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入購買【拉子時代】

串聯每部電影和每段感情的時空背景

自己寫作,自己出版

台灣第一本以自出版介紹「如何自出版」,看看三家電子書平台主管怎麼推薦

點入購買《卡麥蓉的錯誤教育指南》

一部拉子成長小說的啟發,從讀者、觀眾到意外的ex-gay專題研究

活著,就要繼續寫下去

希望保持一年一書的進度

2008/05/31

Controlled drug

有人留言問起我知不知道今年台北電影節會放映Elaine Cassidy主演的<Disco Pigs 妄亂青春 (2001)>?

我要告訴你,Elaine Cassidy是不能隨便提起的名字,她會讓人持續高燒不止,好不容易退燒了,卻留下了個後遺症:有個特異的低燃點要害,讓她可以輕易煽風點火.

關於這部影片,很久以前我在豆瓣有段小評

    愛爾蘭二大新生代影星交輝之作

    所有因為Fingersmith中了Elaine Cassidy狂熱症的影迷都想挖出她的舊作來看.此片在Amazon居然斷貨,網路上很難下載,我有幸從另一位「病友」借到原版DVD.她仍然是非常的Elaine Cassidy,雖然比拍Fingersmith年輕四歲,早已是美麗與冷酷兼具.
      
    我並沒有很在意故事,不習慣愛爾蘭的口音,也不了解這種年輕人的心理.男女主角一出生便隔床而睡,基本上他們真的是鄰居,而且作息一樣,動作一致,晚上睡覺時,二人還真的將手穿牆而過,手拉著手睡覺,是青梅竹馬的一對.當然中間有些猜火車的年少輕狂,男主角最後殺了一個人.男女主角在海邊做完愛之後,應男主角的請求,女主角把他壓住口鼻,成全他的死意.
      
    當初看到Cillian Murphy,他的眼睛令我印象深刻,是很典型的男同志會有的眼睛,沒想到在<Breakfast on Pluto冥王星早餐>看到他精湛的演出,現在回過頭來看Disco Pig便有了全新的意義,我們竟看到愛爾蘭二大新生代影星一起旭日東昇的畫面.但令我覺得更有趣的是,二位各演過同志角色後,印證他們的演技更上一層樓.


Lang阿朗還寫個「EC范葵花宝典」,挑戰大家的影迷忠誠度(其實是病情嚴重程度).我目前只看過9部作品,品質難免參差不齊.她很有實力,只是機運不足.來日方長,希望她還有更傑出的作品.

2008/05/30

Elaine Cassidy in Harper's Island

有些Elaine Cassidy死忠影迷可能早就從 Love 'n' Lemons獲悉她將要演出美國CBS最新電視節目:<Harper's Island>.這是一部懸疑驚悚的影集,一群人到西雅圖附近的孤島參加連續數天的喜宴,但是賓客卻一個接連一個陌名其妙地身亡,沒有人逃得出去......原則上,劇中大部份演員都會被換下來,但是女主角Elaine Cassidy會存活下來,順便看看有沒有續演第二季的機會.

影集尚未首映,目前只有預告片.我聽到她在預告片的旁白,非常不習慣她的美式發音,完全喪失她的聲音特質.雖然還未播出,但是搶先送上The Futon's First Look的第一手評論.我不好恐怖片,但管他的,這可是Elaine Cassidy的最新作品!
 


2008/05/28

Affinity goes to San Francisco

舊金山當地報紙報導: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LGBT Film Festival 舊金山同志影展將於6月19日影展開幕日放映<Affinity>.

目前一直沒有Affinity播映的消息,開始讓人擔心,它會不會在一些影展出現,之後就直接發行DVD?

影展將於Roxie Cinema舉行.我找到它的地圖,且讓我們隔海遙望,乾過癮......


檢視較大的地圖

2008/05/27

The Night Watch Chinese Edition

Sarah Waters 莎拉華特絲的第四部小說The Night Watch即將出版中譯版:「守夜」,目前可看到誠品網路書店接受預購,預定於6月10日開始出貨.

這次仍然由小知堂出版,但是譯者換人了,希望翻譯品質能進步.封面設計似乎順眼了一些,不像前幾本像廉價的言情小說.

我要再找個時間重讀原文小說.第一次看時,不像讀Fingersmith那般驚喜,有些餘波盪漾,不知怎地就讓我開始找起「倫敦大轟炸(The Blitz)」的背景資料和照片.由於同時期柏林也遭受大量轟炸,我另外找了<Aimee & Jaguar (1999)>當做視覺參考.


2008/05/25

Movie heroes

<沉默的羔羊>專題系列"part 4"將提到「Hero's Journey 英雄成長歷程」這個主題,剛好看到CNN在5月23日刊出這篇文章: The Screening Room's top 10 movie heroes,將好萊塢電影中的男女英雄混合在一起列出十大排行如下:
  • 10. The Matrix 駭客任務 (1999):Neo (Keanu Reeves 基奴李維)
  • 9. Dr No. 第七號情報員 (1962):James Bond 詹姆斯龐德 (Sean Connery史恩康納萊)
  • 8.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沈默的羔羊 (1991):Clarice Starling (Jodie Foster 茱蒂福斯特
  • 7. Spartacus 萬夫莫敵 (1960):Spartacus (Kirk Douglas 寇克道格拉斯)
  • 6. Dirty Harry 緊急追捕令 (1971):Harry Callahan (Clint Eastwood克林伊斯威特)
  • 5. The Bourne Ultimatum 神鬼認證-最後通牒 (2007):Jason Bourne (Matt Damon麥特戴蒙)
  • 4. Raiders of the Lost Ark 法櫃奇兵 (1981):Indiana Jones印第安那瓊斯 (Harrison Ford哈里遜福特)
  • 3. Aliens 異形 (1979):Ellen Ripley (Sigourney Weaver雪歌妮薇佛)
  • 2. To Kill a Mockingbird 梅岡城故事 (1962):Atticus Finch (Gregory Peck葛蕾哥萊畢克)
  • 1. Schindler's List 辛德勒的名單 (1993):Oskar Schindler (Liam Neeson連恩尼遜)

