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入購買【拉子時代】

串聯每部電影和每段感情的時空背景

自己寫作,自己出版

台灣第一本以自出版介紹「如何自出版」,看看三家電子書平台主管怎麼推薦

點入購買《卡麥蓉的錯誤教育指南》

一部拉子成長小說的啟發,從讀者、觀眾到意外的ex-gay專題研究

活著,就要繼續寫下去

希望保持一年一書的進度

2007/09/30

Jodie in One Little Indian

One Little Indian (1973)>是茱迪福斯特的第四部電影,她再度演出單親母親的女兒.她在片中有一頭像洋娃娃一樣的金色長髮,可是她蹦蹦跳跳地走起路來,絕對是屬於茱迪福斯特的特有風格.

茱迪雖是配角,戲份不多,但是導演卻給了她好多個特寫鏡頭,我們可以看到她從小就是表情豐富,而且轉折相當細膩.

值得一提,片中的母親曾演出過<驚魂記>,她發現乾屍的的表情,是該片的經典畫面之一.








本片的男主是James Garner 詹姆斯嘉納.當年茱迪還只是個小小女孩.誰會想到拍完本片21年後,倆個人居然在<Maverick 超級王牌(1994)>再度同台,而且還有老少配的關係.well......





單親家庭是本片的特殊主題:茱迪與母親是一組單親家庭,詹姆斯嘉納帶著一位小印第安人算是一組單親成員,連騎來的駱駝也是一對母女.











在茱迪的傳記,特別提到這一段她想要騎上駱駝的對話.小男孩以她是女生為由,拒絕讓她騎上.可是茱迪堅持,駱駝是一對母女,都是女孩子,騎上去沒有什麼不可以!小男孩說不過去,只好協助她一償宿願.




詹姆斯嘉納故意留下小男孩.茱迪興奮地要他改變行程,跟著她們母女同行.





小男孩表示不願,我們可以看看茱迪此時早熟的內心戲.


參考:茱蒂福斯特作品列表

Jodie in Kansas City Bomber

70年代是個開始大解放的時代,銀幕上出現許多堅強的女性,尤其是單親媽媽,積極追求自我.茱迪福斯特在許多影片中常飾演單親家庭的女兒,與她個人的成長背景形成有趣的巧合.如今,她自己也成為單親母親(按照傳統定義),難免引人想要一採究竟.

Kansas City Bomber (1972)>女主角是素有性感艷星稱號的Raquel Welch 拉寇兒薇芝,她在片中素顏收歛,飾演一位二流的輪鞋溜冰競速選手.她的生活是跟著一班職業選手,坐著巴士在一個城市與另一個城市之間奔波比賽.她想闖出一片天下,不得以把二個小孩留給母親代為照顧.

茱迪福斯特演出本片之前,已有將近三四年電影演出的經驗,這是她的第二部大銀幕作品.這一段是母親回家探視小孩,與茱迪飾演的大女兒在街上溜冰玩樂.

我發現在片中飾演茱迪弟弟的角色,通常偏於內向,憂鬱,甚至有點女性化的感覺,本片的弟弟和<Freaky Friday>的弟弟就是個例子.茱迪的角色通常較為活潑調皮.



參考:茱蒂福斯特作品列表

2007/09/27

Jodie in Freaky Friday

Freaky Friday怪誕星期五(1976)>為迪士尼出品的家庭喜劇,劇情描述一對母女都覺得自己的生活很煩,認為對方的生活無憂無慮,有一天突然想法一致,當下便互換了身體.聽起來很熟悉吧,因為迪士尼在2003年重新翻拍成<辣媽辣妹(2003)>.當年茱迪福斯特的角色Annabel,改由同是童星起家的Lindsay Lohan琳賽蘿涵來扮演.想來感慨,不知有多少童星中途殞落,茱迪福斯特從影以來,保持低調的私生活形象,相形之下成為一種異數.關於outing一事,外人應該要更尊重當事人的自由意志.

