許多路徑都不採傳統的90度直角,有種不尋常的「科技感」.我所在的等候區,就像V字的尾端,可以看到兩條路徑在眼前60度以內交會.搞不清楚那一條是回去的路.

衣襟上別著一小枚銀色十字架的外科醫生過來預報明天開刀的時程,他和顏悅色再度告訴我三天就可以出院了.哦,不是開刀後三天出院,而是從住院起算三天就可以出院.我真是半信半疑.

下午四點鐘左右,我就催促母親先回家,明天早上九點再來.一個人在病房,嫌數位電視頻道難看,大半的時間都聽著我的mp3,以及回覆許多同事發來的簡訊.時間過得很快,眼皮也沉得很快.

護士例常為我量血壓和心跳.她告訴我脈搏很慢,只有六十幾下.我覺得不可能,生理和心理都無異樣啊,要求她再量一次,還是如此.真是奇怪,少掉的二十下心跳,跑到那裡去了?護士開始提問標準題庫:有沒有活動假牙?擦指甲油?藥物過敏?最近服用那些藥物?有開刀經驗嗎?.....我真的不認為她是有心問我,而是在幫我預習問題,因為在明天上手術台前,每一個醫生護士見到我,都會一直重覆詢問同樣的問題.

護士突然問我是不是決定開刀?我噗哧笑出聲來,還有人在這一刻才反悔嗎?她說曾經發生過.
    事後,我對當時的笑聲有另一種反省.我對開刀從來沒有猶豫不決,我對醫院和醫師也沒有猶豫,也不曾考慮中醫或是另類療法.可能是因為癌症不是發生在深層部位,也不是末期.我只是單純而無懼地選擇一種方式.後來接觸到各種治癌訊息,我認同其中很多都有道理,但它必須要在更早之前,甚至是健康時期就成為堅強信念,(像我治療保養呼吸道,是多年經驗慢慢地捨西醫而就中醫),否則在最後決策階段才倉猝參考其他治療方案,易成豪賭,誰能保證成敗?

最後她問我心情如何?很好啊.需不需要安眠藥?我睏得直打呵欠,連說不必了.Fruit打電話催我趕快休息保留體力,就在我關燈準備就寢,晚班護士進來,要為我預打點滴的針頭.

她在我的手上反覆尋找適合粗針頭的位置,找到手背外側小指下方的落針點.那是個奇怪的角度,我一直很難保持不感覺疼痛的姿勢.這下子不得了,睡意突然被趕跑.我努力尋夢,試到最後一次起身上洗手間,發現已經十二點半,連安眠藥都不能吃了.只好沉住氣,右手姆指在食指上不斷畫圈圈,集中精神在這個單調的動作上,漸漸地就睡著了.

母親早上八點鐘就趕了過來.我們兩個看著報紙等待通知.後來實在太無聊了,竟然討論起我們要挑那一種新餐桌.接著一位志工進來,詢問我的心情如何,聽聽她之前面對乳癌的奮鬥歷程.她經歷手術、化療..所有的療程,現在看起來無異於常人.中醫通常不贊同西醫的療法,但我覺得主要關鍵仍在病人一念之間.

我現在要出征

一直到十點多才起身.我拿下眼鏡,坐上輪椅,在朦朧視線中任由護士推著走.我們三人走到一扇雙推大門前,護士請母親先留步,把我推進門裡.

我站起來躺上一張推床,幾個人過來詢問同樣的題庫,但是這次加上一個新題目:妳知道要動什麼樣的手術嗎?我毫不猶豫回答:右邊乳房全部切除.我突然有個可笑的念頭,你們先前可以不知道我有沒有活動假牙,但總該準備好我是要進行右邊乳房全部切除吧.

推到手術室前可以仰視走廊上大型的天窗.可能是有色玻璃,我覺得藍得不可思議.熱鬧的手術室,傳來一陣音樂,我問是什麼曲子,有個女生幫我問了旁人,再轉身告訴我.我一直想要記得,事後卻怎麼也記不起來.

手術台比我想像得溫暖.腳底有一塊電熱墊,表面有著一大顆一大顆的圓形凸點.我身上還是蓋著被子,仍然感覺溫暖,雖然他們開始剝開我的衣服,拉出左手給麻醉師,拉出右手去消毒.在我身上貼上心電圖片,我可以聽到手術室迴響著儀器傳來的嘟嘟聲.

我看到那個女生頭上不是戴著一般的手術帽,而是黑底花色的頭巾,我問她那是什麼圖案,有沒有經過什麼特別處理(我是指消毒)?她有點意外,這是第一次有病患注意到她的頭巾,她低下頭,湊到我眼前(我是大近視),告訴我上面是稻草人的彩繪圖案,她從美國買回來的.

左邊的麻醉師曾和我在門診interview,我記得他的口音,便問他是不是香港人,因為他有著鮮明的廣東腔.他笑笑沒有正面回答.我記得他在門診時告訴我會在麻醉中放入插管,事後我只會覺得一陣子痰多,頂多喉嚨有一點怪怪的.當時我看著那一段不短的插管,心裡是有一些毛毛的.不過,事後證實真的只有二三天痰多.

那個女生放上來淺藍色的透明氧氣罩,我開始不停咳嗽,大家突然緊張起來.我之前曾不斷告訴他們我最近氣管過敏,很容易咳嗽.麻醉師胸有成竹,不知道加了什麼東西進來,我不再咳嗽了,同時覺得眼皮重得像千金頂.我討厭這種失去控制的感覺,很努力的想把眼睛張開.我太專注在對抗昏昏欲睡,根本沒有意識去決定是否要放棄,沒有機會去數1,2,3,4,就陷入黑暗之中.完全不曉得在那一個時間點完全失守?

水果派.暖暖包.撫慰系腳底按摩

我怎樣知道自己醒過來?因為我聽到了Fruit的聲音.她以前常怪我聽到她的聲音就會打呵欠,這次證明她也有喚醒我的能力.

送回病房,被脫下手術衣,擦拭身上的碘酒,換上乾淨的病患長衫.我聽從護士的指令,咬牙左翻右轉還要抬起屁股.記得她用力扯著衣服幫我拉到正確的床位,我才了解為什麼病患的衣服要做得這麼結實耐拉扯.

她們問起我痛不痛.我知道其實可以稍微忍耐一下,但不想這樣辛苦.我記得是這樣要求:「我們不妨來打一針止痛針吧!」

斷斷續續地撐著眼皮,也不管母親還在跟前,就叫Fruit去洗乾淨雙手(要記得清潔啊),再伸到被子裡來溫暖我已經冰冷的雙手雙腳.Fruit是天生的暖暖包,馬上讓我覺得溫暖,受到呵護.斷斷續續瞇著眼,到了四點鐘,我又催促母親先回家.

我很舒服地睡一覺起來,Fruit把我撐起來坐著,說我剛剛還打呼了.點滴已經拆掉,我喝了一些水,而且很努力的自己拿筷子吃掉半碗稀飯--有史以來最食不下嚥的稀飯.我還下床,確認膝蓋是穩直的,自己慢慢走到洗手間.我和Fruit在沖馬桶時,一起觀看這歷史性的一幕,因為醫生說會有些藍藍綠綠的顏色排出,我們品論了一下:只有一點點藍啊!

頭痛夾雜著暈眩,好像腦袋不聽使喚地插在脖子上,隨便轉頭就擔心它會掉下來.我叫Fruit幫我打簡訊,我再發給同事報告進度.有人反應很高興,有人反應很訝異:現代醫術真是太驚人了,已經可以發簡訊了!

我坐在床上剛好看到數位電視在播放我很少觀賞的「星光大道」,參賽者大致上實力不錯,但有一個男子咬音不清,聽了很不舒服,引起一陣反胃,趕緊叫Fruit拿來面盆,我就唏嚦嘩啦地吐掉喝下的水和稀飯.這時反而開了胃口,我們開了一罐安素補給飲品,再吃了兩片應該是禁忌的油油核桃穌,真令人心滿意足,外加犯罪刺激感.

刷完牙重新躺在病床上,Fruit又在我的腳上輕輕地游動.她的腳底按摩真是自成一格,和外面流行的疼痛式治療系完全不同,我認為她是溫和式撫慰系.我常常在她的按摩下安穩入睡.人只要睡得好,就不會有精神煩惱.

