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30

Anna Madeley goes to Castro Theatre

前一陣子說到<Affinity>是舊金山同志影展6月19日的開幕片.女主角Anna Madeley親自出席影展,這張照片是她到達Castro Theatre所攝.

2008/06/29

You got mail

所有台北電影節的贈票已於星期六早上以限時專送寄出,來信者的email我已刪除,我不再一一通知,請索票者自己注意來信(這樣才有意外驚喜).為了改善遞送效率,我都用標準信封,而且都填妥5碼郵遞區號,希望能讓索票者及時取得.原本我保留一張<情色電影院>,後來決定還是送出,明晚就專心解決公司的交際活動.

因為寄票這一件事,讓我回憶起以前郵件慢慢往返的美好時代,信紙、信封、郵票變成遙遠的古典情懷.這一次有內地的網友對於索票一事特別寫email給我.對於本地以外的網友,我突發奇想,似乎可以有些創意的方式來魚雁往返,但需要設計出特別的模式,要不然我沒有辦法面對可能不小的規模.啊,我再想清楚一點再說吧.

2008/06/28

Odd Couple

昨晚和Fruit談起贈票的事,我突然又想起Fruit與我的差異點.

Fruit和我是截然不同的人,她有一種強大的人際磁場,不論在那裡,常常成為朋友圈中的焦點,非正式組織中的意見領袖.就算是走在路上,三步五時就會碰到有陌生人來問路.

她非常有異性緣,總能在男人堆中泰然自若.她帶的導師班是一群不愛讀書的大男生,前一位女導師不知如何治理,她接手後便服服貼貼.我看他們的畢業旅行照片,她戴著墨鏡像黑社會老大一站中央,那些180公分的男生就像小弟眾星拱月.她待的辦公室全是男老師.之前曾有女老師分配到那一間辦公室,怎麼樣都不肯留下來.她卻在那裡如魚得水,被男同事當寶一般捧著.

我們數不清有多少次在外面遇見她打工的學生,冷不防在加油時聽到老師好,或是結帳時告訴我們會打個折扣,或是上菜中突然再送一盤小菜、二杯飲料.

相反地,我在現實生活中(至少在工作場合)有點自閉和嚴肅.可能是以前刻意隱藏在櫃中,所以不輕易與人深交.這對現在年輕一輩可能匪夷所思,我從13歲開始一路跌趺撞撞,想辦法在感情與學業、事業取得平衡(唉,我覺得唸書時最好不要談戀愛,人生的代價太昂貴了).當時最好的生存方式是完全不讓外人知道自己的內心世界到底起了多大的波瀾,別人只會覺得這個壓抑的魔羯座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大膽行徑.許多狂喜或是痛苦的過程,就在沒有人知曉的情況下悄悄熬過.

Fruit有時會開玩笑,妳前面經歷過四段感情,我也要出關去補上戀愛學分.真是傻話,我們都曉得學分的代價有多大!老實說,感情是沒有完全的邏輯可言.我以前總是評量條件:要志趣相近、才學相當、氣質高雅、觀點突出、承受壓力.....算了吧.天時地利人和的機緣,比任何一個變數都來得重要.

當有網友覺得我「很可愛」,我自己都嚇了一跳.可能是因為我在網路上表現(控制?)的特質?或是Fruit對我潛移默化?(Fruit一定會說是她的功德)

為什麼我們臨時決定下週間要出去渡假?因為他們的暑期工作行程最近才排定,機不可失.再加上7月是我們認識的九周年,我可不想一開始兩人就鬧脾氣.放棄大銀幕上的Elaine Cassidy確實很可惜,但是放棄大銀幕下的Fruit,我就是搞不清人生的優序--外加,嫌自已皮在癢.

2008/06/26

Free Tickets

贈票

由於Fruit和我臨時決定下週間要出去渡假,我有幾場已預購台北電影節電影票,確定無法前往觀賞.我決定免費寄給有興趣的同好(我自貼郵資,奉送到底).請你於現在起至週五半夜12:00之前 寄email (orange169369@gmail.com )給我,附上收件人及收件地址(放心,寄出後我就銷毀資料).如果來函太多,我只好隨機選取.原則上,一個人限索一場.最快於週六上午寄出.