我曾在台灣迪士尼頻道看過一次這部影片被配成中文發音,觀影感覺大打折扣.媽媽演少女的片段,不及2003年的新劇本有更大的發揮空間.茱迪演起大人樣,散發她一貫特有的中性氣質.請注意,她是在<計程車司機>的超齡演出後,回頭認份地出現在家庭喜劇.她的個性與她的演技,同樣地能曲能伸.


影片從她起床拉開序幕.當鏡頭停在她的尚未掀開的被子前,我突然聯想起<Sugar Rush>第一季的開場,我真是邪惡啊!她亂七八糟的房間,及戴牙套披頭散髮的模樣,與弟弟乾淨整齊的外貌和房間呈現強烈對比,完全打破一般女孩的刻板形象.

有時真令人搞不懂,是劇本原本就把角色寫得很中性,剛好由茱迪演出?還是劇本為茱迪量身訂作中性的角色?


這一段她已與母親交換身份,對同學便用大人的口吻說話.我喜歡看她與一群同學站在一起,和周遭的人就是有點不合流.之後還有一部<Foxes>,也出現類似的畫面.

影片中,Annabel的好友Virginia,有幾幕頗為搶眼.可惜這個小演員到1981年便不再有作品了.


這一段作過一點剪輯(罪過罪過),以節省播映長度.總之是Annabel一連串倒楣的遭遇,與母親交換身份後,對校園活動全不在行,頻頻出糗.我們看到茱迪不顧形象搞笑演出,整部片子至少三次趴在地上.當大家日後對茱迪以影后之尊接演<Maverick 超級王牌(1994)>感到不可思議時,其實這種戲路,早就是童星時代的家常便飯.

早上出門,被狗跘倒






上車無票,趴在地上撿零錢(因為Annabel把錢藏在襪子裡)





球場被推,倒地被踩






注意看,Virginia在球賽前拍了一下Annabel的屁股,讓人不禁微笑起來.



電影的片頭是段動畫,配上輕快主題曲:"I like to be you for a day".這是個難得的經驗,可以看看動畫版的茱迪是什麼模樣.


參考:茱蒂福斯特作品列表

2007/09/26

Jodie in Svengali

茱迪開口唱歌!

時間跳回到茱迪福斯特在耶魯大學就讀美國文學的年代--她不是唸戲劇系.1981年3月30日,一位狂熱的影迷借刺殺當時雷根總統,以博得茱迪福斯特的注意.這是一條重大的國際新聞,使得茱迪福斯特刻意低調的校園生活完全改觀.在媒體追逐的壓力下,投入工作變成轉移壓力的方式.

Svengali (1983)>改編自George du Maurier(就是「蝴蝶夢」作者戴芬.杜莫里哀的祖父)原著Trilby.Svengali斯芬加利是原著人物名字.後來用來代表某人心懷不軌,用操縱的方式(例如催眠)遂行慾望.常常意指控制慾很強的教練、導師、導演......對其學員子弟的制約管理.Peter O'Toole 彼德奧圖在戲中飾演茱迪福斯特的聲樂老師.他並沒有那麼邪惡,只不過茱迪的角色過份依賴他,把愛情與工作混為一談.

這是CBS的電視電影,茱迪為了拍片特別休學一學期.她的校園生活讓自已的嬰兒肥變本加厲,有些角度看起來,不像是唱流行樂,像是唱聲樂的.但有幾幕,真是出落的標緻,發展出超乎「中性鄰家女」,「超齡濃妝女」之外的形象.