曾經中風的計程車司機

剛住院時我不相信只需要三天,昨晚頭暈眼花時,我還是不相信只需要三天.早上一醒來,沒有點滴,也不需要服藥.現在沒有拆線的問題,也沒有傷口感染的現象.護士只是為我換了一片乾淨的紗布.我和Fruit突然覺得再繼續待下去,似乎自討沒趣.

Fruit幫我辦出院手續,我換上了便服.為了這次開刀,還特別去買了開襟式的針織衫,方便穿脫.Fruit說外面氣溫回昇,只需要穿二件即可.厚重外套塞回袋子,Fruit背負回去的行李顯得更大一包.

我們叫計程車直接回娘家.剛上車,我們還討論了一下開車的路徑.沒多久,司機打開話匣子,聊到他約在四個月前才發生中風.當時他右半邊都不能活動.他不相信自己會中風,因為平常都有運動,自認體能狀況不錯.原來他是因為血脂肪過高,血管發生阻塞.經過一陣子治療和復健運動,已回復正常狀況.

他有一點得意地說:「如果我不告訴妳們,妳們根本看不出來」.

如果是我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可能會覺得為什麼乘客要被迫收聽計程車司機的所有言論?不管是政治評論,還是健康心得.

可能我的心情真的不錯,可能是因為外面陽光普照,可能是他開車真得也很穩.一路上他還打了幾次手機,準備中午呼朋引伴.我不知道他描述過幾次中風康復的英勇事蹟?他是樂在其中,還是藉此鼓勵他人?






幾天以後,當傷口不再疼痛,沒有頭痛暈眩,也不覺得疲倦時,我打開電腦,開始敲打著這段意外地旅程.

覺得英勇嗎?至少醫生在開完刀後的那天晚上,過來訪查時曾經稱讚我很勇敢.我只是沒有想太多,單純地完成一項生命的任務.誰知道後面還有那些好事壞事等著發生呢?但我知道Fruit一定會在我身邊,就算她遲到了,她也隨後就會趕上來.

2008/11/19

dare speak it's name

疾病造成的最大影響,不是肉體的痛苦,而是陰鬱的負面情緒:面對未知的驚恐,措手不及的慌亂,無法掌控的憂慮.幸好,知識讓人可以處在理智的波幅之內,只是要花一些時間調適心理的起伏.

我必須要來談一談正在面對的病症:「乳癌」

向公司申請了長假,除了職務交接,還向部門內的同事開誠佈公的說明.我不想用口訴的方式,以免在一來一往之中,被別的情緒攪亂平靜的波幅.我寫了一份email,冷靜而有條理的(這是他們形容的)解釋:發現的經過、病情、治療的進度、我個人的準備、探病時應注意事項,以及我的心情.....我擔心會對第一次聽到的人帶來心理衝擊,必須要給他們足夠的訊息,減緩震撼.

為什麼我要對他們如此,為何不讓別人開開心過日子?這個經歷是難得的學習機會.因為我發現四周對此事有兩種全然不同的反應.

第一種是驚訝.通常他們未曾接觸,也甚少耳聞相關病例,不敢置信有一個活生生的癌症病患就近在眼前.是的,一開始我也是這樣.因為陌生而心生恐懼.
    (別提我們那天殺的<The L Word>根本就是要便宜解決Dana的角色,故意搞得她乳癌病故,還美其名是提醒大家注意乳癌防治!)

第二種是,嗯,典型地說法如下:「這是癌症中最容易處理的一種,切除就沒事了,那個某某的老婆兩個都切除了」,或是「我媽十幾年前就切除了,現在還不是活得好好的」......接下來,你很會訝異地聽到,一堆誰的某某都罹患乳癌,也都痊癒了.漸漸地,我發現這跟同志出櫃很相像,你不提及,他們都好像是隱形人,一旦公開,結果這個也是,那個也是同.....同病相憐.

如果我們越能公開,就越能坦然接受.一旦見怪不怪,就不會有太大的心理負擔,減少負面情緒.而且經驗的公開,能助人及早提高警覺,我就是受益者.....

突然地,莫名地,警示訊號

十月初某一天,鄰座同事A,有天發現同事B戴著口罩,便慰問她感冒快點痊癒,後來同事B悄悄打來電話表示正在進行乳癌化療.同事A向我表達她的擔心,我從那一刻起就不對勁.

我是曾感到自己乳房有些小小腫塊,但看過一些文章,並沒有不對稱、凹陷、流膿、疼痛之類的情況,再加上Fruit從沒有表示過第一手的異樣,於是心生輕忽.我上週六還對Fruit開玩笑罵道,妳每次都在摸什麼,怎麼沒有發現毛病?她就一臉無辜樣.其實是我的警覺性不夠,不能怪別人.

同事B化療消息之後,我的腫塊部位立刻異常刺痛,好像在催促我趕快去檢查.終於選定醫院,預約掛號.當我坐在醫師面前時,居然很神奇地完全不痛了.Fruit當時還說我是不是受心理影響.

醫師還是建議我進行乳房攝影.很多人說乳房攝影很痛.想想,要把半圓形的脂肪,儘量壓平在兩塊面板之間,當然不舒適.相較之下,我覺得吞胃鏡,甚至是直腸鏡檢查,都比乳房攝影難受.但不論如何難受,都是極短暫的痛苦,事後都能拿來當作勇敢事蹟宣揚. 

急轉直下

二個星期之後,Fruit和我用春郊的心情手牽手踏出捷運站,準備要去門診看報告.就在出站沒幾步路,她接到電話通知她父親摔倒骨折送醫.我請她立刻趕回家,自己去門診.門診醫生語帶保留,希望我進一步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我的心就開始往下沉.

我記得是個短髮小T模樣的女醫生為我進行超音波檢查.她很專業地在我胸部上收集資料,我仰視診間內微暗的天花板,想像有沒有醫院會想到在天花板裝置達文西似的壁畫?一定能轉移注意力.我又有一個念頭,很難想像那些醫護影集的拉拉何來心情談辦公室戀情?

超音波結束沒多久,我就被資深的放射科大夫直接請到某個黑暗角落機器旁邊,指著那些像外太空照片,黑色雲層中的灰色白洞,又一句「極有可能」.....希望我次一工作天來接受乳房切片檢驗.

醫生動作頻頻,我也跟著加快腳步.開始對直屬長官,下屬同事預告病情,讓少數人先有心理準備,並著手安排一些事情,例如收集療程的資訊、研究保單的理賠內容、計算家中近期流動資金、到銀行處理提前預繳或結存.....Fruit老說我這小個子是大女人主義,有很強的控制慾(亂講,我也有讓她在上面啊).沒那麼嚴重啦,只是覺得,如果由我來處理的結果比較好,就應當仁不讓.而且,展現自己的價值,可以帶來正面的情緒.

逐步揭曉的過程

在確定要開刀之前,至少經過三次門診,中間夾雜好多的檢查及不同醫護對象的interview.我感覺這些過程都是就一個確定的目標,逐步描述它的嚴重程度和範圍.我要的第一個答案來自切片檢查.

在醫院裡,看到與聽到的部份,要把實際上的感受強烈.切片前先作局部麻醉,護士先讓病人聽抽針的聲音,免得嚇到病人.其實它聽起來像大型釘書針的聲音,我感覺還好,牙醫的電鑽聲才是聞之色變.切片過程中並不覺得特別痛,但看到他們每一針拔起,感緊幫我壓制止血的神情,然後說我血流得還不少....是那個樣子才令我覺得好像應該要害怕.

在診間外面看到其他病人事後咬牙切齒的模樣,那才令人感到害怕.

如果有親人在外面等侯,一臉憐惜的模樣,那應該也會令人感到害怕.

我很慶幸大部份是獨自面對.我不必看見自己有沒有害怕.我想大概沒有吧.

確認是癌細胞後,我向家人說明.我最擔心我母親會受不了,但是她聽完我所有的安排,情緒非常平穩,我們決定隔一天去看看醫院的環境.我母親曾經多次進出開刀房,因為骨折、外傷、早期的子宮腫瘤....再加上父親生前發生過幾次急診及加護病房的經驗.我們對病痛並不陌生,對苦難習以為常.我甚至覺得我這小小的一刀,怎能與母親這裡與那裡的傷痕相提並論.在身體的經歷上,我還是個小孩罷了.

雖然知識帶來力量,Fruit的開朗讓我一直好心情,我母親傳給我勇氣的基因,但我還是有個脆弱的小角落.Fruit問我有沒有偷偷哭過?我騙她說沒有.其實是有一次.