7/1(二)18:10:BLOODY SUNDAY 血色星期天
7/2(三)18:10:PARADISE NOW 天堂此時
7/4(五)18:10:DISCO PIGS 妄亂青春
7/4(五)20:40:THE BUBBLE 泡泡公寓四人行
以上皆在台北市中山堂,每場只有一張票

PS:
請註明想要看的場次,如果你的wish list超過一場,請排優先順序.
請拿到票的人一定要去看!我都捨不得票被浪費掉而願意送出去,請珍惜觀賞機會.

2008/06/25

The Night Watch:Helen

海倫是全書中性格最強烈的人物,與其他角色的壓制性格相較,她就像是過動兒,充滿著妄想,而且衝動行事 (鄧肯是另一位妄想者,但是他的行動力就弱多了.事實上,鄧肯在許多地方,比小薇更像是海倫另一個雙胞手足).很多讀者厭惡她在書中所作所為,我卻不得不承認,她的角色塑造是其中最「有趣的」一位.

她在時序上的出場是在充滿反諷的1941,凱像是從塵土中發現珍寶擦拭出海倫的容貌:
    "....gazing at her in a sort of wonder; unable to believe that something so fresh and so unmarked could have emerged from so much chaos.
    ....以驚訝的眼神盯著海倫看,凱無法相信如此清新無瑕的女人,竟會出現在這片龐大的混亂中。"
 
別人認定她的特質,到最後都會被無情地推翻.並不是她執意,而是她無從控制.凱用高價在黑市換得絲質睡衣來匹配心目中無瑕完美的女神,但海倫欣賞的卻是茱莉亞的缺陷美:
    She had parted her lips.Her mouth was full, slightly crowded, the teeth not quite even. But even that was lovely, somehow: one of those flaws of feature that mysteriously render a handsome face more handsome than genuine flawlessness could. (英 P.211)
    她的嘴微張,嘴唇豐滿略微嘟起,牙齒不是很平整.但還是很好看:比起真正無瑕的臉蛋,五官的某種缺陷,反倒讓一張英挺的臉龐更加英挺.(中 P.252)
(牙齒也是小薇對瑞奇的第一印象.小薇偏好的是男人整齊潔白的牙齒.千帆過盡,小薇再看瑞奇,泛黃牙齒就如開始老朽的戀情.)

然而茱莉亞一開始欣賞海倫,是認為她對當時女女禁忌戀情處之泰然:
    "Well, the whole grisly "L" business. You know what I mean....You seem to handle that awfully coolly.(英 P.255)
    嗯,這整個令人厭惡的蕾事。妳知道我在說什麼....妳似乎可以極為冷靜地處理這件事。(中 P.304)"

讀者當然清楚海倫的性格根本不是茱莉亞當時所認為的.妙的是,海倫當下曾經辯解,自己的沈默寡言會讓人誤以為她很深奧,其實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可是茱莉亞並沒有很快的發覺出問題,反而把它歸於海倫調適得當.想來,茱莉亞每次都愛錯對象,恐怕在於她總是一廂情願.

(*鄧肯也曾經對別人解釋,他自已沒什麼深度,只是他故意用某種講話的方式,予人錯誤的印象.) 

海倫對於女女戀情的態度常常表裡不一,她老是抱怨與凱的戀情不能公開,一旦凱要公然表示親密,她又極力閃躲.在海倫生日當天,凱與她在橋邊散步,凱想光天化日之下吻她,海倫擔心被看到意圖跑開.在國會山上,海倫表示不喜歡被稱呼親愛的,不願意被碰觸.到最後甚至抱怨:「我討厭必須到處偷偷摸摸。真希望我們可以結婚就好。」結果,真正的偷偷摸摸,並不是那個時代不得不遮蔽的女女戀情,而是這個戀情與那個戀情之間的欺瞞.

(*鄧肯對自己的同志傾向也是表裡不一.他從不承認自己是同志,甚至表示厭惡監獄中女性化的男獄友,可是他的所作所為都證明他完全沒有異性戀的傾向.小薇沒有表裡不一,卻也是一個自閉在感情櫃中之人,她和海倫一起在婚姻介紹所工作,真是最大的諷刺.)