茱迪為雜誌Esquire執筆,於1982年12月刊出"Why Me?"一文中提到她參與本片的原因:"Just school" wasn't enough. As if by a stroke of fate, a script arrived, one I liked. A Manhattan location. Starring Peter O'Toole, A chance to sing. I was ecstatic...an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wo years, in love with a project. And Svengali proved a thoroughly fun film. It made me fall in love with acting again. It cured me of most of the insecurities; it healed my wounds. 光去學校是不夠的.就在此時命運安排,來了一個我非常喜歡的劇本.在曼哈頓拍攝.有彼德奧圖演出,我有機會唱歌.我好興奮.....兩年來,我第一次喜歡去拍片.Svengali是非常有趣的電影.它讓我重新愛上表演.它救治我極大的不安全感,它癒合我的創傷."

很可惜,執行的結果差強人意,竟有惡毒的評論:建議她應該待在學校.

茱迪福斯特在片中與男友組成"The Sleepless Night"樂團.第一次聽她的歌聲,我很驚訝:非常渾厚而有爆發力.絕不是玉女唱抒情軟調.

她被女經紀人相中,還特別找來訓練聲樂的老師彼德奧圖來現場鑑識.



師徒承襲的過程,常是這一類影片必經的一環.我刻意挑這一段,是為了將來比較,在茱迪的影片中,常常出現年長男子的提攜或是愛慕.



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是風格混亂.這一次她突然盛裝為唱片公司試唱.天呀,她是流行樂歌手,不是演出歌舞劇.


這一段老少配真是沒有花火.將來可以比較一下茱迪銀幕情侶的默契排行榜.






將近片尾的演唱會.80年代的歌星標準與現代真的差異很大.其實我可以接受茱迪的歌聲,她很有潛力,可以再磨練.但是她在台上的服裝.....真是不敢恭維.





特別收錄
猜猜她是誰?她是後來以<The Piano 鋼琴師與她的情人 (1993)>得到最佳女主角的Holly Hunter荷莉杭特.她在這一段只會盯著別人的屁股.誰也沒想到二位女星一起演出一部評價很糟的電影.12年後,茱迪請荷莉杭特在她自製自導的<Home for the Holidays 心情故事(1995)>演出女主角.


參考:茱蒂福斯特作品列表

2007/09/22

Jodie in Shadow And Fog

Shadow And Fog 影與霧 (1992)>是Woody Allen伍迪艾倫評價兩極的影片,知名度與片中成串大明星的光芒,恰成強烈反比.我個人是不太能領會他這部迥然不同的風格,除了他一貫的神經質,這麼多好演員都像浪費.

他與米亞法羅固定班底之外,光看其他演員名單就嚇人.男星有John Malkovich約翰馬可維奇、John Cusack約翰庫薩克,二人後來在<Being John Malkovich變腦>有精彩演出.Lily Tomlin莉莉湯姆琳,早就出櫃的女星,<The Celluloid Closet>紀錄片旁白者.Kathy Bates凱西貝茲,我很欣賞的女星,演出過令人懷念的<Fried Green Tomatoes油炸綠番茄(1992)>,還在<Primary Colors 風起雲湧(1998)>出飾資深女同.Madonna也客串一角,可能是她從影以來最好的演出--因為燈光最暗,時間最短.

茱迪福斯特以<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沈默的羔羊>二度獲獎後,仍願在片中演個戲份極少的配角.她常在一個商業成功之後,突然來個反向選擇.但從這部片之後,她幾乎都是演出商業賣座大片.是她改變想法?還是她選片變「精準」?

這是我的猜想:她在下一部<Sommersby 男兒本色(1993)>遇見了目前的partner,這位稍微年長一點的伴侶,可能取代茱迪母親以前的星媽工作,成為茱迪事業和感情上的好夥伴.

本片是黑白攝影.茱迪是妓院中的一位小姐.眾家姊妹談論性及愛情.她的聲音低沈有力很有韻味,但是她這一類賣弄風情的演出,高下如何,便見仁見智.(沒有字幕)




約翰庫薩克談起死亡的人生命題,問起伍迪艾倫,他不知道如何表達,結果茱迪提議,性就是最好的表達方法.但是伍迪艾倫不舉,事後急忙辯解.