(右圖是一對網友繪製的卡片,她們當時還不知道我的病情)

我難免有鼻頭酸酸,或是淚珠在眼框打轉的時刻.但是吸一口氣,或吞杯水就過去了.但以我看電影這麼愛掉眼淚的紀錄來看,這樣過份理智的行為是有點不健康.

Fruit在11日「贈票」的留言中提到我生病的消息,開始引起注意.好像應該要預告一下,免得大家過於意外.13日確定要住院進行全部切除,我上來公佈住院日期,看到大家的留言,那麼多的牽繫,再想起這件事對Fruit的衝擊,當天晚上就結結實實地發洩一頓.隔一天眼又腫、頭又痛,昏睡一下午.我就覺得平時還是要維持少量洩洪,過猶不及都是不健康.

Ok, that's It

(左圖是高中校友聽到我的病情,寄來她去德國旅行看到的站牌:Orangerie,讓我會心一笑.)

最近才知道公司一位資深長官前一陣子就是因為乳癌而決定提前退休.我和她聯絡,她給我很多經驗,也補足我沒做好的功課.由於是第一手經驗,而且才剛發生沒多久,她給我的訊息強度遠非二手轉述所能達到的.

她當初並不願意將病情告知他人,只是沒想到公司剛好有同事接二連三患病,她也覺得應該要喚起大家的警覺性.所以我自己決定用開誠佈公的方式來面對,希望有助於大家及早警覺.

回頭來檢視沒有疼痛感的醫學資訊:

目前判定是原位癌,尚無轉移至淋巴結的現象.由於腫瘤略大且接近乳頭位置,不適合局部切除,建議全部切除.手術時會確認是否有轉移至淋巴結,屆時再決定是否要一起切除淋巴結.手術後再評估是否需要後續輔助療程(化療、放療、賀爾蒙療法).前輩說一般手術傷口在二週大致復原,患側肢體大約在一個月內可達正常狀態.病患將配有專屬的「個案管理師」,協助出院後續五年的追蹤回診,確定有無轉移或復發.

根據我們衛生署2007年統計,台灣十大死亡原因雖以癌症居首,但乳癌只是女性死因的第四位.早期發現的治癒率相當高.五年追蹤期間,統計成功率達到90%以上.

我會做個聽話的病人,努力遵循正常生活起居,該吃就吃、該睡就睡、該動就動.未來,當我有煩惱時,我知道那些都不是生命的重點,應該快快打發掉,工作比重更該降低,把生命用在美好的人事物上.

怕痛是難免的,但就像曾經痛澈心扉的失戀,終會成為過去的記憶,日後三不五時被拿出來笑話當年;手術遺留下的疤痕當然不美觀,還好是藏在衣服裡,不必公諸於世.萬一要穿起小T的束胸,更可理直起壯.

就這樣了,請不要為我擔心.我會努力康復!


台灣相關網路資源:

2008/11/13

We got a few days

我真的無意把這件事搞得很感傷,事情既然發生了,就得好好面對.

請原諒我暫時沒辨法一一回覆留言及來信.我今天才確認下週四住院,住院期間不會太長,但是休養會需要一段時間,在12月中旬之前,我應該不太可能上線操作.最近有一些事情要處理,空檔時間我試著至少寫一篇較完整的交待,談一談我心裡的「佛地魔」.

2008/11/12

A little break

不知道Fruit昨天會來偷偷告知我要開刀的消息,可想她的雙重壓力比我還大!本來想等到診斷報告確定後再來說明,既然如此,還是先來提一下吧.

我大約在十月初感覺身體有異,經過檢查,初步證實得到某一種「流行的」病症.說是流行,因為幾乎每一個聊過的人都可以提出二手資料,誰的某某罹患同樣病症,後來經過.....最後就痊癒了.現在醫學進步,我可以了解大部份的疾病都可以獲得解決.

但是重點在那一段「.......」的過程.就算再簡單的方式,也是一段時間、一陣皮肉疼痛、一場心理衝擊.不論多長多短,都是當事人冷暖自知的親身經歷.

有一天我笑著對Fruit說,台灣今年冬天的第一場瑞雪降落在她的頭上.她原本就有黑裡飄白的少年白,為了愛美,跑去染了一頭紅毛獅王.最近看她長出來推擠著紅毛的原生頭髮,卻是白叢裡透著幾許青絲.我有些不捨,卻更要打起精神來開開彼此的玩笑.

她常常要我比較我交往過的對象,還問我為什麼會看上她?一開始,我只是覺得Fruit是個慷慨大氣的人,漸漸地發現她是一個能夠患難扶持的伴侶.最後,我卻最愛她樂觀歡樂的特質,不論處在那一種壓力下,她都能逗我哈哈大笑,甚至笑到全身抖動. 

總而言之,我將會有一段時間暫時停機.等到訊息確定後,再來正式通知.那段時間將委由Fruit來管理我的Google Account,意思是她會兼管orange169369@gmail.com 的email往來.至於Orange's Review,因Fruit沒有Blogger的經驗,就別再為難她了.

我希望之後有些事情不會改變:我不會變得讓人坐立難安的悲觀、不會令人噁心想吐的樂觀、能夠保持疑神論的立場、繼續我們相親相愛的感情.....而最大的改變可能在於:我需要重新學習與自己的身體和平相處.只有健康的存在,我們的感情才有實質的意義.

2008/11/07

Free Tickets, again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本人這次預購金馬影展的票,基於我的因素、Fruit的因素,再度沒辦法成行,只好忍痛免費贈送給同好.(請不要誤會,我們不是因吵架而不去,我們仍然相親相愛)

贈票內容:
11/14 (五)20:40 日新威秀:焦點影人- 亞歷山大佩特洛夫 (1張)
11/15 (六)12:50 新光影城:拉拉向前衝 (2張) 已額滿
11/15 (六)15:10 新光影城:國際數位短片競賽入圍(A) (2張)
11/15 (六)17:30 新光影城:國際數位短片競賽入圍(B) (2張)

請於下週二(11/11)前來email至orange169369@gmail.com ,註明:期望索取場次/郵寄地址/收件人.
請注意,大部份是二張聯號座位,並不表示一人可索二張,仍然是一個人頭限一張.我只是要讓你先有心理準備,旁邊坐的也是Orange's Review的讀者.希望你們能彼此認識.需要暗號嗎?喝橘子汽水,怎麼樣?

2008/11/06

Dr. Erica Hahn is out

為了整理電視影集出現的拉拉醫護,我正在消化<Grey's Anatomy>,Dr. Erica Hahn (Brooke Smith)與Dr. Callie Torres (Sara Ramirez)的女女戀情.編劇在第四季花了很長的時間鋪陳,到了第五季終於讓她們更上一層樓.雖然我一直覺得編劇在Dr. Torres的態度上保留伏筆,感覺這段戀情會無疾而終.沒想到第5季第6集播完,就爆出Brooke Smith被解約,所以故事將草草結束.

這件事雙方各執一詞.製作公司讓為她演得不稱職,Brooke Smith則抱怨編劇不再為她的角色下功夫.電視公司趕緊說明沒有歧視拉拉戀情的故事.....我並不認為Brooke Smith演得討喜,但是她從第四季就是如此,用不稱職的理由為免太超過了.

第5季第6集1:40~3:34片段,事後兩人對這一次性事讚不絕口,接著Dr. Hahn有一段「妳是我的靈魂之窗」真情告白:

    No. When I was a kid, I would get these headaches. And I went to the doctor and they said that I needed glasses. I didn't understand that. It didn't make sense to me because I could see fine. And then, I get the glasses and I put them on. And I'm in the car on the way home, and suddenly, I yell. Because the big green blobs that I've been staring at my whole life? They weren't big green blobs – they were leaves… on trees. I could see the leaves. And I didn't even know that I was missing the leaves. I didn't even know leaves existed. And then… leaves! You are glasses. I am so gay. I am so, so, so gay. I am extremely gay!


2008/11/05

Prop.8 : A ban on same-sex marriage

與美國大選大時進行投票的加州Prop. 8 (八號提案),最後計票結果,支持「禁止同性婚姻」占52.5%,反對「禁止同性婚姻」占47.5%,保守派勝利.婚姻:被限定於一男一女結合的關係.

下面這張圖取自LA Times線上分析表,一看就發現,支持同性婚姻者只在沿岸城市勝出,而且支持者有高教育程度、高收入的傾向,顯示同志平權意識的普及仍待長期努力.但要到什麼時候,才有真正不限性別、族裔、階級的平等人權?