海倫對凱的作為,後來都反向成為茱莉亞對海倫的態度.1944年海倫在生日當天對凱閉眼示愛,1947年茱莉亞在浴缸中回覆海倫的方式彷彿當年翻版.
    'I do love you', said Helen. She closed her eyes, as if the better to feel it or show it; and her voice grew earnest again. 'I do love you, Kay.'(英P.305)
    「我是愛妳的。」海倫回答之後,閉上了眼睛,彷彿這樣可以更清楚地感覺到愛,或者更可以展現她的愛。(中P.364)

    'Do you love me, Julia?' she whispered, as she changed her pose. Julia closed her eyes again. 'Of course I do,' she said. (英P.45)
    「茱莉亞,妳愛我嗎?」她改變姿勢,輕聲問道。茱莉亞再次閉上眼晴。「當然愛。」她說。(P.66)

有時候,反彈的力量比原版更強烈.海倫曾對凱來電至協助部門,表現得意興闌珊(中P.314-315),後來海倫從工作處打電話回去找茱莉亞(中P.146),茱莉亞根本沒在家,「孤獨遺棄的電話,在空蕩蕩的屋子裡鈴聲大作」.

或許情感上的自閉,讓人的性格上跟著離群索居.海倫不喜歡去防空避難所,因為她不喜歡別人看到她害怕的模樣(中P.393).基本上,她不習慣表達真正的情緒,所以她常常表裡不一、鬧脾氣.在她的內心,情感過於熾烈,超越她的控制.一旦表達自我,就會不顧一切.

(*左圖為當時Piccadilly地鐵站,滿是避難的人群席地而睡.)

海倫心血來潮,獨自在黑夜中徒步拜訪茱莉亞,再跟著茱莉亞走了一大段廢墟之旅,鼓起勇氣向茱莉亞示愛.緊接著空襲來臨,她們的情慾激昂戰勝對死亡的恐懼,不去避難,而在火光爆炸中,深吻強撫.這一段的情緒,一波強過一波,近乎於自我毀滅的激情.所以在海倫與茱莉亞的肉體關係,作者使用「粗暴(中P.417)」、「彷彿遭人毆打(中P.468)」的字眼來形容.兩人感情最後陷入荒蕪,海倫甚至用自殘的方式,維持內心僅有的漣漪.

(*海倫徒步拜訪茱莉亞,讓我連想到鄧肯穿著睡衣,同樣心血來潮摸黑找到費瑟的住家.)

海倫用刀片自殘的段落,與鄧肯、艾力克當年研究要怎麼自殺的段落有異曲同工的荒謬.海倫如何拿出刀片,思考要割那一塊部位,傷口如何形成......就像紀錄片一樣,令旁觀者感到可笑.我認為這個段落是個預演.到了書末,艾力克與鄧肯挑三撿四評估那一種自殺最有效果,可笑到正讓讀者懷疑這場鬧劇如何結束時,艾力克突然就終結生命,冷不防令人嚇了一跳.

鄧肯的段落有時也是預告海倫的故事.某一次空襲,獄中有人唱起歌,歌詞不斷變換不同眼珠顏色的女孩,再押韻編上她們喜歡那一種做愛的方式,一遍一遍地輪唱....
    Give me a girl with eyes of blue,
    Who likes it if you don't but prefers it if you do!
    Give me a girl with eyes of black,
    Who likes it on her belly but prefers it on her back!

    Give me a girl with hair of brown,
    Who likes it going up but prefers it coming down!
    Give me a girl with hair of red,
    Who likes it in the hand but prefers it in the bed!

歌曲勾起了費瑟對自由世界的懷念,對女人的想望,於是他開始自慰,鄧肯在下舖感受到牽引,也開始自慰,彷彿兩男的虛擬交媾.