在伍迪艾倫的影片,這個瘦小的男子總能享盡艷福.但是,在所有合作女星中,他與茱迪的對手戲,雖然好笑,卻沒什麼火花.



參考:茱蒂福斯特作品列表

2007/09/19

Affinity Casting

Sarah Waters第二部小說Affinity(台灣的中譯版書名為華麗的邪惡),預計於2008年4月推出電視影集.根據Lang阿朗提供的消息,在Virago Press有一則簡短報導,目前選定的演員有下列幾位,我從網路借一些圖片來介紹.

Anna Massey (IMDB) : 1937年生.這位實力派的資深女星,最著名的電影作品都是驚悚片:希區考克的<Frenze 狂兇記(1972)>和<Peeping Tom (1960)>.光是這份演員的歷史淵源,便讓影集拍攝前,便蘊釀出山雨欲來.

Zoe Tapper (IMDB) : 新生代女星,照英國藝人的傳統,也是從劇場磨練出來.她曾在<HEX>出現過4集,大概就能猜測她會演出那一個角色了.



Julia McKenzie (IMDB) : 1941年生.她不只是劇場演員,還是劇場導演.她在<Notes on a Scandal 醜聞筆記 (2006)>演出一個小角色,在<Shirley Valentine第二春 (1989)>可是排名第三.





Anna Madeley (IMDB):1977年生.在劇場界評價頗有潛力.近期知名電視作品是<The Secret Life of Mrs Beeton

2007/09/16

Jodie in Alice Doesn't Live Here Anymore

我一直很想談Jodie Foster 茱迪福斯特,但我不知道用什麼觀點,以及從何開始.我有一本1997年出版的中文傳記茱蒂的世界,目前市面上已無存貨,最近再度被我拿出來翻來覆去.可能,在我很小的時候,看過她的<Tom Sawyer>........她不需要我去穿鑿附會什麼傳聞--我對她反而沒有這份興趣.所以,我打算平平實實地把她的作品拿出觀賞,看看我們在不同的時空是如何分頭成長.這需要花一點時間,補一些片藏、挑一些片段、轉檔、上傳、加註解.......(這個特別專案只在週末時進行,請別催我.)

<Alice Doesn't Live Here Anymore 再見愛麗絲 (1975)>進入我的館藏大概有三年了.當初是因為馬丁史柯西斯,因為這部在70年代了不起的女性覺醒.最近才想起茱迪福斯特在影片驚鴻一瞥.她只是個小配角,出現四個片段.她留著短髮,舉止及念白的方式都非常中性,是銀幕上少見的少女形象(當時她大約12,13歲).劇情談的是單親家庭,問題少年........這樣的劇情之後不斷出現在茱迪福斯特的影片中.

Clip 1:女主角的兒子Tommy在吉他課遇見Audrey(其實本名叫Doris).這個小女生開口就是嗑藥,而且對從事性工作的母親完全不在乎.本片段長3:35,茱迪福斯特出現在前一分鐘.



Clip 2:這兩個青少年第二次混在一起.Audrey帶領小男生去偷吉他弦.注意看Audrey的手勢,天生的大姊頭.本片段長2:19,茱迪福斯特照例只出現在前一分鐘.


Clip 3:小男生和母親吵架,自己走到Audrey的家,二個小大人藉酒澆愁,數落大人的不是.本片段長3:51,茱迪福斯特出現1:30~2:23, 3:35~3:51二段.


Clip 4:(9/22已更新版本,聲音可出現)女主角在警局領回喝醉的小男孩.Audrey與女主角有些簡單的對話,還像大人一樣握手寒暄.最後她被自己的母親拉走,臨走前大喊:so long sucker!本片段長2:18,茱迪福斯特出現在0:23~1:22.