同志仍需努力
民主社會的權力,不是靠武力革命,是靠每一個公民的選票,有窮人、富人,有高學歷、低學歷,有的住都市、有的住鄉村.意識的改變,需要很長的時間,需要很多人擴散到不同層面的生活圈子.取得越多人認同,才能越順利地改變社會意識.

美國選出第一位黑人總統要經歷多少歲月?當年他們遭受黑白不能通婚,不能同車的族群歧視,現在回想都覺得不可思議.歐巴馬不是以52.5%些微多數獲勝,而是壓倒性大勝.同志平權也應有為者亦若是,些微獲勝不是勝利,只是處於兩極化的爭議,不會長治久安.一定要細水長流,綿密地改變大多數人.公投是一時的,但人心才是長長久久.

參考:同性婚姻相關文章

2008/11/03

Lena Headey in The Broken part 2


9月29日曾介紹Lena Headey的新片:「Lena Headey in The Broken 2008」,這是另一款電影海報,彷彿她才是Terminator.不知是那一個國家的海報,上面標明影片在2009年1月上映.

這張圖片取自:"The Lena Headey Archives",這個部落格專門收集Lena Headey的精美圖片.目的簡潔,非常賞心悅目.喜歡Lena Headey美貌的影迷,一定不會失望.

另外,提醒你在本部落格邊欄「人物」文章類別,提供"Lena Headey 莉娜海蒂 1973~:影片介紹索引"


以下是日本推出時電影預告:


歐洲版預告:

2008/11/02

Russia's First LGBT Film Festival

回頭看到10月初有一則同志影展的新聞,讓人突然警惕到同志平權的發展,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步調.

Side by Side Lesbian and Ga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俄羅斯第一個同志影展,於10月2日~5日在St. Petersburg聖彼得堡舉行.由非營利性組織Side By Side主辦,希望藉由公開的活動,提昇同志平權的公眾意識.

他們從年初宣佈籌劃同志影展以來,備受政府單位的壓力.受邀參展的外國貴賓Basil Tsiokos,在影展親身體驗他們面對的阻撓,後來寫了一篇報導登在indieWIRE網站.文中說道,俄羅斯在1993年才停止對同志的歧視,直到1999年才認可同志不是精神障礙,保守政府對同志影展仍舊持反對態度.

主辦單位希望在公開的電影院舉行,但是公家的電影院全部拒絕,好不容易有家私人業者願意支持,卻在影展前二週,因為「技術問題」取消約定.那家電影院後來還是照常營業,一切都是市政府背後運作.

他們決定放假消息,故意宣佈不辦影展,但是偷偷轉移陣地至兩家夜總會舉行.被市政府發現後,以消防法規法辨夜總會老闆.情況變得越來越艱困.受邀貴賓甚至不能公開出席記者會,因為市政府威脅要逮捕參與非法集會人員,連私人保全公司都不敢承包記者會業務.

Side by Side被迫轉成地下影展,他們只能在同志圈內小規模傳遞訊息.終於在一個教育訓練中心借到場地,以DVD播放的方式代替影片放映.作者特別指出,他們得在鞋子上套上藍色的塑膠袋,以保護現場的地毯設備......

看看影展的片單,份外有種艱辛的感動,7部劇情片分別來自法國、德國、西班牙、以色列,以及台灣的<刺青>.

這一個私人部落格有許多會場照片,我雖然看不懂俄文,但是他們的表情卻道出全球共同的語言.

2008/10/30

Brideshead Revisited is coming to town

提醒大家,Anna Madeley (Affinity的Margaret)的新作<Brideshead Revisited 慾望莊園>將在10月31日在台灣院線上演,不論你是不是已經看過下載,強烈建議AM之友協會成員,要去電影院感受她的大銀幕魅力!

11月首輪院線:信義威秀影城、新光影城、長春戲院

參見:Anna Madeley in Brideshead Revisited

2008/10/29

Copenhagen Gay and Lesbian Film Festival



CGLFF:Copenhagen Gay and Lesbian Film Festival(哥本哈根同志影展),1986年由丹麥全國同志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Gay and Lesbian)所成立.影展全部由不支薪的義工來負責策劃執行.2008年影展期間為10/17~10/26,參展的女同影片包含:
-Affinity (Sarah Waters是大會貴賓,所以三部作品一齊參展)
-Fingersmith
-Tipping the Velvet
-Sugar Rush
-The Chinese Botanist's Daughter
-Victor Victoria 雌雄莫辨 (老片重上)
-Secrets (短片集,影展介紹)
-Love to Share (預告片)
-Dead Gay Men and Living Lesbian (紀錄片,影展介紹)
-Hide and Seek (紀錄片,影展介紹)
-Candy Rain 花吃了那女孩
-Out at the Wedding (預告片)
-On the edge of heaven 天堂邊緣(台灣官網預告片)
-The Secrets (預告片)
-Water Lilies 愛上壞女孩

影展宣傳短片:

2008/10/27

Talking About:Hospital and Lab 1

日本的醫院制服癖,以女護士為目標,很少以代表醫生的白長袍為目標.嘿嘿,白長袍通常是「加害人」.不知為何,近期的拉片很喜歡女主角是穿白長袍的,大概Lang形容的「克己復禮」,是一種致命吸引力,或是戲劇張力.

最有趣的是拉片的心理醫生.通常她們在出師前或出師後,都躲不掉自己狂追對方,或被誘惑的命運.(本篇只談影片,影集角色另外再談)

<The Jane Austen Book Club 珍奧斯汀的戀愛教室 (2007)>
片中上山下海的拉子,一次攀岩墜地送醫院急救,馬上煞到華人葉醫師.白長袍沒有在此顯出作用,反而是對方拿起聽診器在醫生沒穿白長袍的身上打聽,最後索性跨上身來進行CPR.

<Four Minutes/Vier Minuten 情鍵四分鐘 (2006)>
我們可能只記得Traude Krüger 是上年紀的鋼琴老師,別忘了她年輕時與戀人都是護士.教堂權充醫院,到處都是渾身是血的傷兵.鏡頭隨著護士來到二樓,Traude在空檔中閉眼彈琴.對方併肩坐下,慢慢伸手圍住她的腰身,轉頭在她的頸間輕輕一吻:戰爭地獄裡的短暫天堂.

<Red doors (2005)>
王二小姐在片中還不是醫生,而是醫學生.狐媚的女演員邀酒,幾杯便迷倒白長袍.

Saving Face面子(2004)>
Wil穿手術服多於白長袍.她可以在手術台上大膽揮刀,但是面對感情,卻是雙手環抱,退後一步

<Producing Adults (2004) >*Review
兩人是醫院的同事,看到她身著白袍,叉手一站,我馬上能理解她的魅力何在.

Laurel Canyon月桂谷 (2002)>*Review
Alex(Kate Beckinsale凱特貝琴賽)沒穿白袍,她是研究果蠅的準博士.戴上眼鏡的科學家,與愛上搞搖滾樂的嬉皮婆婆,真是高反差的戲院張力.

<Amour de Femme/A Woman's Love (2001)>
中途轉彎的少婦,跳舞是休閒嗜好,正職是整脊師.

Being John Malkovich變腦(1999)>
研究靈長類的學者(Cameron Diaz扮醜演出),偶然透過神秘通道,體驗從男人的眼光來看女人--Maxine也愛這個味,從此對她愛到不能自己.

It's in the Water (1996)>
原本是同學,在家鄉的醫院再度重逢.不知金髮少婦以前有沒有喜歡過黑髮同學?此番重逢,可能白袍有一點推波助瀾的效果.

Serving in Silence沈默的處罰 (1994)>
Margarethe Cammermeyer不穿白袍,她是軍中高階護理長官.她的魅力不是傳統的「克己復禮」,而是鐵與血的毅力.

Three of Hearts獵愛高手(1993)>
我記得她是護理人員,不是醫生.沒關係,穿上白袍,態度就柔軟多了,較她一開場穿著皮衣的酷樣,完全轉變.

<Basic Instinct 第六感追緝令(1992)>
Catherine Tramell(Sharon Stone飾)既是作家亦是不執業的心理學家.Dr. Beth Garner(Jeanne Tripplehorn飾)是警方的心理醫生,亦是男主角的前女友.劇本扯到最後,怎麼Catherine與Dr. Beth在學校還有一段理不斷的感情紀錄.