海倫與茱莉亞夜巡廢墟,海倫也唱著一首曲子,不同聖人的名字,再押韻編上歌詞,兩人還討論若是聖海倫與聖茱莉亞,該配什麼歌詞.旅程的最後是兩人激情宣洩.
    Oranges and lemons, say the bells of St Clement's
    Pancake and fritters, say the belles of St Peter's
    Bull's eyes and targets, say the belles of St Margaret's
    Pokers and tongs, say the bells of St John's

    (Torturers and felons, say the bells of St Helen's ?)

我沒聽過這兩首曲子,只能想像它們像是拉威爾「波麗路舞曲」般一遍一遍地節奏起伏,撩撥起情慾.

從結構上來看,鄧肯是不是比小薇更像是海倫另一個雙胞手足?

2008/06/22

Sex, Media and Marriage

我對於電影和電視不同的媒體特質很敏感,<慾望城市>再度挑戰起我的容忍度.當你習慣於在小銀幕看這些角色,真的很不適應她們在大銀幕上,一個嘴唇比42吋電視還大.電影還一併放大了有人演技不佳,上半部節奏凌亂這些無從遁形的缺點.

電影版非常恐怖地大舉回歸保守的意識型態.一開始,凱莉為了與大人物同居房屋的所有權而答應嫁給大人物.我就有點發毛:她不是應該對於男方買豪宅一事表示意見嗎?她的女性自覺到那裡去了?珊曼莎對於男友搶下拍賣場上的花戒,至少還表示了一些不悅.夏綠蒂的傳統美德居然在片中得到最大勝利,家庭生活美滿,領養一女之後還成功懷孕....奇怪,原先影集的犀利角度都不見蹤跡.米蘭達原諒史帝分的故事,令人覺得牽強.我不是反對他們合好,只是沒有很好的鋪陳轉折,故事很乾澀.而米蘭達卻是四位女主角中,唯一有大膽床戲的女星,讓我很不捨Cynthia Nixon白白犧牲.電影根本不想探討如何為米蘭達的性趣缺缺找尋出路,而是把答案推諉於只要接納丈夫就能重拾房事之樂?

電影出現了二次男男之吻,男同志成了片中的固定保障名額.女同志並沒有因為片長145分鐘能夠正式露個臉.編劇開了二個小玩笑.開場沒多久,凱莉說大家到紐約來找尋二個L.我本來很高興,這兩個L,在The L Word絕對應有盡有.可惜她們只要Love and Labels(愛情與名牌).另一段是凱莉與大人物毀婚,米蘭達與老公分居,兩個女人一起享用晚餐.因恰逢情人節,被餐廳服務生誤以為她們兩個是一對.我想起在影集中,四個女人的關係中,以凱莉與米蘭達最深刻.其他人或許是最佳友伴,但只有這兩人會坐下來面對彼此的弱點,才為真正的心靈伴侶.可惜,她們從來沒有越界發展.

電影院中八成以上是成群結隊的女性相約來看片.大銀幕對皺紋很殘忍,但是對炫麗的服飾極具烘托之能.尤其是凱莉為Vogue拍攝婚紗專輯,用大銀幕來看真是光采耀目,連Fruit都擋不住誘惑,一出戲院便建議我們兩個一起去拍婚紗照.「妳要穿婚紗,那我要穿什麼?」我一臉狐疑.「我們兩個都穿婚紗啊!怎麼,妳沒幻想過嗎?」.「從來沒想過呢.」

這真應了我們常揶揄對方,Fruit是T皮P骨,我是P皮T骨.我從來沒有對新娘子的身份存有美麗幻想,因為太勞民傷財,只為了僅僅一天的美麗.

但如果真要和Fruit一起披婚紗,我希望能選擇不一樣的風格.白色純情就留給Fruit,我想要黑色神秘的味道,可以帶點SM宰制的感覺,或是類似地獄新娘的美學....哈哈,Fruit大概就會放棄一起拍婚紗的念頭了.(發佈沒多久,Fruit要我把黑色改掉,她認為黑色是喪家之色.好吧,改用暗紅色的SM風格嗎?)

2008/06/21

Sugar Rush on here!

去年7月我有一篇短文介紹美加地區三個LGBT有線電視網,提到<Sugar Rush>第一季正在加拿大OUTtv播映.

今天我注意到,美國here!於6月17日發佈新聞稿,已從Sony Pictures Television取得二季的播映權,將於今年秋季播映.