每個人對於英雄的定義不太一樣,但我實在看不出CNN排名的依據,不能認同作者把具有超能力的角色混在其中,也不贊成所謂英雄是運用強大體力多於堅強意志與智力.而且這一份排名有個特色,其中6個角色出現在續集電影,他們的英雄印象是由好幾部影片累積形成.

我找到另一份由美國電影協會列出的排名The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AFI) top 10 heroes.這分名單較為人性中肯,包容的年代極廣,能夠沉積經典的濃度,減少流行的浮游物.這一份排名依然只有二位女性角色,而<沈默的羔羊>是名單中年份最新的影片,意思是1991年之後,好萊塢一直都推不出夠份量的英雄角色,能擠入前十大排行?
  • 10.Lawrence of Arabia 阿拉伯的勞倫斯 (1962):T.E. Lawrence. (Peter O'Toole 彼得奧圖)
  • 9. It's a Wonderful Life 風雲人物 (1946):George Bailey (James Stewart 詹姆士史都華)
  • 8. Aliens 異形 (1979):Ellen Ripley (Sigourney Weaver雪歌妮薇佛)
  • 7. Rocky 洛基 (1976):Rocky Balboa (Sylvester Stallone 席維特史特龍)
  • 6.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沈默的羔羊 (1991):Clarice Starling (Jodie Foster 茱蒂福斯特)
  • 5. High Noon 日正當中 (1952):Will Kane (Gary Cooper 賈利古柏)
  • 4. Casablanca 北非諜影(1942):Rick Blaine (Humphrey Bogart 亨弗萊·鮑嘉)
  • 3. Dr No. 第七號情報員 (1962):James Bond 詹姆斯龐德 (Sean Connery史恩康納萊)
  • 2. Raiders of the Lost Ark 法櫃奇兵 (1981):Indiana Jones印第安那瓊斯 (Harrison Ford哈里遜福特)
  • 1. To Kill a Mockingbird 梅岡城故事 (1962):Atticus Finch (Gregory Peck葛蕾哥萊畢克)

參考:
  • <沉默的羔羊>專題
  • 茱蒂福斯特作品列表
  • 2008/05/22

    Daphne (2007)

    之前曾經介紹過BBC影集<Daphne (2007)>,描繪Daphne Du Maurier(戴芬.杜莫里哀)與Doubleday女士及Gertrude Lawrence的三角關係.我看到已有人把全版內容放在YouTube上分享.

    Janet McTeer飾演舞台劇演員Gertrude Lawrence,她是全劇中的亮點,非常適合演出強悍迷人,男女通吃的角色.她在 "part 3" 說了一段笑話:女人像地理,16~22歲時像非洲處女地,尤待開發;22~35歲時像熱情神秘的亞洲;35~45歲時像技術高超的美國;45~55歲時像魅力歐洲;過了55歲就像澳洲古老大陸,人人皆知但人人避之.

    Elizabeth McGovern飾演Ellen Doubleday,比我預期中的好一些.Geraldine Somerville演出 Daphne令人非常失望,她的演出僵硬,而且拍片時已經懷孕,有些片段根本掩蓋不住肚子.劇本很單薄,故事就繞著三個人轉,以及一口又一口的煙圈.製作品質感覺有點廉價,讓人有點訝異這竟是在BBC播放的單元劇.或許這是YouTube的影響,等到DVD到手時我再來好好研究.

    Daphne Du Maurier 本站相關文章

    2008/05/20

    Olivia Hallinan in Lark Rise to Candleford

    2007/8/1本站曾經報導<Sugar Rush>的Kim(Olivia Hallinan)參與演出10集古裝影集Lark Rise to Candleford (BBC官網),這部影集已於今年1月13日-3月23日播出.我一直很關心演員演過女同角色之後表演事業如何,希望她們一切順利,這樣才會有更多演員不擔心接演女同角色.

    我後知後覺看到這個消息,趕緊搜尋網路,發現YouTube已有完整視頻分享.我放上第一集的片段,有興趣者可逕自找尋其他片段.Olivia Hallinan的劇照看來成熟了一點,但是她在第一集的演出,還是有一絲現代人的味道.

    2008/05/19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 part 3

    影像催生

    導演:Jonathan Demme 強納生德米
    很多評論指出,從類型影片來分析,<沉默的羔羊>包含許多類型影片的元素融合其中,強納生德米本身就是一位顛覆類型的好手.他與Francis Ford Coppola (柯波拉-教父系列), James Cameron(卡麥隆-魔鬼終結者、鐵達尼號), Ron Howard(朗霍華-美麗境界), Martin Scorsese這些大導演同樣出自「B級電影之王」Roger Corman的旗下.(*Roger Corman甚至在<沉默的羔羊>客串FBI高層)

    我注意到強納生德米的作品是由<Something Wild 散彈露露 (1986)>、<Married to the Mob 烏龍密探擺黑幫(1988)>開始.前者是 Screwball comedy(神經質喜劇)風格的「當雅痞遇上危機」;後者則是嘲諷黑幫影片傳統元素.