馬丁史柯西斯在DVD的幕後評論表示,茱迪當時還就讀洛杉磯法國學校,留著長髮,穿著很女性化來試鏡.但是她卻像大人一樣和人握手寒暄(可能像第四段一樣吧),演出時才剪成短髮.可是在茱蒂的世界,茱迪從拍攝電視劇<紙月亮>便留著像男孩一樣的短髮.關於頭髮,那一個才是正確?它提到茱迪試鏡時故意學洛琳白考兒的聲音說話,惹得大家捧腹大笑.對這一點,我不會懷疑她的天份.

她在馬丁史柯西斯的<再見愛麗絲>彷彿是演技銳變的暖身賽.這個角色是茱迪福斯特從可愛小女孩轉換成複雜青少年的分水嶺.次年她便參與馬丁史柯西斯的<Taxi Driver 計程車司機>演出更爭議的角色.

參考:茱蒂福斯特作品列表

2007/09/14

Guide to The Celluloid Closet Feature

根據紀錄片<The Celluloid Closet (電影中的同志/賽璐珞的衣櫥)>而製作的專題,目前相關文章發展架構.(最近更新2009/7/13)

1. 原著作者 Vito Russo 的故事

2. 1930年代相關影片簡介



3. 1940年代相關影片簡介



4. 1950年代



5. 1960年代



2007/09/10

Talking About : Window

可能是羅密歐與茱麗葉窗台夜會的浪漫影響,很多影片不能免俗地安排男主角在窗下呼喚著女主角,彷彿男主角的深情仰望才能突顯女主角的眩目美貌和激情的渴望.從90年代起,世界各地女同影片中,這個橋段一視同仁不缺席.

Nina's Heavenly Delights 蓮娜的甜美生活(2006)> *Review
蘇格蘭代表:當Nina還在師法前輩,用小石子敲響對方的窗戶,而不是按電視對講機扣門,其實是在暗示接下來:敲敲敲進了我的心!



<Voice of Waves 那年夏天的浪聲 2005>
台灣代表:這是個倒敘回憶的故事,我們姑且接受用小石子敲窗戶的方式.(奇怪,當年我騎腳踏車到眷村去找她,怎麼都找不到小石子?)





D.E.B.S. 高校女特務(2004) >
好萊塢代表:身為頭號罪犯,敲窗戶恐怕行蹤曝光,會被亂槍打死,還是直接破窗而入較好.




Show Me Love (Fucking Åmål) 同窗之愛(1998) >
瑞典代表:把小石子敲窗戶的傳統顛覆一下,女主角歉疚折返,卻不小心敲破窗戶.




Foxfire 烈火青春(1996) >
好萊塢代表:敲窗的方式是直接爬到窗前,用手指扣窗,而且第一次就直接進到屋內.





When Night Is Falling 夜幕低垂(1995)>
加拿大代表:用小石子敲窗太俗氣了,乾脆用愛神的箭把自已的誘惑玉照射進窗戶.






French Twist (Gazon Maudit) 我的心裡只有妳沒有他(1994) >
法國代表:她最大膽,不只敲醒女主人,連男主人都一併敲醒.沒辦法,這個屋簷下,將來要三人共同生活.






特別收錄
Sylvia Scarlett男裝(1935)>(*Review)
雖然凱薩琳赫本在本片穿男裝,敲窗爬窗是為會情郎,容我胡思亂想把屋子裡的主角換一下.......

2007/09/09

Gentlemen Prefer Blondes

Gentlemen Prefer Blondes 紳士愛美人 (1953)>
電影的「解讀」方式因人而異,特別是「解讀」早期影片中隱諱不明的同志密碼更顯得眾說紛紜.

在<The Celluloid Closet>紀錄片,本片被節選的片段是Dorothy Shaw (Jane Russell 珍羅素)在健身房載歌載舞,四周男子不是練角力,就是做體操,展現雄性的體態.可是他們與女主角沒有互動,好像對她不聞不問.

紀錄片評論者認為這一段充滿著男同志暗示.我同意它是有點Queer Pleasures.尤其是這一群男子穿著近似肉色的短褲,若不細看,們們彷彿都沒穿衣服.