在同一時間,瑞典SVT2電視台正在播映<Sugar Rush>(有興趣可參見瑞典文報導).想想我們還真有先見之明,比這些電視台的經理人的手腳快了三年.

2008/06/18

Anna Madeley

猜猜<Affinity>什麼時候會放映已成為一個折人的遊戲.5月28日,我幽幽地發現它參加6月19日舊金山同志影展開幕片,今天我發現AfterEllen所刊的Affinity影評,居然是作者早在5月3日於邁阿密同志影展看過它的公開放映.

Lang阿朗還通知我<Affinity>女主角Anna Madeley因劇獲得蒙地卡羅電視展Golden Nymph Award Winners其中Television Films Category(電視電影類)最佳女主角(全部得獎名單).等等,它連播都沒播過呢!

但是我誤打誤撞找到Anna Madeley在2005年成名的舞台劇作品:Coram Boy.她在劇中不是女扮男裝,而是扮演貨真價實的男孩--有歌唱天賦15歲的男孩(見下圖).這會不會對你想看<Affinity>的慾望有加分作用?很可惜,目前演出人員已換了一批班底.Anna Madeley目前到底在演出什麼劇目呢?6月時在Royal Court演出Contractions,oops... 只演到6月14日為止.



2008/06/17

Reading The Night Watch

莎拉華特絲的每一本書都是故事結構的實驗.

最激進的實驗出現在Affinity:第一人稱,卻採用二個不同的角色交錯;片段式的時間,一個順時針,另一個逆時針.更別說它沒有大快人心的善了,而是刺破妄想,到頭來一場人心險惡的噩夢,哀莫大於心死.

到了Fingersmith,承接上個實驗,但做了許多修正輸出:第一人稱,還是採用二個不同的角色,但不再交錯,而是轉折一次,一事各表;時間順著從頭來兩遍,看看我們誤以為眼見為信時,遺漏什麼訊息.修改後最安全的實驗部份是,作者給你良心的救贖,而且還是賦予希望的快樂結局.(對不起,維多利亞女同的快樂結局早在Tipping The Velvet便實驗過了)

在The Night Watch,則像舊產物與新實驗的混合:首次嘗試第三人稱,從以往一二個核心主角,一下子變成四個:二個妄想,二個沈溺.故事在一般讀者不知所以的情況下嘎然而止,她們到底何去何從?逆時針的敘述保有Affinity的懸疑感.但是在這本書,卻是突顯「時代」的強大力量,人物在歷史中只是浮塵微粒.所以我有了一份地圖,用俯看,而不是近觀的視角.
    1941是反諷荒謬,不必發生、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都像艾力克架在頸上的刀子,吸一口氣,便無從阻攬.
    1944是激情亢奮,因為對戰爭厭倦,大家爭相用生命去對抗.但只有最接近死神的一刻,才知道誰最在乎誰的生命.
    1947是收拾療養,人物重新離聚,準備各奔東西.

The Night Watch的故事情節其實有點老套通俗.雖然有時代背景,文字的氛圍卻不夠厚實,撐不出時代感的舞台.但是作者繼續保有在Fingersmith發揚光大的「相似」與「對比」技巧,讓我再次閱讀時常暗暗驚喜.接下來,我就會整理書中的驚喜.....

推薦閱讀:


2008/06/14

The Night Watch Map

提供你另一種輔助閱讀The Night Watch「守夜」的方式.

這是一份根據The Night Watch的內容而製作的導覽地圖,目前尚未全部完成.我特別徵求熟悉倫敦地區的同好能協助共同編輯.如果你有意願,請寫email (orange169369@gmail.com) 給我,我再來安排共同編輯權限.

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介紹作家的書房,照片中莎拉華特絲桌前的牆面是一片地圖.第一次閱讀The Night Watch,就覺得書中充滿著倫敦地圖的印記,很想把書中人物的足跡畫在地圖上.有一位朋友當時要到倫敦去玩,本來還想請她依Julia引Helen夜探倫敦的那一段路線實地走一遍.可惜當時準備不周,不知如何提出請求.後來使用Google Map,便覺得這是個絕佳工具,最近這幾天,就先建好了主要架構.