    大家以為他只擅長喜劇,當Orion Pictures找他來執導時,很多人都不能接受,強納生德米便提到Ted Tally第一次看到他,態度很保留.其實,包含他自己一開始也不能接受這個故事.編劇Ted Tally在訪問中回憶,強納生德米初次接觸故事,很反感地表示他才不要拍slasher(血腥恐怖片),電影公司和編劇不斷說服他回去把原著好好讀一遍.後來,他才喜歡上這個故事.但是劇本的亮點,卻要到茱迪飛到紐約向他爭取演出Starling,才真正激發出火花.

    強納生德米在<烏龍密探擺黑幫>與Michelle Pfeiffer(蜜雪兒菲佛)合作甚歡,因此籌備之初,她是<沉默的羔羊>女主角的第一人選.茱迪很清楚這件事,她當時已貴為奧斯卡影后,卻願放下身段,向強納生德米爭取第二人選的機會.後來,蜜雪兒菲佛無法接受劇本的黑暗面而婉拒演出.茱迪終於得到這個事後證明是影史上經典的女性角色之一.但茱迪並不是因為別人讓位才遞補獲得,她有更強力的條件支持她來演出.

    我們很難想像蜜雪兒菲佛可以勝任演出Starling,她的銀幕形象過於柔弱,缺乏對抗邪惡的英雄張力.在她所有的作品,只有<Dangerous Minds 危險遊戲(1995)>的角色可能稍稍接近Starling所需的特質.

    Starling = 茱蒂福斯特
    茱蒂二位友人不約而同向她推薦「沉默的羔羊」原著小說,茱蒂打算買下版權,卻發現金哈克曼捷足先登,她便向Orion Pictures表示參與演出的意願.後來,導演換為強納生德米,茱蒂心知不妙,於是採取更積極的手段,直接與強納生德米懇談.茱蒂在不同的訪問中解釋爭取演出Starling的動機,我綜合她在各段的說法歸納出四點:
    • 當時電影市場一直充斥暴力取向的男性英雄人物,要不然就是英雄(包含女英雄)的任務是拯救一大票人.Starling是少見純以智取的女性英雄,而且專注一位女性被害人的安危.
    • 女主角基於強烈的使命感,拯救另一位女性被害人.不像一般英雄救美的情節,落入男女感情的俗套.女主角的使命感純粹發自人性的大愛.(當然有些影評也提到了Starling事業企圖心)
    • 茱蒂有一段時期,經常在銀幕上飾演受害者,例如:Mesmerized (1986)、 Five Corners 五角戀愛(1987)、The Accused 控訴(1988)、Catchfire 赤面煞星(1990)等,她希望擺脫快要固定的形象,不再演出受害者,而是能自我掌握命運的人.
    • 茱蒂一直受到Hinckley事件的影響,而騷擾她的人還不只Hinckley一位,她私底下更希望去除受害者心理陰影,完成她個人的心路歷程.

    強納生德米非常激賞「女主角基於強烈的使命感,拯救另一位女性被害人」的基調,認為這是一種富於導演表現的主題.他在紀錄片還提到,負責製作的電影公司叫做Strongheart,就是呼應Starling,呼應茱蒂.
      許多影評直指<沉默的羔羊>便是屬於woman's picture(女性影片)的類型.強納生德米曾經在訪問中坦言他對「女性影片」的熱愛:
      "Ever since my days of working with Roger Corman, and perhaps before that, I've been a sucker for a woman's picture. A film with a woman protagonist at the forefront. A woman in jeopardy. A woman on a mission. These are themes that have tremendous appeal to me as a moviegoer and also as a director."
      「自從我為Roger Corman拍片,甚至可能更早,我就一直很喜歡女性影片。主要劇情由女性主演;女性歷經險難;女性懷有使命。這些主題強烈地吸引著我,不論我是影迷還是導演。」

    「Starling = 茱蒂福斯特」難以分割的概念,雖然成就茱蒂對這個角色的表演成就,但是茱蒂因為片中兇手"Buffalo Bill"的負面形象,連帶受到同志社群的質疑.

    想來真是反諷,就是因為導演和編劇想把影片聚焦在Starling,把"Buffalo Bill"的相關情節大幅刪減,讓當時同志社群誤認這部影片又把變性慾角色描繪成惡人.最讓他們不滿的是,茱蒂私下一直被視為是同志一份子,她怎麼可以參與這種影片?激進的同志社群發動許多抗議活動(後面還會詳述這段歷史),讓參與拍攝的製作團隊一度很沮喪,每次在訪問影片中,都要解釋這個誤會.

    Dr. Lecter = 安東尼霍普金斯
    Dr. Lecter的選角過程就沒有Starling那麼順利.一開始考慮過不少美國知名男星,包含勞勃狄尼洛、勞勃杜瓦、達斯汀霍夫曼...茱蒂在Page To Screen的節目中提到,Dr. Lecter是個防衛甚嚴的角色,美國演員的詮釋比較外顯,欠缺英國演員特有的內斂氣質.

    強納生德米則表示,他有二位英國演員的人選.居於商業考量,他的首選是史恩康納萊.不過這位第一代007一口回絕,所以他順理成章與最佳人選安東尼霍普金斯合作.