The Hunger 千年血后 (1983)>*Review
另一位研究靈長類的學者,完全抗拒不了Miriam(凱薩琳丹尼芙飾)利用琴聲隔空引誘.

2008/10/26

Reeling Film Festival

Reeling : The Chicago Lesbian & Gay Ing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芝加哥同志影展) 於1981年4月成立,今年堂堂邁入第27屆,是美國年資排行第二名的同志影展.今年影展於11/6~11/16舉行,總計放映70部影片,規模不小.

負責主辨的電影組織是非營利性Chicago Filmmakers,專門支持獨立製片的教學、製作、發行.例如其中The Co-op,就以電影的製作(production)及後製作(post-production)的研習為主.

除了主辨同志影展,"Chicago Filmmakers"另外也主辦實驗電影影展"The Onion City Experimental Film and Video Festival"

本屆參展的女同影片包含:
-Changing Spots (official site)
-Sugar Rush
-Lesbian Potpourri (短片, Reeling介紹)
-The World Unseen
-Seeds of Summer (Zirei Kayitz)(紀錄片,製作公司之電影介紹)
-To Each Her Own (預告片)
-The Secrets (Ha Sodot)
-When She First Knew (短片,Reeling介紹)
-U People (預告片)
-A Lesbisk By Any Other Name (短片,Reeling介紹)
-Steam
-When Kiran Met Karen (預告片)
-3Way (official site)

2008/10/25

Reel Affirmations


Reel Affirmations (RA) :Washington DC LGBT Film Festival (華盛頓特區同志影展),由非營利性機構"One in Ten"自1991年舉辦.據說是全美國第三大的同志影展,全部由義工支援的活動.

今年影展自10/16~10/25為止,<漂浪青春>與<Affinity>同時參展.影展提供的女同作品比我想像得多:

-Affinity (幾乎參加所有的美國各地同志影展)
-Drifting Flowers 漂浪青春
-Lez Be Friends (imdb介紹)
-The New World
-Pusinsky (imdb介紹)
-Ha-Sodot/The Secrets (imdb介紹)
-Steam (imdb介紹)
-Sugar Rush (我們的老朋友)
-When Kiran Met Karen (imdb介紹)
-The World Unseen (imdb介紹)


參考:

2008/10/24

Window of Spanish LGTB film


這不是推銷樂活蔬果,也不是某個精品廣告,而是同志影展的廣告.二個女人,一個禁忌的蘋果,草地為鋪,綠葉為覆.嗯,Fruit會說好癢啊....

由於最近南歐影集的拉拉熱潮,讓我開始注意到非英語系同志影展,LesGaiCineMad (Madrid's International Lesbian and Gay Film Festival 馬德里國際同志影展)是西班牙語系最知名的同志影展.將於10月30日起舉行.雖然男同志影片數量較多,但是也有女同影片參加:

在這個影展背後有個很重要的電影組織CineLGBT (The Iberoamerican 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sexual Film Network),它是由基金會Fundación Triángulo於1996年所成立,與多個西班牙語系國家的同志影展合作,協助發行同志影片.

CineLGBT的網站便提供豐富的同志影片雙語(西文/英文)資訊,並提供片段視頻(雖然只有一二分鐘,真是大開眼界),是西班牙語系(Argentina, Brazil, Bolivia, Chile, Colombia, Costa Rica, Ecuador, Spain, Panama, Paraguay, Peru, Puerto Rico, South Africa and Uruguay)重要的推廣窗口.

2008/10/23

Gus Van Sant's Milk

Harvey Bernard Milk (1930/03/22 – 1978/11/27)

金馬獎影展外片觀摩是早期接受非主流影片的重要管道,一年就那麼一次珍貴機會.當時年少不能徹夜露宿搶購熱門門票,只能在放假時看看還能不能撿到什麼遺珠,竟也幸運地看到那部1984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The Times of Harvey Milk 哈維米克的時代 >.

我一直記得當時電影的宣傳照就是左邊這張照片.他天生的黑眼圈,穿著一派保守,怎麼樣都不似我想像的同志模樣.但是,他始終帶著堅定開朗的微笑,好像永遠都有希望.一聽說西恩潘在新片<Milk>要飾演哈維米克,我便皺眉頭,西恩潘沒有那種微笑啊!

要了解哈維米克,可以先看那部紀錄片.有位日本網友把全版都放上YouTube,如果不排斥英文發音、日文字幕,請聯結過去觀看(我會再把Harvey Milk的生平整理更詳細一些).

哈維米克是美國同志平權運動史上的傳奇人物.他是第一位公開以同志身份,藉由民主選舉制度,在1976年成功進入政治體系.他的職銜是"Member of the San Francisco Board of Supervisors from District 5",可以稱是舊金山市第五選區的市議委員.但不幸地於1978年末,被前市議會同僚Dan White槍殺,與市長George Moscone一同身亡. Dan White事後只被判刑七年八個月,群情激憤引發一場暴動,稱為:White Night Riots.

紀錄片描述哈維米克的生平,以及這段不幸事件的前後.諷刺的是,Dan White於1985年1月出獄,他在同年10月以自殺結束一生.

Gus Van Sant(葛斯范桑)的新片<Milk>由Sean Pen(西恩潘)扮演Harvey Milk,美國預定於11月上映.據說西恩潘可能因此片入圍明年奧斯卡最佳男演員.講到這裡,我不得不提醒,西恩潘曾在Ellen : S5E08 Emma扮演過同志,於典禮上公開出櫃,笑果驚人.聯結過去可看到視頻,西恩潘出現在第三段.

  • 電影英文官網




  • 2008/10/22

    Legalized Same-sex relationships

    簡單整理一下目前在各國承認同志合法關係的情況:
    (PS:每個國家不同的權利內容及限制可參考網友Yiling整理的「承認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及地區」)

    承認同性婚姻(same-sex marriage)的國家:

    Netherlands荷蘭 (2001/4/1)
    Belgium 比利時 (2003/1/30)
    Spain 西班牙 (2005/7/1)
    Canada 加拿大 (2005/7/20)
    South Africa 南非 (2006/12/1)
    Norway 挪威(2009/1/1)

    承認同性婚姻的地方政府:

    美國
    -Massachusetts 麻州
    -California 加州
    -Connecticut 康涅狄格州 


    承認同性伴侶關係(Civil unions or Civil partnership)的國家:
    即使用「婚姻」的別名

    Denmark 丹麥 (1989/10/1):全球第一
    Sweden 瑞典 (1995)
    France 法國 (1999)
    Germany 德國 (2001/8/1)
    Finland 芬蘭 (2002)
    Luxembourg 盧森堡(2004)
    New Zealand 紐西蘭 (2005)
    Andorra 安道爾 (2005/3)
    United Kingdom 英國 (2005/12/21)
    Iceland 冰島 (2006/6/27)
    Czech Republic 捷克 (2006/7/1)
    Slovenia 斯洛文尼亞 (2006/7/23)
    Switzerland 瑞士 (2007/1/1)
    Uruguay 烏拉圭 (2008/1/1)
    Ecuador 厄瓜多爾 (2008)
    Hungary 匈牙利(2009-1-1)

    承認同性伴侶關係的地方政府:

    Argentina阿根廷
    Australia 澳大利亞
    Brazil 巴西
    Canada 加拿大
    Mexico 墨西哥
    United States 美國:
    -New Hampshire新罕布什爾州
    -New Jersey新澤西州
    -Vermont佛蒙特州
    -District of Columbia哥倫比亞特區
    -Hawaii夏威夷
    -Maine緬因州
    -Maryland馬里蘭州
    -Oregon俄勒岡州
    -Washington華盛頓

    Oppositive point of view

    前一陣子觀注美國加州同志婚姻的話題,追蹤這場爭論還沒結束,加州選民將於11月4日就反對同志婚姻人士提出的"Proposition 8"進行投票表決.不是所有加州居民都能參與投票.必須在10月20日前先行註冊投票資格,屆時才能執行投票.這是門檻相當高的社會動員.

    支持同志婚姻的陣營喊出No on 8,展開各式各樣的動員活動.這時候最能看出加州多元族裔的特性,光是協助註冊,政府便提供7種語言電話服務:English, Chinese,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Tagalog, Vietnamese.