第一次看原文描述,凱從工作崗位飛車回家,焦急地要從火海中搶救海倫,尚無特別的感覺(可能我對英文描述動作場面較為吃力).但循著地圖看她從Sloane Square(斯隆廣場)開始三哩長鉅細靡遺的路程,讓我產生兩極化的心態.一方面,我對凱當時的心情更能感同身受;另一方面,我變成超然的全知觀點(就像莎拉華特絲這次採用第三人稱)俯瞰芸芸眾生在倫敦發生的七情六慾.

下圖只是個小小樣本,建議你至The Night Watch原始地圖,細部觀察的最佳比例,是按左上方"+"放大,直到左下比例尺至200公尺.(在右上方可以切換不同的地圖形式)

在原始圖檔左邊有數個項目聯結,最上面是幾組路線圖
接下來有些房子,代表書中人物住處或工作地點;
大頭針是一些事件地點;
像燈泡的圖案,是書中提到的街道名,我依不同的人物,用不同顏色區分.

圖中所提頁碼都是中文版的頁碼,如果你讀第一遍覺得人事時地不夠清楚,可以用此圖輔助閱讀.

Jodie and Emma

別人有意無意要將茱蒂拱出櫃的事件,在同志社群中已發生過太多次.我非常不讚成用強迫威脅的手段,但是以幽默諷刺的方式,讓人會心一笑,倒不失為表達意見的高招.艾倫狄珍妮絲在<Ellen 艾倫愛說笑>第五季第八集"Emma"暗諷茱蒂是同志,是我所看過類似諷刺作品中登峰造極之作.我每次看都笑得抱肚噴淚.

現在回過頭來看,那一集像個預言.艾倫出櫃後的事業真的有段非常潦倒的日子,雖然是沒糟到去當服務生;茱蒂真的頒獎典禮上半公開出櫃.....

我把詳細說明和視頻放到1997/11/19那一篇文章上.那一天是這一集的首映日.

2008/06/09

Affinity DVD US version

我已經搞不清楚<Affinity>會不會上映?

Amazon已預告美版DVD將於8月19日銷售,右邊就是DVD封面,由Logo代理發行.可是Logo自家的網路購物卻沒看見預購的消息.之前已報導舊金山同志影展將於6月19日影展開幕日放映<Affinity>,接著我發現Amazon UK原本公告5月12日銷售,已經被修改為6月16日. 我再比照LOVEFilm.com的訊息,看來英國應該會在6月16日同步銷售.

(6月12日註:沒多久,Amazon UK再度修改成8月18日上市,讓訂購者氣急敗壞.但是,換個角度想,是不是就表示它可能在7月份會上映了?)


至於到底會不會在ITV播映?其中關鍵人物是Peter Fincham.他是ITV電視部門的新總監,5月份才剛上任,為了拯救ITV疲憊的收視率,所有節目表重新排過.看來他可能不認為<Affinity>能取得很好的收視率,一再的懸而未決,逼得製作公司只好排出DVD的銷售日期.Fincham原先在BBC,前一陣子因為剪輯女王的紀錄片,誤導觀眾認為女王在受訪中途憤而離席的新聞事件,讓他丟掉BBC的職位.他在ITV會有什麼大作為呢?這裡有一篇6月4日的訪問,感覺上ITV此刻正是群龍無首,難怪連個檔期都搞不定.

Private Life

Private Life:50年代性別裝扮的美好計劃

現在市面上與女同相關的電影電視多到令人措手不及,我實在沒有時間跟上最新動態,有時還是得後知後覺仰賴別人的推薦.這次我是看了S.M.哥哥的文章:【放映室】PlanetOut Short Movie Awards 2008,對他所提的<Private Life (2006)>產生興趣,便買下這張<She Likes Girls 2>短片集的DVD.裡頭的短片素質還算整齊,當然劇本最有巧思,最有製作質感的還是<Private Life>(官網).