    安東尼霍普金斯出道極早,但在好萊塢發展,一直沒有擲地有聲的商業代表作.當製作人飛往倫敦邀約,他正在演出M. Butterfly (蝴蝶君)的舞台劇.

    他所詮釋的Dr. Lecter,簡直是演技奇觀.片中Dr. Lecter令人生懼的語調,是參考Stanley Kubrick庫布列克的科幻名作<2001: A Space Odyssey 2001 外太空漫遊 (1968)>太空艦上超級電腦的人聲:冷調無人性的機械發音.Dr. Lecter的動作幅度都很小,彷彿是靜止不動;他說話的時候幾乎不眨眼睛,眼神就像外科手術刀,遊刃內腑.

    安東尼霍普金斯從此時來運轉,但是他後來接片過多,作品參差不齊,可惜了他後半生的銀幕成就,徒留Dr. Lecter難忘的身影,讓影迷悼念一位偉大演員過早放手專業堅持.

    訪問紀錄片

    Page to Screen_2




    The Beginning_1



    參考:
  • <沉默的羔羊>專題
  • 茱蒂福斯特作品列表
  • 2008/05/16

    And So It Goes

    就此離去

    昨天我看到國外媒體報導茱蒂佛斯特與女友分手的新聞,還有點不可置信,沒想到連國內的新聞都出現:茱蒂佛斯特 14年女女戀分了.雖然我一直將演藝人員的公私領域分別視之,此事還是令我百感交集,為什麼要在這個生離死別的時刻湊一腳?

    我最近聽多了無伴奏演唱,想幫茱蒂挑一首心情點唱:"And So It Goes".原曲為Billy Joel於1973年專輯「Storm Front 暴風鋒面」所收錄.以下的版本是無伴奏合唱團的翻唱,這個版本的拍子比原版慢,尤其到最後一段,幾乎是如泣如訴,頗有同聲一哭的感慨.我附上了中英歌詞,非常經典的失戀曲.



    And So It Goes 就此離去

    In every heart there is a room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個密室
    A sanctuary safe and strong
    一個安穩的避難所
    To heal the wounds from lovers past
    為舊愛之殤,療傷止痛
    Until a new one comes along
    直至新愛再現

    I spoke to you in cautious tones
    我小心翼翼地問妳說
    You answered me with no pretense
    妳坦然以對毫不隱瞞
    And still I feel I said too much
    但我覺得還是說多了
    My silence is my self defense
    沈默逐成我的自我防護

    And every time I've held a rose
    每次握著玫瑰
    It seems I only felt the thorns
    我只能感到它的尖刺
    And so it goes, and so it goes
    它就這麼走了,就此離去
    And you're the only one who knows
    只有妳一個人知道

    But if my silence made you leave
    若妳因為我的沈默而離去
    Then that would be my worst mistake
    那將是我最大的錯誤
    So I will share this room with you
    我想要與妳分享我的密室
    And you can have this heart to break
    妳可以把這顆心都撕碎

    And this is why my eyes are closed
    所以我閉起雙眼
    It's just as well for all I've seen
    不論看見什麼都已無謂
    And so it goes, and so it goes
    它就這麼走了,就此離去
    And you're the only one who knows
    只有妳一個人知道

    So I would choose to be with you
    我會選擇留在妳身旁
    That's if the choice were mine to make
    如果決定權在我
    But you can make decisions too
    但妳也可作抉擇
    And you can have this heart to break
    妳可以把這顆心都撕碎

    And so it goes, and so it goes
    它就這麼走了,就此離去
    And you're the only one who knows
    只有妳一個人知道

    2008/05/15

    California legalized same-sex marriage

    5月15日美國加州高等法院裁定同性婚姻合法的新聞被我冷落在一旁.事後我找了一些資料,還是應該要來談談這項同性平權的價值.

    中央社的報導:
      位於舊金山的加州高等法院,今天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裁定,這使得加州繼東部的麻薩諸塞州之後,成為美國第二個允許同性伴侶締結連理的地方。 高等法院是於上午開庭後,由七名法官共同就同性婚姻是否與傳統一男一女的婚姻享有同等效力進行終審投票,結果以四比三的多數,推翻了稍早禁止同性婚姻的決定。 許多在法院外等候的同性戀者,獲悉這一裁定後欣喜若狂。舊金山多年來已經成為美國同性戀人士聚居的大本營。 中午時分,當這一消息傳到洛杉磯後,也立即引發社會各界的議論紛紛,尤其是靠近比佛利山莊附近的西好萊塢區,立即籠罩在一片歡欣的氣氛下,許多同性戀者興高采烈的著手安排入夜以後的慶祝活動。 引領風氣之先的西好萊塢區,由於藝文薈萃,近年也成為美國西岸另一個同性戀人士選擇落腳的地方。 不過,堅持婚姻必需是一男一女結合的保守派人士,則紛紛透過廣播、電視的叩應節目宣稱,將設法把這一裁定納入今年十一月舉行的加州公投選票上,交由廣大選民做最後決定。