最近翻瑪麗蓮夢露的舊片,將全片看完,我發現那段健身房前後片段都有珍羅素被男子眾星拱月的調情畫面,硬要如紀錄片所說一群男人與女主角沒有互動,似乎過於牽強.



反而是片中有許多段落,提供意外的女同趣味.





片中二位女主角Dorothy Shaw (Jane Russell 珍羅素) 及 Lorelei Lee (Marilyn Monroe瑪麗蓮夢露) 對婚姻不再採取被動溫情的角色,而是光明正大的點出男女關係的現實性和工具目的.不少人認為,它的女性主義領先了那個時代.

如果講女性主義有高攀之嫌,至少可以說它是50年代的<Sex and City 慾望城市>.瑪麗蓮夢露的角色有點「夏綠蒂」,珍羅素的角色有點「凱莉」.雖然在找尋各自的白馬王子,但是兩個女孩可是同一陣線,誰欺負到我的姊妹,白馬王子也得退居排名.

兩個女孩在巴黎被人誣陷偷竊,淪落在路邊.倆人共飲一杯飲料,接著後面出現一位拉手風琴的樂師.我馬上聯想到比本片稍後推出的迪士尼動畫<小姐與流氓 (1955)>知名畫面.或許我太過聯想,但是這種巧合不是很有趣嗎?








瑪麗蓮夢露在片中所唱"Diamonds are a girl's best friend"片段,被瑪丹娜在1985引用在 "Material Girl "的音樂MV. 瑪麗蓮夢露這樣唱著:
    The French are glad to die for love   法國男人樂於為愛赴死 They delight in fighting duels   他們喜於決鬥 But I prefer a man who lives   但是我更愛活生生的男人 And gives expensive jewels   送我昂貴的珠寶 A kiss on the hand may be quite continental   手背上的一吻也許很歐風 But diamonds are a girl's best friend   但鑽石才是女孩最好的朋友

    A kiss may be grand but won't pay the rental   一個吻是很棒,但它不會支付 On your humble flat, or help you at the automat   你寒酸公寓的租金,或是自動販賣機 Men grow cold as girls grow old   當女人越老,男人就越冷漠 And we all lose our charms in the end   我們終將失去魅力 But square-cut or pear-shaped   但是那方形、珍珠狀的 These rocks don't lose their shape   鑽石永不變形 Diamonds are a girl's best friend   鑽石才是女孩最好的朋友

當瑪麗蓮夢露被法國警察查緝時,珍羅素自願披上金髮,假扮成夢露上法庭,讓夢露找機會洗刷罪名.假扮對方是個很有趣的情節.

我觀察到好萊塢負面的女女故事中,常常出現「成為對方」、「與對方相像」的女性情慾:<Basic Instinct 第六感追緝令(1992)>、<Single White Female 雙面女郎(1992)>、<The Black Dahlia黑色大理花 (2006)>,甚至在<Fingersmith>Maud一開始要成為Sue並非出於善意,是到Lant Street之後,她化身為Sue才包含愛與悔的意義.反而在<Tipping The Velvet>Nan越愛Kitty,便越想成為Kitty--男裝的Kitty.

片尾的婚禮富於Les Pleasure.二位女主角一起舉行各自的婚禮(double wedding),但是她們的老公都不會歌舞,只有她們在歌舞,再加上取景的方式,反而看起來好像是她們二個人結婚.





二位女主角一起進場就算了,可是她們站定的位置,並非一男一女交錯,而是二個男子像儐相一般站在左右外圍,二位新娘在中間,不是很像女女婚禮嗎?





到最後一幕,鏡頭拉近只剩二個人,她們眼神交會,點頭示意.我簡直樂壞了!不論編導是不是故意玩弄同志趣味,半個世紀後,同志觀眾還是可從老片中挖掘到現代趣味.

延伸閱讀:
Gentlemen Prefer Blondes Summary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