    同時間,我也注意到反對同志婚姻陣營的動作.其中一個團體是基督日報全球網站,它的目標群眾是華人基督徒,在三藩市、紐約、加拿大、香港、台灣、馬來西亞及澳洲均設有辦公室。網站上有關美國同志婚姻的中文新聞.反對同志婚姻的主要論點仍在道德訴求.

    其實,道德在婚姻關係中不是重點,規範法律上的權利義務才是核心所在.當兩個人生活在一起,願意用公權力界定雙方私領域的關係,政府為什麼要拒絕這種日益龐大的社會需求呢?難道反對同志婚姻人士,只是在乎婚姻名份專屬於異性戀人士?那就去申請「商標專利」吧!

    你可以在網站上看到各式各樣的反對同志婚姻論點,其中一篇"網上流傳影片揭「同性婚姻假象」",真讓人啼笑皆非.文中出現許多似是而非的邏輯:

    • 「數據亦顯示絕大部份同性戀人口並不會投入婚姻中。」(但也不能剝奪想要結婚的同志,取得法律保障的權利)
    • 「結了婚的同性伴侶的婚姻關係平均只能維持一年半。」(婚姻有訂定強制終生條款嗎?)
    • 「最令人擔心的是他們將擁有收養孩子的權利,這將使更多生活在同性戀家庭的孩子被社教化而大大增加成為同性戀者的機會。」(現在的同志都是出自以異性戀為主的家庭及社會)

    2008/10/21

    Cold Case: Best Friends



    gaotu提醒我們<Cold Case>出現過好幾次LGBT的情節,我從沒看過這部影集,找了一下資料,發現2005/5/8播映第2季第22集"Best Friends"曾勇奪GLADD當年度"Outstanding Individual Episode" (最佳影集單元劇).作品真的非常感人,配樂和朗詩都超級催淚,不禁紅了眼眶,留下淚來.

    話說Delaware River有一部1932年沈沒的舊車,偵辦小組發現屍骸,一路追蹤出整個事件的陳年往事.....年輕的白人女孩愛上俊俏的黑人女孩,她們的戀情被阻撓,倆人最後相約開車衝下河床殉情.但是白人女孩存活下來,用詩與漫漫的歲月,等待解脫.

    I came up from the dark without you
    And every day has been in shadow
    I have begged the tide to wash away my sin
    And take me to you
    In the dark
    But every day I surface again


    Kiss a girl, so what

    改天我要來詳細說明Sweeps Lesbianism(我稱之為拉視率).這個效應不只在電視圈看到,在流行樂界更是方興未艾,似乎不穿插一首女女激情,就沒辦法吸引注意力.

    The Veronicas由澳洲雙胞胎姐妹組成的團體,中文譯作「雙面維若妮卡」,她們的新專輯Hook Me Up「與維若妮卡有約」於八月引進台灣.其中單曲"Take Me On The Floor",在最後副歌的部份,不斷重覆著:"I wanna kiss a girl, wanna kiss a boy",在加上MV少不得女女激吻.....現在音樂都要這樣製作?



    今年這股拉拉熱潮由Katy Perry(凱蒂佩芮)的單曲"I kissed a girl"(親了一個拉拉)率先拉起高峰.它原出現於美國熱門影集<Gossip Girl>,後來大受歡迎,連續拿下告示牌7週冠軍.真不知她對多少年輕女性產生影響力?


    更早的"I KISSED A GIRL"版本,在90年代中便由Jill Sobule創作.她的曲風就可愛多了,好像是真的可以拉著手坐下來,陪妳到老.

    2008/10/19

    Sweeps Lesbianism in House


    秋季是美國電視網大搶廣告預算的時節.我之前沒追過<House>,網友Lam好心提醒最近影集強打預告出現女女激情戲,我們就順便來關心一下好了.

    這段劇情來自Thirteen(戲中姓名Rema Hadley),由Olivia Wilde飾演.她曾在<The O.C.玩酷世代 >演出過轟動一時的Marissa-Alex女女戀.這次再度演出雙性戀,短打效果非常明顯.就以這段強力發送的預告片來看,激情戲引人注目,但是對方(病人)與Thirteen激情的動機實在牽強,什麼叫做「為了藉此接近House」?唉.....

    關於Olivia Wilde在<House>的演出,推薦這篇文章:

    這是1:32的完整預告:

    2008/10/18

    Terapia d'Urgenza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我很怕追電視影集,不但花時間,更怕過程中既擔心又傷心.話說Lang阿朗回覆<Affinity>第6篇的稿子,推薦我看義大利影集<Terapia d'Urgenza>,拋下一句話:「....追意大利劇集,手忙腳亂。華老師仍然是心底舊愛,這個地位無庸置疑。 :D」這句實在好笑,好像出外打野食,仍需惦記著家裡的廚藝才是正宗 :-) 沒那麼嚴重啦,好康倒相報罷了!我昨晚拚命趕進度 (Fruit還罵我把她冷落一旁),正好趕上Marina/Esther二位女主角在108相吻!


    <Terapia d'Urgenza>故事地點發生在醫院,很容易聯想起美國的<ER 急診室的春天>,或是同樣有一對醫護拉子的西班牙影集<Hospital Central>.根據"It's hard to be a Dyke on Italian Television" (PS:有一說eurOut是歐洲地區的AfterEllen),這是義大利主流媒體中,第一次在主要演員裡出現一對拉拉角色在幕前光明正大地發展感情.但是你看影集裡的演員這麼多,我們關心的二位女主角,平均每一集分配不到十分鐘的戲份.全球的拉拉觀眾,不分國家地區,把義大利文的對白轉譯成各種語言,大家全神貫注何時Esther才會情歸Marina.

    通俗文化的全球化不是好萊塢的專屬.只要搭上同志主題,幾乎任何一個國家的作品都能快速地繞行世界一圈.我不知道它在義大利的收視率有沒有因為女女一吻出現「拉視率(Sweeps Lesbianism)」的效果,但在美國電視界則屢見不鮮,AfterEllen 2006/11/14曾有篇"Top 10 Moments in Sweeps Lesbianism",整理這個現象.

    已有許多文章討論這部影集,推薦幾個不錯的網路資源:

    英文類
    • 部落格Eye Bags:其中Marinaesther專題,附有YouTube片段,獨立的英譯對白,還有配上爆笑說明的擷圖.如果你要求最快且有結構的資訊,不怕閱讀英文,此站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要看英文字幕版,可聯結YouTube_unkiyou)
    • In Between Days 英文討論版:原本是討論<Hospital Central>拉拉劇情的大本營,為<Terapia d'Urgenza>開出另一個討論專題,看他們比較這兩部影集的主角(Hospital Central) Maca/Esther vs (Terapia d'Urgenza) Marina/Esther,真是太有趣了.

    中文類


    Alessia Barela的拉拉傳奇
    本劇Marina Ranieri del Colle醫生由Alessia Barela飾演.根據網友們努力追查,居然發現她連同這一次,一共演出過三次拉子角色 (歐洲真是有待好好研究的地區):

    <Gente di Roma (2003)>


    <My Kind Of Woman (2005)>短片:另一部<Bound 驚世狂花>(1996)?

    不知是她那部作品?(Lang:2003年警匪电视剧集La Squadra).拿槍的女人就是顯帥:

    2008/10/17

    Affinity and the Adaption (6)

    Affinity 文字與影像 (6)

    Selina從黑牢釋放出來之後,Margaret再回監獄之路困難重重.原著裡Margaret費盡心機,硬撐著病體,瞞著母親偷偷返回監獄,還要與獄中的每一位管理員爭辯.....一路過關斬將才能見得一面.

    Selina說服Margaret協助逃獄的一席對話,令我完全心碎.尤其是每看一次,便覺心痛更甚以往:預知命運而無力回天!

    Lang:讀Affinity的時候,剛讀完幾乎個個都有胸口中拳的感受,我覺得這是這書的好處。一個耳光搧過來,完全沒有迴旋的餘地。Margaret能夠如何?不捨命一搏就是在寂寞空房裏,忍氣吞聲,萎頓老死。

    第八次獄訪:提議逃獄
    原著裡,這是故事急轉直下的關鍵,Margaret與Selina的互動,隨著逃獄的議題,出現幾度分合的掙扎.

    一開始見面,兩人相擁慰問Selina關入黑牢的委曲;後來Selina抽手,擔心被獄卒發現會受到處罰;當Selina開始點明不願分離的情愫,Margaret受不了實情,頻頻要求小心,要對方保持距離,反而促使Selina趨前抓住Margaret.接著Selina一席話,滔滔陳述逃獄的必要性,Margaret無法承受,一度離開囚室逃避話題.臨到監獄大門之前, 卻覺得再也沒有辦法如此忍受四年,於是回頭接受了提議.