    這個判決源由是為了評定加州現行規定婚姻制度限於異性戀伴侶,是否違憲.判決結果等於是反駁現制,開放了同性婚姻的合法性.網路上有加州高等法院判決書的PDF檔可以下載.全版多達172頁,我約略看了Part I之前的12頁.我將第11頁結語四個重點中譯如下:
      A number of factors lead us to this conclusion. First, the exclusion of same-sex couples from the designation of marriage clearly is not necessary in order to afford full protection to all of the rights and benefits that currently are enjoyed by married opposite-sex couples; permitting same-sex couples access to the designation of marriag will not deprive opposite-sex couples of any rights and will not alter the legal framework of the institution of marriage, because same-sex couples who choose to marry will be subject to the same obligations and duties that currently are imposed on married opposite-sex couples. 根據許多事證讓我們歸納以下的結論。第一,為了充分保障異性戀伴侶現行所享有的權利和福利,而將同性伴侶排除在婚姻名份之外,顯然是沒有必要的;允許同性伴侶取得婚姻名份並不會剝奪異性戀伴侶的任何權利,也不會危害婚姻制度的法律架構,因為選擇婚姻的同性伴侶,將屢行與目前已婚異性戀伴侶一樣所加諸的義務和責任。 (*不管異性同性,婚姻關係中的權利義務是相同標準) Second, retaining the traditional definition of marriage and affording same-sex couples only a separate and differently named family relationship will, as a realistic matter, impose appreciable harm on same-sex couples and their children, because denying such couples access to the familiar and highly favored designation of marriage is likely to cast doubt on whether the official family relationship of same-sex couples enjoys dignity equal to that opposite-sex couples. 第二,維持傳統的婚姻定義,提供同性伴侶一種"另外定義"、"不一樣"的家庭關係稱號,從現實來看,將會明顯傷害同性伴侶和其子女,因為拒絕同性伴侶取得"大家都了解且接受"的婚姻名份,就像在質疑同性伴侶的家庭關係能不能與異性戀家庭享有同等尊嚴。 (*婚姻(marriage)就是婚姻,不必再另外取名為Domestic Partnership) Third, because of the widespread disparagement that gay individuals historically have faced, it is all the more probable that excluding same-sec couples from the legal insitution of marriage is likely to be viewed as reflecting an official view that their committed relationships are of lesser stature than the comparable relationships of opposite-sex couples. 第三,由於同志長久以來被大多數人輕視,將同性伴侶排除在婚姻法律制度之外,容易被視為反映官方看法:認為同性伴侶的關係忠誠度不及相似的異性戀伴侶來得崇高。 Finally, retaining the designation of marriage exclusively for same-sex couples and providing only a separate and distinct designation for same-sex cuples may well have the effect of perpetuating a more general premise-now emphatically rejected by this state-that gay individuals and same-sex couples are in some respect "second-class citizens" who may, under the law, be treated differently from, and less favorably than, heterosexual individuals or opposite-sex couples. 最後,專為同性伴侶提供特定的婚姻名份,給他們"另外定義"、"區別化"的名份,這種方式可能會長期影響到有個普遍的論點-就是現在本州所斷然拒絕-某種程度上視同志與同性伴侶為"二等公民",他們在法律面前,較之異性戀及異性戀伴侶,會受到不相同及不友善的待遇。 (*既是合法公民的基本權利,不應再受種族,性別的限制.)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we cannot find that retention of the traditional definition of marriage constitutes a compelling state interest. Accordingly, we conclude that to the extent the current California statutory provisions limit marriage to opposite-sex couples, these statutes are unconstitutional. 在這種情況下,維持傳統的婚姻定義令人無法建構全州完整福祉。因此,我們的結論是,目前加州規定婚姻制度限於異性戀伴侶,這些法規是違憲的。

    上述論點多以法律為出發點.其實應該還要參考2005年6月30日西班牙總理為同性婚姻合法化發表演說,其中有一段從社會倫理的觀點,讓大多數的保守派難以拒絕:
      諸位貴賓,允許兩個同性别的人结婚對於婚姻或家庭這個概念没有任何侵害;相反的,是使這一類的西班牙公民得以在婚姻與家庭的權利與特許之下組織他們的生活。這不會對婚姻制度造成什麼危害,說的更明白些,正好相反,這條法令增益了且同時尊重婚姻這個概念。

    關於加州同性婚姻相關問題,可以參考這份Marriage Q&A.基本上,別州及外國人可以到加州註冊結婚,但你若非加州居民.可能除了一張結婚證書之外,是沒有實質的法律保障.

    網路上有許多當天新聞報導,我特別喜歡這段紀錄片,紀錄兩位平權人士早上八點多就前往等待,過程中忐忑不安,直到手拿厚厚判決書喜極而泣,急忙打電話報告好消息,她們的心情寫照令觀者為之動容.

    Birthday Girl

    我們家那口子再過幾天過生日,我很早就找到一首空靈有氣質的生日快樂歌,準備揭開慶祝的序幕.沒想到最近發生重大天災,原本擔心不適合播放.可是仔細一聽,卻覺得很能撫慰人心,洗滌情緒.除了慶生,也祝福所有歷經浩劫,堅忍不拔的人們.

    日本無伴奏五部女聲合唱團AURA清唱Happy Birthday To You:

    2008/05/13

    Donations for Wenchuan earthquake

    台灣長處地震帶的威脅,921地震的破壞曾是我們共同的創傷,而四川汶川強震再次驗證人類面對大自然強大的力量,個人只會顯得更渺小無力.但我們不應該因為遠距離而束手無策,除了精神支持之外,可以更積極提供金錢支援,託負專業的公益團體,有效率地實踐大家的人道關懷.

