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19

Greta Garbo : part 1

Greta Garbo 葛麗泰嘉寶

如果30年代的電影可以滲透出什麼拉子符碼,我絕對相信是因演員銀幕下的性傾向,加強了銀幕上穿長褲吻女人的密碼清晰度.很多人堅持嘉寶的性傾向永遠是個謎,但對我而言,她的雙性戀真是再清楚不過了.只剩下比重的問題....女男比應該是過半了.

嘉寶於1990年過世,享年84歲.同年去世的還有<My Fair Lady 窈窕淑女>的Rex Harrison(82歲).我剛好保留了Life雜誌的專刊:THE YEAR IN PICTURE 1990.那一年,東西德統一、<Pretty Woman 麻雀變鳳凰>大紅、大家還是不懂<Twin Peaks雙峰>的兇手是誰、Navratilova女金剛拿下溫布敦女單冠軍成為最老的得主、數位相機還沒有上市、Sony還在販賣V8、伊朗入侵伊拉克.....隱居五十年的嘉寶便趁亂偷偷走了.她的墓碑,除了藝名,什麼都沒寫,擺明就是繼續隱居下去.酷!

關於嘉寶的生平,外文著作相當多,我從GarboForever影迷網站的Biography中簡錄出來,它還提供許多珍貴的歷史照片,僅得參考(如果一個演員,能被影迷上貢出這種規模的網站,他的地位可想而知).基本上,GarboForever是根據Karen Swenson於1997年出版的"Greta Garbo: A Life Apart"整理出來.(目前出版社無庫存)

童年
Greta Garbo原名Greta Lovisa Gustafsson,於1905年9月18日出生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她是家中老么,上有兄姊.童年時家境非常清苦,父親只是肉販的助手.

受困於家計,她從小就得打工賺錢,如唱詩歌、賣報紙.她喜歡看電影、看表演.書中提到她有一次在後台看見偶像,丹麥演員Carl Brisson.他不只給了簽名照,還給了一張「無限免費入場券」,甚至有一次劇場聚光燈還照到她身上.據說這段經驗堅定她從事演藝的決定.

1919年,她完成義務教育後,無法繼續上學,只好早早就業.有人指出嘉寶的社交疏離,有一部份源於自卑,一直覺得自己程度不夠及出身不高,沒辦法泰然自若地和別人交際.

職場轉換
第一份工作是在男士理髮院.職務包含:為客戶在刮鬍前抹上泡沫.她不只在一家工作,至少在三家兼差.1920年是戲劇性的一年.她開始有些私房錢後,享受不少巧克力,體重突然增加.但年中父親病逝之後,她去百貨公司上班,從帽子包裝到女裝銷售.不知為何,她體重下降,舉止改變,轉換成小女人樣.也因此,當公司要拍攝廣告目錄時,有人推薦這位14歲,野心勃勃的少女.

此後,她又接了一兩個廣告目錄,甚至當上廣告影片的演員.在拍攝期間,煞到一位三十出頭的建商老闆.這應該是她被第一次求婚.或許,年輕時候婉拒婚姻,是因為她期待人生還有更精彩的生活.後來再婉拒婚姻,根本是看透婚姻制度對她的不適性.
    " I will probably remain a bachelor all my life. 'Wife' is such an uggly word. 我可能會當一輩子「單身漢」.「老婆」真是個討厭的稱呼." 這不是<Queen Christina>的精典台詞,而是嘉寶回覆求婚者,瑞典出版商Lars Saxon的信件內容.
她在百貨公司期間陸續拍了另外二支廣告影片.在第二支廣告時,有人邀請她去拍真正的劇情長片,但公司不肯放人.後來,又一位導演Erik A. Petschler提出同樣要求,她決定離開二年的老東家,正式投身演藝界.那時她才16歲.

第一個轉捩點
第一部影片<Luffar-Petter>是低成本的喜劇.在拍攝期間,她才體驗到這一行的高風險,根本不知下一個工作不知在那裡.她曾試圖去找同片演出的Mauritz Stiller,他同時也是一位大導演,但他正忙於下部影片,沒有理會她.但命運就是如此神奇,他終將成為嘉寶的貴人團之一.

導演建議她參加Royal Dramatic Theatre Academy皇家劇校(右圖)的表演檢定.Petschler還透過關係請過去的校長私下指導.在貴人相助下,終於入取.

GarboForever在YouTube提供了<Luffar-Petter>片段

這個學校教授所有演、歌、舞的技巧,奠定專業基礎.她在學校有幾個要好的同學:Mimi Pollak, Vera Schmiterlöw, Mona Mårtenson.