故事發生在1952年英國約克夏.主角Ruth在紡織廠每週負責計發薪資.一到週末晚上,她就穿上禮服坐火車到曼徹斯特.Louis在車站興奮地等待,兩人一見面便迫不急待進入女性洗手間.我們正要以為是異性戀猴急偷情,沒想到卻是<Tipping The Velvet 輕舔絲絨>Nan在倫敦街頭變裝的50年代翻版,還更多了一些紐約石牆時代女男同志合力換裝躲避警察騷擾的現代痕跡.



Lucy Liemann飾演女主角Ruth,乍看之下以為是<The L Word>第四季與Helena對戲的富家女賭徒.她最近的作品是英國影集<Moving Wallpaper>,一查之下不得了,frafoa寫過評論:Moving Wallpaper & Echo Beach 劇中劇,盛讚劇本高明,我找到這兩部影集線上觀看的來源,想看看Lucy Liemann其他作品,或是好奇<Moving Wallpaper>及<Echo Beach>在演什麼,都可以過去瞧瞧:
Moving Wallpaper S1E01 線上觀看
Echo Beach S1E01 線上觀看

Ellen's Wedding

加州高等法院裁定同性婚姻合法,將在6月17日開放同性婚禮.Ellen DeGeneres艾倫狄珍妮絲在她的節目中表示考慮與女友Portia de Rossi結婚.

真是戲如人生.我最近在重看<Ellen 艾倫愛說笑>第五季DVD.最後一集是Ellen與Laurie幫助Ellen的父母重辦婚禮,論及兩人是否要結婚,卻引起爭辯.

Ellen第一次提出,Laurie開玩笑說Ellen懷孕了.Ellen接著單膝跪下向Laurie求婚,Laurie卻回絕.如果她要結婚,結婚的對象一定是Ellen,但是在當時的制度下(1998年),同性婚姻只是個儀式,她並不想要一個空泛的儀式.Laurie個性很實際,她把法律與愛情分別視之,愛情不需要以結婚儀式來證明.但是Ellen覺得受到傷害,她認為結婚儀式是愛情的象徵.她們後來如何解決爭議呢?可以在線上觀看

我對同性婚姻的觀點與Laurie頗為相近.因為國內國外關於同性婚姻的合法性有許多爭議點,其中一點是把同性婚姻和道德牽涉在一起.還提出以理類推,包二奶亦可以合法化作為反駁.這是什麼邏輯?與其和保守派討論婚姻在倫理道德上的地位,還不如搞清婚姻關係在法律中的權利義務.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標準,它並不干涉誰愛誰.社會上有人可能覺得年齡差距很大的老少配不成體統,法律只管成婚的任一方必須達到法定年齡,而且是出於自由意志(不管那是什麼動機).一旦兩人循法律程序成婚,法律便保障這兩個人在整個社會環境中,包含財產、債務、繼承、子女監護....等等行使權利義務的位階.

「結婚」並不是用來證明兩人有多相愛,能不能愛.它主要是在規範婚姻中的法律關係.不能因為兩人的膚色、族裔、性別....而被剝奪保障婚姻關係的基本權利.取得婚姻保障,是人權的問題,不是道德倫理的無限上綱.

另外參考
  • 「拉片中的婚禮」:Talking about : Wedding

  • 本站同性婚姻相關文章

  • 2008/06/03

    More Sex and The City

    我承認我是<Sex and The City 慾望城市>影集的忠實觀眾.

    可能和異性戀姊妹不同之處,我並不鍾愛劇中的華服美鞋.漫長的播映時間,她們分分合合的感情關係顯得制式反覆(電視劇不就是這樣嗎?).雖然劇中機靈的文句常令人會心微笑,但我最喜歡看的是她們的女性情誼.影集推崇自由開放的感情(以及情慾)態度.四個都會女人或多或少都敢於嘗試,而且不論每個人原來的觀點如何,最後總能互相接受,不批判對方.女性友誼成為最高優序,連Kim Cattrall(飾Samantha莎曼珊)獲艾美獎最佳女配角時,也要在台上高呼:Men go around but women stay. 意即男友來來去去,但是姊妹永在身邊.<慾望城市 (2008)>讓部份女性主義人士愛恨兩極,我看到有一篇輕鬆開明觀點,可以一讀.