    以下提供兩個具公信力的公益團體,我檢查過線上捐款的聯結,請安心捐助.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
    • Yahoo紅十字會信用卡線上捐款

    • 郵政劃撥帳號:0504-6467
      戶名: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請註明四川賑災)

    • 銀行轉帳帳號:華南銀行和平分行121-20-0155861
      戶名: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 (請註明四川賑災,並將轉帳收據註明姓名、電話、住址後,傳真至02-2363-5154或02-2363-9646即可)

    台灣世界展望會


    常有成都的網友來瀏覽,我分不出是一位還是三位,只看到今年以來造訪了51次,最後一次紀錄是5月7日...不曉得他(們)現在是否安好?

    2008/05/07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 part 2

    文字創作

    作者:Thomas Harris 湯姆士哈里斯 
    哈里斯大學研讀英語文學,曾任職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駐紐約的記者.他個人非常低調,20多年來從未接受媒體採訪.他目前共出版五本小說,六次被改編成電影:
    • Black Sunday 黑色星期天(1975):
      靈感取自慕尼黑奧運的恐怖攻擊,場景改為美國Super Bowl超級杯會場.曾被改編成電影.
    • Red Dragon 紅龍(1981):
      第一次出現Dr. Lecter (萊克特),但並不是主角.故事以FBI幹員Will Graham追捕連續殺人犯Dolarhyde為主.二次搬上演幕,第一次是1986年由Michael Mann執導,片名<Manhunter>,Brian Cox 詮釋萊克特醫生,Will Graham則由現在熱門影集 CSI: 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中的William Petersen飾演.
      第二次是2002年<Red Dragon>由Brett Ratner執導,安東尼霍普金斯三度扮演萊克特醫生,Will Graham改由Edward Norton艾德華諾頓,Dolarhyde由Ralph Fiennes演出
    •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沈默羔羊 (1988):
      我認為本片是哈里斯所有改編電影中,雖不是票房最好,卻是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部.小說中每一位人物的佈局還算平均,但電影故事的重心則集中在Starling.
    • Hannibal人魔 (1999):
      2001年<Hannibal>由Ridley Scott執導,安東尼霍普金斯二度扮演萊克特醫生,但Starling改由Julianne Moore演出.茱蒂福斯特不認Starling-Lecter的情誼變調.我很佩服她堅持Starling角色性格一致的原則.當她崇拜的搭擋勞勃狄尼洛、安東尼霍普金斯的作品日趨商業化,她仍能抵擋票房誘惑,勇敢地成為好萊塢不演續集的異數.
    • Hannibal Rising 人魔崛起(2006) :
      電影<Hannibal Rising>改編劇本據說是由作者親自操刀,回溯萊克特醫生的青少年時代,硬扯出什麼東方文化影響.這個經典角色到此算是利用殆盡,哈里斯一世英名淪落到晚節不保.


    編劇:Ted Tally
    Ted Tally在2002之前的作品,都是將小說改編成電影劇本,光是哈里斯的小說,他就改編過<沈默羔羊>及<紅龍>.到了2002年起,他不再負責擔任編劇,而是擔任creative consultant創意顧問,且集中於動畫作品,風格轉變很大.

    Ted Tally會接下<沈默羔羊>改編劇本,背後有段故事.Tally的太太在一家藝廊工作,哈里斯是藝廊的常客,透過太太的引見而認識行事低調的作家.Tally讚賞哈里斯前一部小說,沒想到哈里斯便送給他一本The Silence of The Lambs未出版的初稿.Tally閱後大喜,趕緊去找他的電影經紀人,那時才知Orion Pictures 電影公司已幫這部電影的合夥人Gene Hackman(金哈克曼)買下版權,這位男星要自編/自導/自演.沒多久金哈克曼便打消自己改編的念頭,指定Tally負責改編.第一版改編到一半,金哈克曼受不了故事太暴力,決定完全退出這部電影.Orion從金哈克曼手中買回全部的版權,改找Jonathan Demme(強納森德米)來執導.Tally原以為與<沈默羔羊>失之交臂,沒想到Orion仍然指定他繼續改編.
      網路上有<沈默羔羊>英文改編劇本,為了避免侵權,這個網路版修改部份人名,但仍能看到電影原貌.有興趣者可以一讀.

    影評一致認為,<沈默羔羊>是少見極為成功的改編影片,Ted Tally的劇本當然功不可沒,而整個電影團隊,從導演、演員、攝影、配樂、Production Designer、特效....黃金陣容般合作,讓電影成就終能與傑出的小說旗鼓相當,各擅勝場.不過,改編影片終究要面對去蕪存菁的宿命,需要濃縮出電影敘述的主張,這個關鍵角色,在Tally的訪問中沒有點明,但是在強納森德米、茱蒂福斯特許多訪問中,茱蒂慧眼獨具提出「女性英雄歷程」,深得強納森德米認同,使得電影(當然包含劇本)的基調與原著產生差異.
      英文討論版The Hannibal Lecter Studiolo以哈里斯的小說及改編電影為主題,討論<沈默羔羊>有專門區塊,想要深究原著與電影的網友可進一步了解.