    電影版精簡許多情節,但綜歸Selina的論述具有以下四個重點:

  • 這所有的一切,不過是讓你我相遇,你是我靈魂之契,你我靈魂本是共生,卻被俗世分爲兩半,直至合二爲一,方可獲得安寧」
    • "Affinity"的概念是書中Selina最重要的論點,她並不是以「愛情」來詮釋,而是拉高層次到尋求完整靈魂的必然性和終極使命:

      "We are the same, you and I. We have been cut, two halves, from the same piece of shining matter. Oh, I could say, I love you--that is a simple thing to say, the sort of thing your sister might say to her husband. I could say that in a prison letter, four times a year. But my spirit does not love yours--it is entiwined with it. Our flesh does not love: our flesh is the same, and longs to leap to itself. It must do that, or wither! You are like me....."

      由於它的必然性,是否因此提供Selina道德上的出口,就算Margaret為了「結合靈魂」而犧牲自己,Selina也沒有良心的負擔?好像Selina每次說起"my affinity",彷彿是指那個隨時用來服務主人生命的複製人.
  • 「難道你想在自己的監獄裏呆一輩子嗎?」
    • 電影版簡化了這句的上下文.在原著,這還搭配著一個情境,就是Margaret不准繼續進行獄訪(其實已被母親禁止了),被限制在家中的牢籠中.這是她最大的痛處和動機來源:無法忍受四年見不到Selina.

      Lang:類似緣由也在FS的裏Rivers的說辭裏出現。可見自由/衝破樊籬,是殺手鐧。
  • 「你以為我會像她一樣?給了你愛,卻和你弟弟結婚」
    • 我認為這是Selina論點的詭詐之處.她既然不願以愛情來界定與Selina-Margaret的關係,為什要去比較Helen-Margaret感情模式,認為自己較Helen更珍視Margaret?兩者出發點完全不同.
      Lang:書中卻正是這一句,一擊即中Margaret的心,使她轟然潰防。Selina用這一著,是狡詐,也是號准了Margaret的命脈,她最柔弱的地方就是Helen(先暫時忘掉電視裏那個人,請自行想象一個),一說Helen,Margaret就完全無力回擊。並且最可悲的是,Margaret還以爲這是她保守得最嚴的秘密。唉,只要有人,這世上哪還有什麼秘密!耳邊忽然飄過羅大佑,“在這批評鬥爭的世界裏,每個人都要學會保護自己”...

  • 「無論你在何地,我都會和你在一起,你再也不會孤獨,我們再不會分開」
    • 如果Selina從頭到尾堅持Affinity的論點,我可能還會尊重她的專業堅持.但是這一句話像哄人的廉價謊言.原著在這次會面並沒有出現這句說法.倒是在1875/01/06那次會面,Selina安撫Margaret說了一句更露骨的謊言:

      "....You must wait a little. Soon you will have me. And then---well, you may keep me close then, close as you like."
      Lang:這句話說得真廉,如果不是Margaret已經昏了頭,這樣的語言何嘗聽得入大小姐的耳?
    再三回顧

    Margaret當下無法承受這個犯罪念頭,急著扣門離開.Selina在後面呼喊:"Don't forsake me 不要抛棄我!" 鏡頭中,Margaret在門口回頭一看,這一回頭就減了意志力.

    到了監獄大門,眼看光明在外,Margaret的心頭思緒卻越積越多.經此一別,還能心歸何處?轉頭一路回奔Selina,朝向最後的命運.門外一線生機頓時消逝.


    Margaret在小小的窗口上氣不接下氣呼喚 (Anna Madeley令人心碎的演出):「我做,我跟你走,我愛你,我不會抛棄你,告訴我怎麽做,我就會去做」

    「我愛你」三字何其沈重啊.不只是電影版如此表白,原著同樣一字不差.但想想在Fingersmith原著,Sarah Waters根本捨不得讓Maud脫口而出.然而在The Night Watch,每一句「我愛你」都是違心之論.「我愛你」不就是華老師天大的反諷嗎?

    Lang:誰先說出我愛你,誰就輸了。我有理由相信Margaret說的是真話,Margaret是三部曲中,最純粹,最信愛,最將身外物(她生來富貴)置之不顧的人,結果就是這般不堪。看來華老師並不相信純粹的愛情。

    Margaret的犯罪成就感

    原著中,Margaret籌備逃獄的過程是小心冀冀地喜悅,但是電影版採取不同的策略,賦予她更大的力量,加強驚險刺激,讓她不時浮現犯罪成功的笑容.後來我認同電影版的心理轉變,因為編劇要開始累積出Margaret的主控權,才能鋪陳後來Margaret要求看著Selina寬衣,接著進一步採取行動.

    以取得匯票為例.原著中,弟弟是自願先在匯票上背書再交給Margaret,只叮囑小心保管.電影版,Margaret卻要用偷取的方式,而且仿冒弟弟的簽名.

    這一段的改編讓<Fingersmith>的觀眾似曾相識.把紙張撥落到地上,不就是Maud的招牌動作嗎?Sue在瘋人院時被要求簽上Maud的名字,同樣是模仿簽名,冒用身份的情節.

    我很喜歡看Anna Madeley在表情上的細膩掌握.電影版,她大膽抗拒母親的命令,不願同行拜訪親友.她生氣地轉身關上門,激動之餘,也為自己的表現感到有些驚喜.

    Anna Madeley的經典微笑,表演難度真是太高了,她卻可以收放自如地連續演出好幾段.

    Lang:會長此言有理。

    當Margaret狂喜地為Selina完成治裝,走出店門下樓,向一位陌生路人微笑,然後倆人錯身而過.那位路人便是Sarah Waters客串演出. 華老師這次的角色特別有意思.不像她在<Tippint The Velvet>只是劇院的觀眾,在<Fingersmith>是單純的僕人,在開演前點題.她在此處像是袖手旁觀的命運之神,是故事的造物者,出現在自已無辜角色的身旁.

    Lang:真是SW麽?我還真沒看出來,回去再看。(有圖為證!)

    版本差異:DVD接下來40秒的片段並沒有出現在之前網路流傳版本.

    Margaret與路人錯身而過,接著迎面碰上Helen.起先她意圖躲避,但被Helen纏住要求一起去購物,Margaret索性掙開Helen,表明沒有時間.臨去前,她向Helen道再見--走出過去的歷史.

    Lang:我有看見這一段,亦明白你的意思,但說實話我覺得剪掉並不可惜,因為,那位演Helen的演員演戲之做作,簡直目不忍睹。

    在籌備逃獄的過程中,Margaret完全沈浸在自己的愛情幻想.想像著空氣中真有一道看不見的心索連結著彼此.此時Selina更加保持距離,外在的壓抑反而加強了Margaret慾望的反差.很多讀者都對1874/12/21日記印象深刻,她提到那種既要忍辱負重,又要「隔靴搔癢」的小小滿足:
      "I did not take Selina's hand to-day. She will not let me take her hand now, in case a matron passes and sees. But I sat as we talked, and she stood very near me, and I placed my foot against her own--my own stern shoe against her sterner prison boot. And our skirts of linsey and of silk we raised a little then-- just a little, just enough so that the leather might kiss."
    電影版完全放棄這一回事,編劇要情緒的出口.

    第九次獄訪:逃獄前夕

    我曾在前面某篇留言中透露,對Margaret其中一款戲服流鼻血.....這襲黑衣除了胸口略開之外,其實以當時仕女服飾標準,並無過火之處.但是她加上扣領小披肩,反而欲蓋彌彰,頓時讓焦點集中在她微微起伏的白皙胸部上.我不知道Selina駐足在她胸口時作何感想,我可是目瞪口呆!

    Lang:原來你鼻血的是這一款。我倒還沒覺得怎麼。劇中Margaret令我印象深刻的有兩款服裝,一是去偷看頭髮那天的衣服,深色質地有繡花暗紋,嚴絲合縫扣到領口,收腰窄袖,裁剪合體,配了一支銀色襟針,克己復禮之下發散著美麗。另一款是她欣喜地去女裝店採辦衣服,少有地穿了一件亮色的裙子,披著淺米色的絲圍巾,昂首挺胸,愉快得耀眼。這兩款服裝的代表的心情是那麼不同,卻同樣具有誘惑力。看來queer(此處用其原意:怪異)的我比較傾向於外表嚴肅,內心火熱的,我寧願他們遮著,不願看他們露出來。

    Selina後來拉起Margaret的衣袖,對她手臂吹氣,Margaret一付快要承受不起的神情.我曾經很邪念地想像,如果Selina是對著她胸口吹氣.....嗯,這是fanfiction的範圍了.