    電影版上週在美國上映,首周票房五千五百七十萬美元,成為美國R級影片有史以來首周票房排行第五高的影片.前四名分別是:

      1. The Matrix Reloaded 駭客任務重裝上陣 ($91.8 million),
      2. 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受難記:最後的激情 ($83.8 million)
      3. 300 300壯士: 斯巴達的逆襲 ($70.9 million)
      4. Hannibal 人魔崛起 ($58 million).

    前四部都不是專以女性觀眾為訴求的影片,<慾望城市 (2008)>能有這樣的成績真令人意外.嚴肅的影評對它不假辭色,甚至說它連浪漫喜劇都稱不上,只是Chick Flicks.這種用詞難免有貶抑的味道.但換個角度想,有人就是把Chick Flicks = Women's Pictures,還排出50部最棒的Chick Flicks

    當年男同志是<慾望城市>的觀眾群之一,女同應該也沒有失望過.回想Miranda 米蘭達(Cynthia Nixon)在第一季第三集("Bay of Married Pigs")被上司誤會為女同,她還真的將錯就錯,和一位女伴一齊參加上司的聚會,甚至吻了那一位女伴看看到底來不來電.這一段真是經典,誰能料到我們竟然在現實生活中美夢成真!

    不過,劇中的米蘭達可真是恐(女)同.當她知道莎曼珊有女女情時,一度指責她就算把男人都用完了(running out of men),也不能去吃陰部.噢,這樣講很毒啊!

    Charlotte 夏綠蒂(Kristin Davis)是劇中相對保守傳統的一位,可是她總有出人意表的機會.在第一季第八集("Three's a Crowd"),男友要求她挑一個她中意的女伴來個三人行.很可惜她還沒和女方開始,便被男友和女方聯手一齊甩開.

    她在第三季第四集("Boy, Girl, Boy, Girl")接受攝影師邀約,那位男攝影師專拍女扮男裝的Drag King.平時柔弱的夏綠蒂,穿上男裝後,態度跟著變得積極主動,對攝影師強攻進取.

    在同一集中,Carrie 凱莉(Sarah Jessica Parker)和她性傾向模糊的小男友在性傾向雜處的派對上玩起轉瓶子親吻遊戲,被瓶子指到的Alanis Morrisette起身吻了她.凱莉只是淡淡地提到:味道像雞肉.

    凱莉自承在性傾向上是保守的,理由是因為她太老,再也玩不起這個遊戲.

    莎曼珊是劇中對性態度最開放的人,不論是異性,還是同性,標準一致.無役不與的莎曼珊,在第四季和巴西女畫家發展出一段戀情.她們最後告吹並不是因為女女戀遜於異性戀,而是莎曼珊一向慾重於愛,女畫家太重溝通,她沒有辦法維持這種感情關係.

    "Sex and The City" 除了是一種流行文化的現象,它的片名也變成某種情慾類型的代名詞,當<The L Word>推出初期使用"Same Sex Different City"作為宣傳,就像是內容標籤Tag.英國人再接再厲,為Sarah Waters推出專題介紹,片名便使用<Sex and Victorian City>.

    電影版長達2個小時25分,簡直是迷你影集.我心知它只夠放四對男女主角的關係,但還是很期望有一些女女的蛛絲馬跡.

    2008/06/01

    2008 Taipei Film Festival

    上班族很容易在工作壓力下消耗掉自我,我對於電影的熱愛逐年限縮在「宅式體系」,而Fruit不愛看嚴肅的影片,加上以前的工作地點偏遠,使我對於觀賞影展的興趣越來越低.

    今年,一位同事送我一本台北電影節的節目冊.原來公司附近的中山堂是放映地點之一,頓時減輕交通時間的壓力.家族內前一陣子就提及Elaine Cassidy主演的<Disco Pigs 妄亂青春 (2001)>要參展,為了感受她在大銀幕上的魅力,我決定挑一場她的作品,並在時間許可下,選了其他幾部作品:

  • DISCO PIGS 妄亂青春

  • PARADISE NOW 天堂此時

  • THE BUBBLE 泡泡公寓四人行

  • BLOODY SUNDAY 血色星期天

  • GLOWING EYES 情色電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