    在此,先不提原著與電影有那些版本上的差異,但從「基調」這個名題來看,Yvonne Tasker在專書中便指出
      "...Harris leaves little unexplored....... Crucially, Ted Tally's screenplay focuses our attention on Starling and her relationship with Lecter, eliminating the novel's multiple subplots concerning,.....The film also explicitly offers Starling's point of view, aligning the audience with her heroic quest. The tracking point-of-view shot, more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danger in thriller or horror films, provides us with Clarice's perspective, both in the flashbacks to her childhood and the here and now of the investigation. Extreme close-ups in which characters talk direct to camera add intensity to the exchange of looks and words. Harris's vision is bleak, at times undercutting Starling's heroism. By contrast, Demme's film enacts a heroic quest narrative in which the heroine's motivation is clear and direct. The film does not simply allow Clarice Starling her autonomy; it is positively celebrated." (P.21)

      哈里斯道盡所有細節.....而電影編劇Ted Tally卻掌握關鍵,把焦點集中在Starling與 Lecter的關係,排除很多故事支線....電影非常清楚地採用Starling的觀點,讓觀眾認同她英勇的探索(heroic quest).電影的跟拍鏡頭,通常用以呈現驚悚片或恐怖片的危險氣氛,在本片則是提供Starling的觀點,讓觀眾了解她的童年往事,以及進行中的調查.近距離的大特寫,讓劇中人直接對鏡頭訴說,在對話時,增添表情與內容的張力.Harris呈現的景像較為單調,而且常常減低Starling的英勇行為.相反地,德米的影片則是敘說英勇的探索,片中女性英雄的動機是清楚直接的.這部影片不只是同意Clarice Starling擁有自主權,它根本是正面頌揚.

    強納森德米、茱蒂福斯特為何將電影定調為「女性英雄歷程」,則是下一篇的重點.

    訪問紀錄
    MGM米高梅自製的訪問紀錄片,大多限於拍攝始末,很少著墨於原著及作者,而在2007年發行的Collector's Edition特別收錄電視節目Page To Screen系列中關於<沈默羔羊>的專題.Page To Screen原於Bravo頻道播出,專門介紹由小說改編的電影.它只推出一季,共有11集,<沈默羔羊>就是第一季的第一集,首映日為2002年10月28日,算是電影上市11週年紀念回顧.
      Page To Screen最重要的受訪者是茱蒂福斯特.說來奇怪,茱蒂和強納森德米並沒有出現在 2001/08/21 Wildscreen Special Edition收錄的訪問中,曾引起很多人的猜測.

    這裡放上其中第一個片段,講述哈里斯其人其書.他所創作的Jame Gumb,即Buffalo Bill,是根據三位真實的案例:
    Ed Gein:真的剝下被害人的皮當作衣服穿.他的案例帶來另一部影片的靈感:希區考克<驚魂記>創造Norman Bates.
    Ted Bundy:70年代害人無數.他便是手戴石膏假裝受傷來誘騙.
    Gary M. Heidnik:將被害人藏在地下室的地洞內.

    至於Dr. Lecter反而是出於作者想像,沒有明確的人物參考.



    參考:
  • <沉默的羔羊>專題

  • 茱蒂福斯特作品列表
  •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 part 1

    前言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沉默的羔羊 (1991)>是茱蒂福斯特演藝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電影的成就已成經典系列.要談<沉默的羔羊>就不宜限於茱蒂的部份,應從影片整體來看.而可以討論的內容實在太多了,故以迷你專題來呈現.

    所參考的資料來源包含2007/01/30發行Two-Disc Collector's Edition 雙碟收藏版所附上的紀錄片,以及由British Film Institute(英國影劇協會)出版,由Yvonne Tasker執筆深入探討本片的專書,以及部份影評.

    我會在線上提供部份紀錄片以強化說明.提到紀錄片,不妨先回顧一下,在美國一共發行過四版DVD,除了第一版陽春版之外,其他三版都收錄精彩的周邊資料:

    1998/7/15 Criterion Collection

      Criterion Collection這家公司的特色是專挑精典影片,加入commentary(隨片講評),或是deleted scenes(未收錄片段)....等素材,以新技術重新發行.因此被他們挑中的影片,便代表一定的品質及影史地位.許多電影公司仿傚他們的作法,紛紛將自家的經典老片重新包裝推出,在收藏市場上蔚為潮流.我無緣收集到這個版本,但看過國外網友對它評價甚高,除了畫質略為遜色,收錄部份相當有特色,是電影學者或研究人士較鍾愛的版本:

    • Commentary(隨片講評):參與講評包含導演Jonathan Demme強納森德米, Jodie Foster茱蒂福斯特, Anthony Hopkins安東尼霍普金斯, 編劇Ted Tally, 以及FBI幹員John Douglas
    • 7段deleted scenes(未收錄片段)
    • Film-to-storyboard comparison (電影與分鏡腳本比較)
    • Storyboards (分鏡腳本)
    • FBI crime classification manual (FBI 犯罪分類手冊)
    • Voices of Death: 幾位連續殺人犯真實口白錄音
    2001/08/21 Wildscreen Special Edition
      由MGM米高梅自家推出,採用anamorphic widescreen (橫向壓縮)處理,據說畫質有改進,也收錄許多有趣的周邊資料,富於娛樂價值.這版主選單畫面的背景音效非常駭人,第一次看片的觀眾可能會被嚇著.可是它最受垢病之處是沒有Commentary(隨片講評).目前在台灣可以租到的DVD,是以這個版本為基礎,但與美版還是有差異,下列標示"*"者表示台灣版並未提供.很遺憾地,收錄進來的紀錄片也未附上中譯字幕.