    原來,我之前戀物癖發作所掛念的黑絲絨項鍊,並沒有消失,而是轉換成同樣邪惡的黑色扣領小披肩.

    Lang:這是我認識的Orange嗎?沒想到,你好...邪惡! :D那不是fanfiction,那是fantasy。(我...我也有七情六慾啊!)

    原著中,Margaret比平常獄訪時程晚些,所以遇上犯人寬衣就寢的時刻.Margaret一直都很壓抑,卻在此時鼓起勇氣要求Selina就在她面前寬衣.

    這是她少見地掌握主控權.電影版,Margaret的表情隱入半黑的陰影中,暗示這一個舉動的黑暗動機.我幾乎能聽到她強烈的心跳.

    你怎能責怪Margaret享受犯罪的成就感後,還能安份守己?她趨前安慰Selina,順便接收這個天外飛來的一吻.電影版除了新增這個吻,還加入Selina泣訴對不起.想想這樣的安排不失為精巧,觀眾同時感受Margaret享受甜美的回饋,再混合著Selina苦澀的半告解.

    Lang:說到這裡,我更喜歡書裡的「肩上的淚」 。Selina伏在Margaret肩頸間,沉默不語,其後Margaret發現肩上有淚濕的痕跡。我不知道Selina是為別人的故事落淚,還是對Margaret心有所感?因為是到如今,Selina已知道明日天涯,她和Margaret將成陌路,這每次都給我「江州司馬青衫濕」之感:聽者已然抽身事外,不在故事中,Margaret或將變成回憶中一個別人的故事,故事中人還懵然無知,以為伊人為她而泣呢。

    但伊人沒有為她而泣嗎?我也不肯定。橫看成嶺側成峰。

    一句說出來的「對不起」,就索然無味了。以Selina的性格,她不必,也不會,來這麼一句道歉的。

    注意Margaret離開監獄時的微笑.期待Selina即將逃獄出來是一件,另一件恐怕是她終於要到一個吻,圓滿地執行她的主控權.




    漫長等待

    華老師經常描寫到時間的折磨.在Tipping The Velvet,Nancy克服旁人異樣的眼光,一次一次地回到劇場看Kitty的演出;Fingersmith裡的時間更是darling slow:Maud如同牢籠的乏味生活、她們等待半夜逃出莊園、Sue日以繼夜監看老家動靜,盤算著如何進屋控告Maud的壞心腸....Affinity大部份情節就是Margaret不斷地在監獄灰白的長廊來回穿梭.Selina逃獄前夕,Margaret一夜不敢閤眼,焦急地等待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

    影像版本一向不熱衷表現等待,所以電影版的Margaret做了個小小的春夢.夢境取材自原著的描述:
      "....I had a very clear vision, of Selina with her hair about her shoulders, a crimson hat upon her head, a velvet coat, ice-skates.....if I sat with her at supper, and shared her room, and kissed her....."
    這個夢境的表現比我預期地要好.編劇改成Selina在Margaret耳畔輕語,原來是Margaret睡著,頸後一陣酥麻.頸後之吻是不但是女同影片常見的吻處,也是表現春夢的經典方式.請參考我們曾整理:Talking About Necking

    Lang:影像版的夢境出現了威尼斯,這也是全篇難得一見的陽光普照,我不介意看看威尼斯,也不介意一個半個吻,可我介意那刻意討好的台詞。

    電影版,Margaret睡著了,Selina存在與否,就如黃樑一夢.原著則多了若隱若現的懸疑感.凌晨五點,Margaret感到Selina近在咫尺.她一聲又一聲呼喚Selina,迴音痛徹心屝:
      I think I called her name--I did that, and the wind seemed to echo it. I think I shook--it semed to me I shook the house, so that even Vigers felt me. I heard the floorboards creak beneath her shifting bed, I heard her turning in her dream--she seemed to turn, as the collar at my throat seemed to grow tight. She might have startd from her sheets, hearing me cry out--When will you come? When will you come? --until I called again, Selina! And then again the cry was echoed and cast back upon me with the hail--

      Except, it was Selina's voice I think I heard, and it was my name she called. And I stood very still, to catch it again; and Vigers was still, her dream gone from her; and even the wind seemed to still a little, and the hail to ease. And the water of the river was dark and calm.

      But no voice came--and yet I feel her, I think, very close. And if she is to come, it will surly be soon.
    Lang:是的,是的,這是書中我喜歡的一段,極具氣場,風雪夜歸人。不知為什麼改編不採用。風雪呼嘯,渴望,焦慮和夢境交織,再加性壓抑和戀物癖的幻想(頸上項圈在收緊),多麼劍拔弩張的情景,換成風和日麗的水城你噥我噥,張力遜色太多。

    華老師最喜歡將書中的戀人寫成毫無默契感應,然而Margaret卻能強烈感應到並不相愛的Selina....

    Lang:那是她的幻覺...

    面對真相

    最後一段,推翻之前所有的假象.只是沒有想到Selina狠心撒下那麼多謊言,完全不擇手段.Margaret先是激動憤怒,奮力破壞一切:撕、扯、摔、敲.

    當憤怒沈澱,幽幽昇起無邊地哀怨.Margaret收拾起心情:
      There never was a cord of darkness, never a space in which our spirits touched. There was only my longing--and hers, which so resembled it, it seemed my own. There is no longing in me, now; there is no quickening--she has taken all that and left me nothing.
    *參見:全新整理女同影片中的欄柵Talking about : Cage

    為什麼Margaret要選擇再一次自殺?就像她願意協助Selina逃獄一樣:再也忍受不了.她再也沒有勇氣面對藥物、面對母親的控制,以及監獄的調查.Margaret曾經告訴Selina:「如果你不來,我會死的」.Selina已為她的生死預定答案.

    Lang:可是沒有了黛玉焚稿,嘆!

    Margaret在原著最後一句話寫道:"Selina,you will be in sunlight soon. Your twisting is done--you have the last thread of my heart. I wonder: when the thread grows slack, will you feel it?"

    這一段話和上面一段話,成為Anna Madeley在片中最後一段旁白,加上片尾的鋼琴配樂,總算讓電影版有個差可補強的結尾.我在結尾時的最大感慨,倒不是為Margaret的悲慘遭遇(雖然值得同情),而是Anna Madeley在本片的精彩演出到此為止 ......

    後記:

    Margaret落水後與Selina隔海相遇,是Margaret臨死前的想望.有一幕是她向前伸手 ,總讓我想起<When Night Is Falling 夜幕低垂(1995)>片頭Camille想從冰層下方突破的畫面.Camille至少是快樂結局,Margaret的努力則是徒勞無功.


    不知為何,Margaret與Selina在水中假想之吻讓我連想起<My Summer of Love 夏日午後的初纏愛戀(2004)>最後一幕.Mona終於知道Tamsin從頭到尾欺騙她的感情,兩人重回她們第一次相吻的山澗.Tamsin以為最後一吻道別,Mona卻趁勢使勁將Tamsin壓入水中,幾乎溺死這個負心人......

    Lang:Mona and Tamsin那個吻別變溺水很有氣勢。推薦。

    一開始,我喜歡電影版的結尾,後來想想,Margaret既然知道Selina欺騙她,這段水中畫面會是Margaret的假想嗎?難道她不會想把Selina置之死地?還是,這反而是Selina的假想,她最後的良心補償?

    Lang:話分兩說,水底的鏡頭,美則美矣,既然費心費力寫了拍了,捨不得減去可以理解。但是這結尾,我覺得比較牽強。 Margaret心已死,怕是不會再fancy Selina了,她還一度想向警察告發她們。一切只剩悔恨,尷尬,無地自容,哪裡還有幻想的餘地? Selina正奔向意大利的陽光,義無反顧。編導要推給觀眾一個“溫馨”一點的結尾,我明白,戴老有愛,慈悲為懷。可是,有句話叫做"sometimes you have to be cruel to be merciful"。把慈悲用在這裡,有那麼點畫蛇添足了。

    待續:Affinity 文字與影像 (7).......我真的還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