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相,女同志
陳國富導演在1998年推出<徵婚啟事>(*參見:電影本事),片中女主角在徵婚的過程中,面對形形色色的應徵者,其中包括一位女同志.
十年前,女同志在華人銀幕上的可見度有限,而片中女同的形象雖然有些刻板,但還算中肯.在劉若英與各個男演員互動的片段中,我最屬意這一段的演出:非常自然地流露出緊張尷尬的張力.反而她與其他男星的對手戲,尤其是知名度越高的男星,越有造作的匠氣.
陳國富不是第一次觸及女同的題材,他第一部<國中女生 (1989)>便很粗糙地以年輕女孩之間生澀的感情為主題.劉若英在女同題材的<美麗在唱歌(1997)>演出過小小的女女激情.現在回頭看,沒什麼大不了(不過就是演員的工作),但當時頗令人側目.此後劉若英的同志感情傳聞不斷,有些難免是想像衍生的效應.撇開她個人的工作成績,我肯定她仍堅持演藝工作,因為有些專業只能靠時間及經驗累積,而不是憑藉單薄的外貌.這在台灣的演藝圈,越來越少見.
How It Feels To Be Free
23 小時前
5 意見:
刘若英,除了《美丽在歌唱》,我印象深的还是《我的美丽与哀愁》,那部戏说是女同又还算不上。反正用上《牡丹亭》的诡异气氛,刘若英扮上小生柳梦梅,还有一股子英气。女装扮相也很难得的可以用“漂亮”来形容。至于主题歌《为爱痴狂》,直到现在还是唯一我听得入耳的刘若英的歌,纵然没有歌唱技巧,一味的扯着嗓子在唱。那才是她的本色,我以为。
几乎天天看你的BLOG,第一次留话。
想起去年去牡丹江出差 竟跟她做同一班飞机 竟没看到 郁闷一个先
奇怪, 為何西片的女同大多是兩個都很女性化的女人相愛, 而台灣的女同都會有一個外表很男性化?
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要來討論一下華人作品?
"T"的風格,本來就是大量存在於拉拉的自然生態中.亞洲影片中的拉子本來就不多,當T出現時,難免讓人一時覺得取樣不夠常態分配.
再加上"T"的辨識度高,在一部影片中要明顯加入一個女同配角色時,導演使用T的符碼,可以省時省力便介紹出角色特性.
除非,女同的感情是電影秘密,最後才要揭曉.導演便會刻意隱藏"T"的風格.
這是一些亞洲影片的特色.在西方影片已有更複雜的發展.
也對, 非常有道理, 我都沒想到! 而華語片重心是在女同的情感的, 就不需要刻意用"T的符碼"來強調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