    • 紀錄片"Inside the Labyrinth: Making of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幾乎所有工作人員都受訪,獨缺強納森德米、茱蒂福斯特、Scott Glenn(史考特葛倫)的參與
    • 1991紀錄片Original 1991 Making Of Featurette:有許多當年在拍片現場受訪的畫面
    • Photo Gallery (照片集錦)
    • Deleted Scenes(未收錄片段)
    • *Outtakes Reel (NG鏡頭)
    • *Anthony Hopkins Phone Message(安東尼·霍普金斯錄製的電話留言)
    • *TV Spots (電視宣傳短片)
    • *Theatrical Trailer(電影預告)
     2007/01/30 Two-Disc Collector's Edition
      仍由MGM米高梅推出,除了收錄2001年的周邊資料,還增加全新訪問紀錄片,特別由強納森德米、茱蒂福斯特現身說法.整個包裝擴大為雙碟裝,是目前最值得收藏的版本.

    • 電視節目專輯"Page to Screen":原於Bravo頻道播出著作改編成電影,其中一小時的專輯
    • 2007版紀錄片,由強納森德米、茱蒂福斯特現身說法三段影片:The Beginning, Making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Breaking the Silence.
    • 2007版紀錄片Scoring the Silence Featurette:電影配樂說明
    Yvonne Tasker執筆的專書(2002出版),很值得推薦,這個專題會引用不少書中的內容.Yvonne Tasker的著作都與電影的性別議題有關, 我還買了她另一本著作 Working Girls : Gender and Sexuality in Popular Cinema(1998).

    作者本人是女同,她沒有明說,但是她在序文最後寫道:"Finally, I want to thank my partner Rachel Hall to whom this study is dedicated."
    (有趣的是,Rachel Hall在Yvonne Tasker上本書序被稱為朋友,到這一本書發表,關係已更進一步)

    一位女同學者在2002年(茱蒂未出櫃的年代),探討一部1992年在美國同志社群引起爭議的作品.我們在茱蒂後出櫃時代回顧一切,不由得感慨,漫長歷史所留下的複雜軌跡,對一個人,一件事的評論,難在某一個時間定格,下注非黑即白的斷語呢?這本書有中肯的分析,具跨越時代的參考價值.

    以下是當時的預告片:


    參考:
  • <沉默的羔羊>專題

  • 茱蒂福斯特作品列表
  • 2008/05/04

    Lesbos islanders dispute gay name

    5月2日中時電子報以「遭同志盜名 「蕾絲邊」島民提訴」報導這則發生在希臘島上的國際新聞:
      人們多以lesbian(蕾絲邊)稱呼女同志,此字源自希臘的「蕾絲坡島」(Lesbos)。目前島民正在與一個同性戀團體打官司,島民要求法院明令禁止該組織使用「蕾絲邊」作為女同志的代稱,若能勝訴,他們考慮在國際間推動同樣的禁令。

    根據BBC新聞,島上居民被稱作女同志令他們感到非常難為情embarrassed.在報導的最後一段,還翻案:"But according to Mr Lambrou, new historical research has discovered that Sappho had a family, and committed suicide for the love of a man." 指稱大家一直以為是女同文化代表的Sappho其實是有家室,而且為另一位男性愛人意圖自殺.

    New York Times 報導則用較輕鬆的角度看待此事:"Frankly, it doesn't sound like much of a lawsuit. Of course, even if it prevailed, it wouldn't accomplish much. Do the Lesbos litigators intend to sue everyone who uses the word Lesbian? That's a lot of people, and groups, and books, and TV shows, and movies . . ." 難不成他們們要告世界上所有使用這個名稱的女同志,以及所有的大眾媒體?

    報導下面的讀者評論充分展現一般人對這則新聞的反應.我覺得在玩笑之餘,還是有一絲的遺憾.如果這只是必也正名乎的動機,倒也無可厚非,但是出於embarrassed的心態,就讓人感到有一刀兩面的危險.一方面女同們會反省,還要做什麼努力去洗刷讓人embarrassed的印象;另一方面,也覺得對方是否應該要深究,會讓他們覺得embarrassed,並不是這個被女同取用的名稱,而是社會大眾對這個社群的集體負面印象.如果社會沒有改進,他們就算爭到了專利權又有什麼樣用?還不如改變策略,熱情支持女同平權,變成lesbian-friendly的地方,用雙贏的方式,共享一個正面的名稱.將來沒有人會懷疑Lesbos島上居民都是女同,而會認為他們承襲數千年優秀的傳統,是lesbian-friendly的天堂.

    唉,他們不了解嗎?一個地區要進步,不要做文化的減法,要做文化的加法.

    來看看這個島上風光吧:

    2008/05/01

    The Price Of Salt

    我不贊成紀大偉先生在「鹽的代價」書後的「解說」,用「勾心鬥角」來定義主角之間的互動.不過,有一件事情他說對了,她們愛得這麼痛苦,是因為溝通有問題.為什麼有問題?因為愛上同性,愛在心裡口難開,卻又在乎對方的想法.這段遲疑焦慮的融冰歷程,對post-TLW的讀者而言是嫌慢了點,但就50年代而言,如臨深淵的情境卻相當寫實.

    紀大偉說書中的女同志之間有時恨意多於愛意,其實有個曲折:她們就是太愛對方了,但是她們的愛意卻成為別人攻擊的武器,讓人一無所有,怎能怪書中主角不生悔恨?最後,兩人熬過痛楚,放下怨懟,重新接納對方,這就不只是「光明結局」可以形容,這可能是作者罕見地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人生階段--在50年代,是黑暗地平線上孤立的火炬.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