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homas Harris 湯姆士哈里斯
哈里斯大學研讀英語文學,曾任職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駐紐約的記者.他個人非常低調,20多年來從未接受媒體採訪.他目前共出版五本小說,六次被改編成電影:
- Black Sunday 黑色星期天(1975):
靈感取自慕尼黑奧運的恐怖攻擊,場景改為美國Super Bowl超級杯會場.曾被改編成電影. - Red Dragon 紅龍(1981):
第一次出現Dr. Lecter (萊克特),但並不是主角.故事以FBI幹員Will Graham追捕連續殺人犯Dolarhyde為主.二次搬上演幕,第一次是1986年由Michael Mann執導,片名<Manhunter>,Brian Cox 詮釋萊克特醫生,Will Graham則由現在熱門影集 CSI: 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中的William Petersen飾演.
第二次是2002年<Red Dragon>由Brett Ratner執導,安東尼霍普金斯三度扮演萊克特醫生,Will Graham改由Edward Norton艾德華諾頓,Dolarhyde由Ralph Fiennes演出 -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沈默羔羊 (1988):
我認為本片是哈里斯所有改編電影中,雖不是票房最好,卻是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部.小說中每一位人物的佈局還算平均,但電影故事的重心則集中在Starling. - Hannibal人魔 (1999):
2001年<Hannibal>由Ridley Scott執導,安東尼霍普金斯二度扮演萊克特醫生,但Starling改由Julianne Moore演出.茱蒂福斯特不認Starling-Lecter的情誼變調.我很佩服她堅持Starling角色性格一致的原則.當她崇拜的搭擋勞勃狄尼洛、安東尼霍普金斯的作品日趨商業化,她仍能抵擋票房誘惑,勇敢地成為好萊塢不演續集的異數. - Hannibal Rising 人魔崛起(2006) :
電影<Hannibal Rising>改編劇本據說是由作者親自操刀,回溯萊克特醫生的青少年時代,硬扯出什麼東方文化影響.這個經典角色到此算是利用殆盡,哈里斯一世英名淪落到晚節不保.
編劇:Ted Tally
Ted Tally在2002之前的作品,都是將小說改編成電影劇本,光是哈里斯的小說,他就改編過<沈默羔羊>及<紅龍>.到了2002年起,他不再負責擔任編劇,而是擔任creative consultant創意顧問,且集中於動畫作品,風格轉變很大.
Ted Tally會接下<沈默羔羊>改編劇本,背後有段故事.Tally的太太在一家藝廊工作,哈里斯是藝廊的常客,透過太太的引見而認識行事低調的作家.Tally讚賞哈里斯前一部小說,沒想到哈里斯便送給他一本The Silence of The Lambs未出版的初稿.Tally閱後大喜,趕緊去找他的電影經紀人,那時才知Orion Pictures 電影公司已幫這部電影的合夥人Gene Hackman(金哈克曼)買下版權,這位男星要自編/自導/自演.沒多久金哈克曼便打消自己改編的念頭,指定Tally負責改編.第一版改編到一半,金哈克曼受不了故事太暴力,決定完全退出這部電影.Orion從金哈克曼手中買回全部的版權,改找Jonathan Demme(強納森德米)來執導.Tally原以為與<沈默羔羊>失之交臂,沒想到Orion仍然指定他繼續改編.
- 網路上有<沈默羔羊>英文改編劇本,為了避免侵權,這個網路版修改部份人名,但仍能看到電影原貌.有興趣者可以一讀.
影評一致認為,<沈默羔羊>是少見極為成功的改編影片,Ted Tally的劇本當然功不可沒,而整個電影團隊,從導演、演員、攝影、配樂、Production Designer、特效....黃金陣容般合作,讓電影成就終能與傑出的小說旗鼓相當,各擅勝場.不過,改編影片終究要面對去蕪存菁的宿命,需要濃縮出電影敘述的主張,這個關鍵角色,在Tally的訪問中沒有點明,但是在強納森德米、茱蒂福斯特許多訪問中,茱蒂慧眼獨具提出「女性英雄歷程」,深得強納森德米認同,使得電影(當然包含劇本)的基調與原著產生差異.
- 英文討論版The Hannibal Lecter Studiolo以哈里斯的小說及改編電影為主題,討論<沈默羔羊>有專門區塊,想要深究原著與電影的網友可進一步了解.
在此,先不提原著與電影有那些版本上的差異,但從「基調」這個名題來看,Yvonne Tasker在專書中便指出
- "...Harris leaves little unexplored....... Crucially, Ted Tally's screenplay focuses our attention on Starling and her relationship with Lecter, eliminating the novel's multiple subplots concerning,.....The film also explicitly offers Starling's point of view, aligning the audience with her heroic quest. The tracking point-of-view shot, more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danger in thriller or horror films, provides us with Clarice's perspective, both in the flashbacks to her childhood and the here and now of the investigation. Extreme close-ups in which characters talk direct to camera add intensity to the exchange of looks and words. Harris's vision is bleak, at times undercutting Starling's heroism. By contrast, Demme's film enacts a heroic quest narrative in which the heroine's motivation is clear and direct. The film does not simply allow Clarice Starling her autonomy; it is positively celebrated." (P.21)
哈里斯道盡所有細節.....而電影編劇Ted Tally卻掌握關鍵,把焦點集中在Starling與 Lecter的關係,排除很多故事支線....電影非常清楚地採用Starling的觀點,讓觀眾認同她英勇的探索(heroic quest).電影的跟拍鏡頭,通常用以呈現驚悚片或恐怖片的危險氣氛,在本片則是提供Starling的觀點,讓觀眾了解她的童年往事,以及進行中的調查.近距離的大特寫,讓劇中人直接對鏡頭訴說,在對話時,增添表情與內容的張力.Harris呈現的景像較為單調,而且常常減低Starling的英勇行為.相反地,德米的影片則是敘說英勇的探索,片中女性英雄的動機是清楚直接的.這部影片不只是同意Clarice Starling擁有自主權,它根本是正面頌揚.
強納森德米、茱蒂福斯特為何將電影定調為「女性英雄歷程」,則是下一篇的重點.
訪問紀錄
MGM米高梅自製的訪問紀錄片,大多限於拍攝始末,很少著墨於原著及作者,而在2007年發行的Collector's Edition特別收錄電視節目Page To Screen系列中關於<沈默羔羊>的專題.Page To Screen原於Bravo頻道播出,專門介紹由小說改編的電影.它只推出一季,共有11集,<沈默羔羊>就是第一季的第一集,首映日為2002年10月28日,算是電影上市11週年紀念回顧.
- Page To Screen最重要的受訪者是茱蒂福斯特.說來奇怪,茱蒂和強納森德米並沒有出現在 2001/08/21 Wildscreen Special Edition收錄的訪問中,曾引起很多人的猜測.
這裡放上其中第一個片段,講述哈里斯其人其書.他所創作的Jame Gumb,即Buffalo Bill,是根據三位真實的案例:
Ed Gein:真的剝下被害人的皮當作衣服穿.他的案例帶來另一部影片的靈感:希區考克<驚魂記>創造Norman Bates.
Ted Bundy:70年代害人無數.他便是手戴石膏假裝受傷來誘騙.
Gary M. Heidnik:將被害人藏在地下室的地洞內.
至於Dr. Lecter反而是出於作者想像,沒有明確的人物參考.
參考:
0 意見:
張貼留言