    Mimi Pollak與她的關係最深.兩人通信往來60年.2005年Tin Andersen Axell根據她寫給Mimi的信件出版了Djävla Älskade Unge (Bloody Beloved Kid).可以看出她對女性友人「特別熱情的」表達方式: 1928年,Mimi要結婚了,嘉寶從美國寫信:"I dream of seeing you and discovering whether you still care as much about your old bachelor. I love you, little Mimosa. 我想要見妳,看看妳是否還在乎我這個老單身漢.我愛妳,我的小蜜摩沙 (Mimi的暱稱)" 二年後Mimi懷孕了.嘉寶寫道:"We cannot help our nature, as God has created it. But I have always thought you and I belonged together. 我們改不了上帝所賦予的天性.但我一直以為妳我是彼此相屬." 稍後祝賀Mimi產子, 嘉寶語意不全地寫道:" Incredibly proud to be a father. 很自豪成為父親." (耐人尋味....) 全書沒有Mimi回信的部份.這個結要看嘉寶的家人何時願意開放. GarboForever在YouTube提供了Mimi晚年接受訪問的影片.可惜沒有字幕又聽不懂瑞典文.
劇校的學生有不少試鏡的機會.Mauritz Stiller正在籌拍默片<Gösta Berlings saga (1924)>,非常欣賞她的眼神和表情,決定在1923年7月與她簽約,電影到1924年3月上市.Stiller在這段期間以她的導師自居,訓練(或是主控)她的言行舉止.有一說,Greta Garbo這個藝名是Stiller的意見,也有一說是Mimi的主意.(也有傳言,指Stiller是男同志)

GarboForever在YouTube提供了電影片段.對現代人而言,是不太理解那時的嘉寶有何美感可言?嘉寶的同學Mona Mårtenson也在片中演出,據說拍片期間,嘉寶對同學有點意思....當然,另一方面,有人說Stiller與嘉寶有戀情.事實上,之後的每一部影片,嘉寶都被傳出與某人有戀情.這在電影業似乎是稀鬆平常的事.

在瑞典當地的評價中等,沒想到後來在國外卻大受歡迎.影片殺青後,嘉寶又開始接廣告拍攝及劇院的工作.沒多久,電影在柏林上映,嘉寶第一次出國為片宣傳,恐怕也是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跨國魅力.

1924年冬天The Metro(後來的米高梅電影公司)的路易梅耶(Louis B. Mayer)到柏林旅遊,有人引介了Stiller,決定挖他到米高梅工作.Stiller則堅持嘉寶要一起簽約.路易梅耶原本猶豫,經過Stiller安排<Gösta Berlings saga>私人放映會,完全被嘉寶的眼神懾服,決定要把她塑造成巨星.

但是簽約是個非常冗長的過程.嘉寶往美國發展之前,先去土耳其拍片,但因公司財務問題中途腰斬.此時1925年初,另一位導演G. W. Pabst要嘉寶演出< Die Freudlose Gasse (A Joyless Street)>.Stiller還在與米高梅拉鋸戰,同時間德國已有片商想要簽下嘉寶.

後來< A Joyless Street>在柏林和巴黎上映大獲成功,未來何去何從一度困擾嘉寶.

曾有人研究< A Joyless Street>未收錄正片的廢膠捲,據說看到Marlene Dietrich瑪琳黛德麗在片中出現.嘉寶與黛德麗在美國堅稱兩人不相識,因此這段同片演出的歷史,讓人懷疑她們倆的閞係.


Stiller最後選擇美國.嘉寶以為只是出國工作一年.二人於1925年7月5日抵達紐約.除了一位記者,沒有人接待他們.Stiller還在協議合約,幫嘉寶爭取更高的薪水,較短的期約;為自己爭取較大的主控權.米高梅開始打起拖延戰術.嘉寶認為那是一生中最難過的時期.

剛好,他們遇見攝影師Arnold Genthe (他在1919年也為Mercedes de Acosta拍照過).他幫嘉寶拍了些照片,Stiller找了朋友送給路易梅耶.據說,大老闆忘記那位在柏林屬意的女星,聽聞< A Joyless Street>大賣,便加快簽約.由於嘉寶尚未成年,先簽短約,再把長約寄給她母親簽署.等到9月18日年滿20,再由嘉寶重簽一次.(唉,美國的大片廠制度)

1925年9月10日,他們終於到了好萊塢.好萊塢王牌製片人Irving Thalberg一看到嘉寶就一直挑剔,這種貨色怎麼上得了台面?於是片廠重新改造嘉寶,矯正她的髮線和牙齒,拔掉眉毛,並且強迫減重15公斤.

嘉寶做了二次試鏡,第一次慘不忍睹.第二次試鏡前,據說默片天后Lilian Gish建議她要指定那位攝影師,再加上Stiller親自導演,總算交出滿意成績.

嘉寶的第一部並未如願與Stiller合作,她被Monte Bell相中演出<The Torrent>.對嘉寶而言,這是一場不同電影文化的大戰.那些佈景,劇務,快節奏的拍攝,演員的自由發揮,都讓她水土不服,同片的男演員看不起他,連導演都羞辱她.就在她看似崩潰之際,她的翻譯Sven-Hugo Borg描述,她又找到力量重回崗位.同一時間,路易梅耶不斷施壓簽更長的合約,嘉寶一直推說等到第一部戲完成再說.

嘉寶表示希望能與Stiller合作第二部影片,路易梅耶考慮了一陣子,決定派給Stiller導演<The Temptress>兩人決心要好萊塢另眼相看.

<The Torrent>的內部試映讓米高梅上層很滿意.1926年1月在紐約和洛杉磯上映.這是嘉寶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參加首映.影評反應甚佳,預言閃亮巨星誕生了!  續讀:Part 2

網路資源
Hommage an Greta Garbo(德文)
GarboForever(英文)
Seven Pillars of Wisom的嘉寶專題系列:嘉寶的電影中文評介

0 意見: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